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影响研究

2016-11-26 14:59吴梦菲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就业压力就业形势措施

吴梦菲



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影响研究

吴梦菲

【摘 要】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并由此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状态造成影响,厘清这些影响并提出趋利避害的举措尤为重要。文章首先指出了大学生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次分析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对在校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减轻严峻的就业压力对在校大学生思想状态负面影响的举措。

【关键词】就业形势 思想状态 就业压力 影响 措施

一、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从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不包分配的就业政策起,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而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旺盛,就业市场整体呈现出卖方市场的特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早期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但随着教育部正式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高校大扩招正式拉开序幕,高校毕业生人数开始呈现出井喷的态势。数据表明,2001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仅为114万人,至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上升至749万人,累积增长557%,年均增长率约为40%。快速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为改革开放和新中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人学生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市场对传统人才的需求开始减弱。数据表明,我国的实际GDP增速已经由之前的8%-14%,下降至2015年的6.9%,经济增速换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边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井喷态势,一边是经济增速的换挡下滑,使得“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呼声不绝于耳,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造成影响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有影响

第一,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呈现出由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传染的现象。尽管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市场需求,但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应当仅面向市场需求,且面向市场需求的学习不应当占学习的主要部分。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在校大学生不得不更多地关注就业市场,进而导致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以往就业压力不很严峻的时期,就业压力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大四学生身上,但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压力的影响有由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传染的迹象。据陈曦妮(2006)针对厦门大学的调查研究显示,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三学生已经提早具备了“准毕业生”的思想状态,许多大三学生提前前往人才中心参加招聘,积累经验并希望了解录用条件以对自己的技能或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开始准备考研、考公务员、考证等,以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

第二,就业形势对非名校在校生思想状态的影响比对名校在校生思想状态的影响更大。名校的毕业生由于有名校品牌作为自身在就业市场能力的背书,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就业压力对思想状态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据王洋(2011)的调查研究显示,知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要明显高于非知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但诸如厦门大学的“985”和“211”高校的在校生尚且会由于就业压力而不能专注于学习,其他就业压力更大的非“985”和非“211”高校的在校生的思想状态所受到的影响程度就更加严重了。

第三,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在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相同的就业环境下,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压力是不同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紧俏专业也是不同的。紧俏专业的在校生有着较好的就业预期,也就较少地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但非紧俏专业的在校生受到的就业压力就很大,相应的思想状态的变化也会较大。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心态。在校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在校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塑造的阶段,知识储备丰富、知识结构合理、价值观健康、人格健全是这一阶段学习应当达到的主要目的,但这一目的的实现不可能在完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中达到。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得不以就业为导向,并呈现出由高年级向低年级传染的现象,使得大学逐渐丧失了其价值观塑造、人格培养等功能,沦为一个技能培训的场所。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另一个影响是心态变得日趋浮躁。在就业形势不那么严峻的时期,学生还有做长远规划的打算,例如,准备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会对拟从事的研究领域进行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但在就业形势特别严峻的时期,为了避免考研不成功而不得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准备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不得不以考研内容为全部的学习内容,进而导致学习短期化、功利化。这一结论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分析得出(罗伯特·吉本斯,1999)。在考研形势严峻的时期,每一个考研的学生都有只学习考研内容和全面学习两种策略,如果一个人只学习考研内容,另一个人全面学习,则全面学习的人考研成功的概率会下降,从而不得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纳什均衡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选择只学习考研内容的策略,从而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短期化、功利化。

当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影响。在某些时候,压力同时也是动力。在就业形势不严峻的时期,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小,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也会较小,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其散漫的性格和习惯而疏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时期,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为避免在就业环节的专业比拼上输于他人而失去就业机会,学生会更有动力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尽管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消极影响会大于积极影响。如何化解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三、需要采取措施减轻严峻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思想状态的消极影响

(一)多措并举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思想状态的消极影响,根子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多措并举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减轻这种消极影响的直接办法。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过程中,一是要提高就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部分原因是信息失灵和交易成本过高,市场有对具备某种专业素质的大学生的需求,高校有对具备某种专业素质的大学生的供给,但由于信息失灵和交易成本的存在,这一部分的供求难以匹配,高效的就业部门将有利于减轻信息失灵,降低交易成本,缓解这一部分的供求失衡。二是调整部分专业的知识结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高校的部分专业是技能性较强的专业,直接面向市场需求,但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相对较快,高校专业的知识结构调整相对较慢,从而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积极面向市场需求,主动调整专业知识结构,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办法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是有范围的、有限度的。三是切实采取措施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在国家层面,应当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能够吸纳更多劳动力的服务业的比重;在高校层面,应当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一方面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通过创业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大学生层面,应当转变就业观念,丰富技能体系,为顺利实现就业做好思想和技能准备。

(二)减轻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思想状态的负面影响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不能得到根本的消除,因此在多措并举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还应当阻断或减轻就业压力对在校大学生思想状态的负面影响。如前所述,就业压力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对学生学习心态的影响。大四学生的学习心态发生变化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因为大四学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就业问题,但如果学习心态的变化由大四的学生向大三、大二甚至大一的学生传染,那就不合理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不足,使得负面情绪会在学生之间相互传染,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理性看待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权衡好短期和长期,不要让过分渲染的就业压力影响到了低年级学生的正常学习。在具体的教育措施上,可以通过邀请已毕业的学长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现身说法,谈论自己对在高就业压力下端正学习心态的重要性的看法等。我们认为,这样的措施的效果是可期的,且一旦养成了良好学习的氛围,那么就业压力对学习心态乃至思想状态的负面影响就会被极大地削弱。当然,我们还应当集思广益,提出更多更具建设性意义的举措,防范和缓解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思想状态的负面影响,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陈曦妮.提前感受就业的压力—厦门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看就业”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3).

[2]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王洋.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23).

作者简介:吴梦菲(198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压力就业形势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关于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研究
经管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浅析
浅谈高职院校机械CAD教学改革新思路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对策简析
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