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经济新动能的路径

2016-11-26 22:08张涵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一轮红利重塑

构建我国经济新动能的路径

本刊讯(记者张涵)在世界技术进步放缓的背景下,挖掘旧动能,构建新动能,将是我国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9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会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技术进步放缓下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构建”。

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正逐渐消失,使得潜在增长率出现下滑。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动能将如何转换?新的发展方式如何构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凤良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报告指出,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及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我国近期应着力于实现七大新动能的转换:即以技术前沿创新代替技术模仿,以人口质量红利代替人口数量红利,以技术创新导向的民间资本设备投资取代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农业现代化和深度工业化代替原来数量扩张为导向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以攀升国际价值链的新型开放和提升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取代外需的数量扩张,以城市群一体化为代表的深度城市化代替简单数量增加的城市化,以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红利提升原有改革红利。

报告指出,实现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转换,需要深入推进新一轮的结构性改革。改革的核心就在于重塑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将适应技术模仿追赶型的经济治理模式改革为适应前沿创新的经济治理模式。前沿技术创新需要以企业为代表的经济主体通过试错来完成,预先规划比较困难,因此,政府需要将技术创新的控制权更多地交由企业,在更多方面确立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由企业来完成自主创新。政府更多的是帮助企业分担研发产生的风险和外部性,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重塑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还需改革金融领域,改革要素市场,提升劳动投入质量,进一步强化产品标准和市场监管,建设高效能的国家创新体系。

猜你喜欢
新一轮红利重塑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抢占湾区风口红利,广佛新世界续写全新“千灯湖传奇”!
重塑未来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中国加大力度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抓住四大趋势红利
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
新闻速递
新一轮机构改革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