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2016-11-26 16:31孙利珍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国际形象国家

孙利珍

(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如何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孙利珍

(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的各项政策也日益公开化、透明化,同时也促使各国越来越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以什么样的国际形象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活动也是需要各国纳入到对外战略的考虑范围以内。对中国来说,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消除他国对中国的疑虑、促进国内的稳定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97年,中国应对亚洲经济危机的措施得当而获得东南亚国家的普遍认可,9.11事件”后,美国忙于全球反恐战争,中国利用这个契机积极推动东亚合作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建设,对于促进地区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2008年,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盛行,全球经济发展受到重创。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始终以弱者出现在亚洲的版图中,伴随着中国的迅猛崛起,中国从周边环境现状的维护着变成主动塑造者。也就是中国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东亚地区已有的秩序。尤其是中美关系在很长时间以来被纳入“大国兴衰更替”的话语体系,根据“强国必霸”的逻辑,中国成为众矢之的。再加上中国由于外部的威胁,军费连续增长、军备更新加快、军事能力不断增强,西方及其媒体也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大肆宣扬中国的国防战略从防御转向进攻。

国内学者将良好的大国形象的形成归纳为现代化身份、世界贡献、战略意志、特殊责任和有效的政治治理五个因素①。但是随着“中国威胁论”等言论的盛行,中国国际形象中已经存在的缺点不断被放大,其他国家对中国了解不多,中国的国际形象的现状令人担忧。

1 经济形象

亟待化解他国的误解和疑虑。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以惊人的速度攀升,越累越多的遭到“能源威胁论”的诋毁,与节能先进的日本相比,差距达7.6倍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

2 科技形象

创新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多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指标一般在30%以下。我国对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不足2%,对外科技依存度为50%,许多重点领域对外技术的严重依赖,不仅影响国家的国际形象,甚至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3 文化形象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没有真正发挥出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扩大国家影响力和感召力的作用。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反应当代中国现实的主流文化对世界的传播,是某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有点滞后,甚至某些中国影片所表现出来的“纳妾文化”、“宫廷文化”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导致中国的国际形象受损。

4 公民形象

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形象大使”,良好的个人形象实际上就是最直观的、最可信的、最有说服力的对外宣传。可是近年来随着出国人数的增多,在公共场合里不遵守社会公德,使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受损。

5 生态形象

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壮丽河山,但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石漠化、沙尘暴等等,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环境威胁论”的盛行还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受损。

综上所述,塑造国家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面对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个国家要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首先要练好“内功”:发展经济、政治、科技、教育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与其综合国力是密不可分的。亚信会议、APEC会议等的成功举办令全国上下欢欣鼓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停滞不前,相反我们应该大力促进国内建设,因为综合国力是是一个国家国际形象最好的底牌。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的民族独立,塑造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那都是空谈。

加强政府与民间非政府资源的协同。要培养官员的对外交流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各级政府官员开展培训,使他们学会展示平和、亲切的个人形象,学会讲故事而不是讲那些让人摸不着边际的“口号式”概念和抽象的数字。着力发挥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对外沟通作用;设立并举办好国际新闻奖、国际电影奖、国际图书奖等引领和确立媒体政治“正确性”标准的奖项;设立国际基金会,培养基金会学者并支持其有关中国方面的研究;要重点发展有国际影响的智库,增强其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创设议程、引导舆论的特殊作用;要有意识地培育国际学术界有关中国故事的代言人。

要树立更加开放、平等、自信和大度的大国心态,尽快改变长期以来给国际社会形成的神秘、不确定、难以信任的印象,学会适应国际媒体聚光灯下的“微描”。努力改变“好面子”的毛病,不过分在意别人的评论,少一些不顾实际地拔高或炫耀成绩。要适应“故事”本身的传播规律,以更多的笔墨讲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要学会令人信服地、更加平衡地讲述中国故事,能够客观看待自己、看待外部世界的反应,把一个既丰富多彩又充满矛盾复杂的转型社会真实地展现给世界,懂得适当的负面报道并不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要争取做到国内重大负面事件对外首发报道,掌握话语的主动权,变有关中国新闻的主体性信息源为我方的主导性信息源,提高中国媒体的可信度。

要加快国际一流媒体建设,打破美英等国家媒体垄断国际舆论的局面,及时发出中国声音,用中国话语、中国框架引导国际涉华舆论。要加快媒体“走出去”的步伐,增加媒体在全球同行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媒体的自采率、首发率、落地率,提高传播能力和效果。要加强新技术条件下自媒体传播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传统媒体应及时将触角延伸到更加广阔的新媒体领域,采取引导、渗透、借用的办法,发挥好自媒体在讲述中国故事的正面作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挑选和培养一大批熟悉全球媒体业、了解目标受众、精通外语和新技术的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投身到中国的国际传播事业中去。

注解:

① 郭树勇.论大国成长中的国际形象[J].国际论坛.2005年第六版.50-55

② 汪一洋.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开拓前行[J].南方,2005,(12):76-78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6

孙利珍(1989-),女,汉族,河南安阳市人,法学硕士,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H3

A

1672-5832(2016)03-0178-01

猜你喜欢
国际形象国家
国家
冬奥会对我国国际形象价值的提升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延安城市国际形象构建:由外宣翻译误译谈起
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国际形象的相关性分析
把国家“租”出去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本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