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

2016-11-26 14:59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微时代创新

杜 毅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

杜 毅

【摘 要】以微博、微信、微公益为代表的“微”字号新文化传播媒体的出现开启了全新的“微时代”。笔者试从“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以及在此背景下如何创新运用新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创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了6.32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1]依托这一庞大的平台,以微博、微信、微公益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微”字号新型传播媒介逐步占领了社会文化主流。大学生作为进步的青年群体,善于接受新事物,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娱乐、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及时把握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动态,探索“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以及运用,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新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其主题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且客体与主体可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2]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政治理论宣讲、学习谈话、党组织几群团组织的相关活动,而是出现了一些新形式。

(一)以移动终端为主要形式的传播媒体

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信息量更加多元和微观,更多的大学生不喜欢接受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把注意力更多地关注细化了的信息,可见移动终端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喜闻乐见的主要载体之一。据2014年2月24日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4G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移动便携设备将在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移动终端将逐渐替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新的阵地。但是从目前移动终端发展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与大学生心理需求对接不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量也不大。因此,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状况,搭建好移动终端为中介的信息桥梁,通过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丰富多元的移动终端信息使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得到教育和洗礼,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上更加贴近时代发展方向,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微博为主要形式的传播媒体

近年来,微博以其便捷性、快速性和信息的丰富性以及发布、评论、关注、转发等功能受到大学生的普遍追捧和不断普及,已经成为一种新流行的媒体传播方式,而且微博提供了海量信息,拓宽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视野,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3]微博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其领域已渗透到大学生网民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既有反映大学生的日常琐事,也涉及国际国内大事件以及校园突发的重大新闻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了解到国际国内政治形势,解读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与指导思想,触摸普通百姓的社情民意,追踪学校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动向,实现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因此微博不仅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开辟了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渠道,而且有效帮助大学生扩大了交际圈,搭建了通畅的交流平台。但同时由于微博参与度高和受众面广,信息发布时文字简短和表达随意性等问题,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时间的全貌,有时也会对大学生造成理解和判断上的误导。

(三)以微公益为主要形式的传播媒体

微公益是指“由社会人士发起的,通过微博进行传播的,有社会众多平民参与,并给社会公众带来福利的公益活动”。[4]在传统观念中,公益活动都是与富商、企业家、影视明星或慈善机构相关的,寻常百姓由于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限制,以及信息渠道的不畅通,难以接近或加入到公益活动之中。微公益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观念和范围,普通公民也可以参加到公益活动之中,奉献爱心、传达思想,参与微公益活动。高校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通过努力,为那些需要援助的人提供帮助。如郑州大学的同学们得知一名高考生因家庭经济贫困,无力支付学费打算放弃上大学的新闻后,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利用周末和晚上休息时间,跑遍学校近万个寝室,将收集到的旧书报、饮料瓶和废旧物品义卖,筹集善款成就了贫困生的“大学梦”。再如笔者所在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们,于2012年携手成立了“绿色沸点志愿者协会”,四年来,同学们通过校园拾荒、瓶换爱心卡、年级义卖以及志愿岗位等活动,为湘西等地留守儿童募集基金达16900.8元,捐助书籍和衣物等学习和生活用品价值39000元,累积资助贫困学生13000余人。可见微公益让大学生在帮助别人和付出的同时,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得到了精神的净化和升华。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有效运用

(一)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针对性和时效性

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微博所具有的关注功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热议话题,及时关注大学生开设的微博,了解大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关注的社会现象等,通过微博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学生真实的思想活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充分发挥微博具有的评论功能,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前沿,了解政治热点问题,针对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各种热点话题,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和载体,适时开展讨论、评论,以积极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沟通与互动,有效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二)利用“QQ”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交流沟通的渠道,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利用QQ开展工作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加强班级建设,大学生建立了各级各类的QQ群。如学校层面:有学生会QQ群、学生党员QQ群、社团QQ群、团学干部QQ群等;学院层面:有入党积极分子QQ群、不同专业QQ群、老乡QQ群等。班级层面:则有班干部QQ群、全班QQ群等,发布诸如班级会议和各项活动通知等班级公共事务,使同学们产生归宿感。作为教师加入不同的QQ群中,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QQ”空间,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感情、就业、心理等方面思想动态,并与之交流沟通,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向学生展示教师的思想、工作、学识、生活、情趣等,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助于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利用微信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面对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的现实,高校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使微信成为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思想文化宣传的制高点,将学校、教师所构成的实体有限空间与由学生微博群体所形成的“微社区”开放式的虚拟空间进行整合[3],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零距离”对接。为此,高校应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建立专门发布与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微信圈,通过“微博”虚拟环境和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现代数字技术,以影像、图画、视频、声音、音频、文字、动漫、论坛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递方式延伸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引领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创造文明、高雅、时尚的网络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微信这个新的社交媒体的优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4,07:71~89.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0.

[3]王莉芬,黄建美,李忆华.基于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0~103

[4]周怡,王颖怡.新媒体时代微公益传播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世界,2014,06:114~115.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XYS14S34。

作者简介:杜毅(1984-),男,湖南汨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团委,政工师。

猜你喜欢
微时代创新
微美学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