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美声唱法的应用

2016-11-26 06:28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声调咬字美声唱法

叶 胜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美声唱法的应用

叶 胜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美声唱法是世界上最为科学的唱法之一,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之后,一直受到中国艺术家的喜爱和推崇。美声唱法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绎,既能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还能给中国艺术歌曲带来不同的情感演绎。美声演唱人员在歌曲演唱工作中,除了音量加强之外,还美化了演唱人员的音色,它能准确控制和调整发音器官之间的协调动作,使整个艺术歌曲的演唱更加灵活自如,进而丰富艺术歌曲的表现力。本文就从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美声唱法的应用谈起,对美声唱法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化研究,以此促进中国声乐的发展。

美声唱法;中国艺术歌曲;应用

声乐艺术是语言和音乐结合产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也日渐活跃。西方艺术歌曲、歌曲引入中国之后,西方美声演唱方式也获得中国声乐人士的喜爱。美声唱法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绎,能将该艺术歌曲原有的情感表达淋漓尽致的展现于歌曲当中,引发听众的共鸣。再者,美声唱法在歌唱技巧中有很多独特之处,它既能表现歌唱层次的丰富多彩,还能引发听众对艺术歌曲的共鸣。

1 美声唱法的概念

美声唱法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在16世纪意大利歌剧兴起,确立了美声学派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声乐技术。随着艺术歌曲在意大利的繁荣发展,不仅丰富了美声唱法,还是该类演唱的艺术歌曲成为一个独立的派别。美声唱法不同于一般的演唱方式,它是采用半分力量的形式进行演唱,当高音时不需要外在强烈信息的冲击,只需要借助自然、柔美的发生方法即可完成艺术歌曲的演唱。美声演唱区别于其他唱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它采用的是混合声唱法,此种唱法更为柔美、自然,情感的表达更加的充分且富有感染力。在中西方艺术歌曲中,具有美声唱法特色的有《燃烧的火焰》、《满江红》、《那布果》以及《卡门》等等。

2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美声唱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外咬字发音方法的区别。

美声唱法最初起源于意大利,所以美声唱法的咬字发音比较倾向于意大利语。然而,意大利语的发音和中国汉字文化的发音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美声唱法通常是将多个元音进行组合发声,强调的是元音共鸣的效果。此外,美声演唱中很多音是不发声的。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发音讲究的是字正腔圆,尤为注重汉字发音的完整性,字头、字尾的发音从不含糊,注重汉字发音的清晰度和准确读。此外,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比较注重歌曲的韵律感,这就需要演奏人员注重每个字的准确发音。由此可见,将美声唱法运用到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咬字发音将成为困扰演奏者的一大难题,若是将其应用到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教学中,咬字不准、归韵收音、音调问题将成为教学的难点部分。具体表现如下:

(1)美声唱法的咬字不准问题。咬字不准是指演唱人员在字头的发音过程中,不能准确、清晰的发出歌词,此种情况下,演唱人员会因为例如,在美声唱法中会出现“昌”、“昂”不分的现象。

(2)归韵收音的忽视。归韵收音的忽视可大致归纳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不归韵;第二种是收尾过早;第三种是尾音的力度过大。以上三种情况中,第一种是人为的忽视,第二种和第三种可归结为演唱者的水平过低,无论如何,以上三种方式都不利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而且影响整首艺术歌曲演奏的完整度,这会给中国艺术歌曲的演绎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3)声调不正。美声唱法当中的声调不正是指演奏者的音高起伏变化不明显,或是演唱者忽视声调。这种情况在美声唱法学习极为常见,而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大的原因是意大利语没有声调的划分,而汉语则十分注重发音,两种语言的发音区别也就造成了美声唱法的声不正问题。

3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美声唱法的应用方法

3.1 美声唱法需要中国传统演唱方法作基础。美声唱法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是在蔡元培的支持下,由杨仲子等人创立了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从此之后,美声唱法真正在中国落户。但是,美声唱法的演唱方式的发音、咬字经常出现含糊不清的现象,这给“字正腔圆”的美声练习人员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要想将美声唱歌运用到中国艺术歌曲当中,美声唱法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绎还需要以中国传统唱法为基础,通过对中国传统唱法的渗透,将美声唱法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只有这样,美声唱法才能与中国艺术歌曲达到真正的融合,从实质上实现美声唱法与中国艺术歌曲的统一。

3.2 创造独有的美声艺术演唱形式。将美声唱法应用于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目的,是换一种演唱形式来诠释中国艺术歌曲的内在情感和文化内涵。考虑到美声唱法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其演奏方式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将其运用到中国艺术歌曲中,除了表示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外,也是借助美声唱法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新的诠释,使该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更具有层次感。

基于以上要求,可以从美声唱法的创新入手,结合中国艺术歌曲的文化内涵在原有的美声演唱方法上进行改革,使其能展现一定的民族特性和潮流感,并巧妙的融入到中国本土音色中,使得美声唱法在中国艺术歌曲的表演中不突兀,还能体现该艺术歌曲的文化内涵。

3.3 美声演唱者调整发音声调。声调在中国艺术歌曲的情感诠释和表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是演唱者的声调不准确,很容易脱离艺术歌曲本身的意境,而且会给听众带来格格不入的错觉。鉴于此,美声唱法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应用中,必须先对演唱者的声调进行调整,可以通过练习“四呼”、“五音”、“十三辙”的方式,纠正美声唱法的声调问题,此外,美声演唱者可以通过中国民族音乐的练习,提高自身发音、吐字的清晰度和准确度。最后,美声唱法掌握声调的运用十分重要,但必须经过漫长时间的刻苦练习,对此,美声唱法者还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心态。

结语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绎,既能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还能给中国艺术歌曲增添新的魅力。美声唱法又被称之为“柔声唱法”,其发音是在丹田位置,美唱法对声调能起到一定的润色作用,所有在艺术歌曲的演奏中,美声演唱歌曲的情感诠释较为明显。然而,美声唱法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应用中,因为发音、吐字问题影响了整首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对此还需要加以后期完善和创新,使得美声唱法符合中国演奏特色,才能真正完美诠释中国艺术歌曲的文化内涵和内在情感。

[1] 苗雨.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字、腔、韵”研究——以陆在易《望乡词》为例[J].音乐创作,2015,(1):129-132.

[2] 欧琳露.浅析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风格[J].大众文艺,2011,(16):3.

[3] 侯西平.民族声乐视阈下的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演唱——以刘雪庵的《追寻》为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33(2):139-143.

叶胜(1995.06-),男,汉族,湖南岳阳人,学历大学本科,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

J616.2

A

1672-5832(2016)07-0207-01

猜你喜欢
声调咬字美声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美声唱法在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历程及现状探析
坐着轿车学声调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单韵母扛声调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