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国家课程资源整合道路初探

2016-11-28 10:01刘海龙李红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5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教学资源资源

刘海龙李红梅

(1.郑州市第七中学(原郑州市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 河南郑州 450045;2.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 河南郑州 450007)

互联网+国家课程资源整合道路初探

刘海龙1李红梅2

(1.郑州市第七中学(原郑州市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 河南郑州 450045;2.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 河南郑州 450007)

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标志着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要实现突破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行业亦是如此。以往的教育行业中,课程资源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地域与课程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这种不均衡提供了契机,也让实现国家课程资源整合成为了可能。该文即试从“互联网+体育”的角度出发,阐述互联网在体育国家课程资源整合中的作用与优势,并对整合道路的发展方向做简单分析,希望能助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互联网 国家课程 资源整合

所谓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信息、技术等的来源和保障,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内外因素,是提升和保障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而当前的体育课程资源存在利用形式单一、利用效率不足以及资源互动性弱的问题,无法有效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因而也就无法在信息时代实现体育教学发展与突破的目标。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体育”国家课程资源整合成为可能。

1 “互联网+”概念的内涵及其对于资源整合的意义

1.1 “互联网+”的概念阐述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快,给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互联网逐渐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世界开始进入“万物互联”时代。随着李克强总理将“互联网+”的概念在会议上提出,便标志着中国“万物互联”的时代将进一步发展,以求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互联网+”,顾名思义,便是更好地运用互联网的力量使其“加入”到各行各业之中,让互联网这个新媒介更好地帮助社会各行各业实现发展与突破。除此之外,“互联网+”还有更重要的涵义,便是将各行各业“加”在一起,让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认识进一步深入,让单个产业不再是一个渺小的个体,而是将个体汇聚成整体,创生出更伟大的力量。

1.2 “互联网+”对于现代课程资源整合的意义

互联网对于企业的帮助和优势随着科技的提升已经越发地凸显出来,特别是今年“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产业之间已经开始进行广泛地联合,整体的力量正逐渐发挥作用,刺激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对于教育事业来说亦是如此。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将国家课程资源的信息汇总到一起,把国家课程资源广泛地统一起来进行使用,让优秀的、良好的课程资源不再受地域限制,让资源实体更好地实现分配和使用,从而达到整合国家课程资源的作用和效果[1]。除此之外,运用“互联网+”的形式,还可以实现对各课程资源内容上的共享和借鉴,将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同一课程汇总到一起,使之更易于发现同一不同课程资源利用方法之间的差别与优劣,从而起到“以对比产思考,以借鉴谋创新”的效果,最终起到以单位课程的进步促进教育整体的进步。

2 国家课程资源的现状

2.1 国家课程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

国家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国家政策上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总的来说,我国的课程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也是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施行与发展便能将其体现出来。但由于我国经济受地域及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较大,因而出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程度较高、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程度较低,平原地区经济程度高、偏僻山区经济程度低的现状。受此影响,国家课程资源在分配和使用时,东部地区和平原地区占比较多、使用效率也较高,西部地区及偏远山区占比便较少且使用效率也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造成国家课程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影响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公平分配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这种课程资源上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问题也正在逐步地解决之中。

2.2 体育教学资源相对其他课程资源而言较匮乏,物质支撑度低

在国家层面上,课程资源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而在同一地域上,不同课程之间也存在课程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体育教学资源便是特征最为鲜明的一个例子。受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应试教育”选拔人才方法的影响,体育课程历来不会受到各类中学甚至高校(体校除外)的重视。即便如今部分地区体育的占分比例有所提高,课程的占比数量也有所提高,但从教育心理上来讲更多的仍只是将体育课程作为综合教学中的调节杠杆及缓冲器,因此也就导致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体育课程的占比远远比不上主要课程,这其中既包括教育器材的分配,也包括人力资源的投入。综合上述情况,课程资源分配上的力度较弱,便必然会导致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相对较低,也就缺少将仅有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的动力和方法,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的“体”留下缺陷和隐患。

3 当前体育教学资源利用与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形式单一,互动性差

在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有的甚至只是流于形式的简单教学,无法向学生们展现体育的真正魅力与作用。一般而言,在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大多数只是将资源进行分配与使用来实现资源实体的客观价值,如在篮球课上,只是简单地将篮球进行发放,再通过篮球的实际使用实现锻炼的目的。这种教学资源的利用方法虽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尚不能将体育运动的真正魅力与作用发挥出来,学生也无法在篮球等体育资源的使用当中将其与体育课程联系在一起,运动只是单纯的运动、资源只是单纯的资源,资源与课程之间、课程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资源之间不能形成互动的联系,也就无法产生粘性,最终也无法产生长效持久的教学效果。

3.2 体育教学资源“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

除了教学资源利用形式单一的问题,体育教学资源在内容上也同样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在具体使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资源与资源之间是没有联系和交叉的,因此不同体育教学资源的差异性和对于身体锻炼的侧重点也就无法体现出来,如羽毛球与乒乓球,这两种体育工具都是锻炼人的手部力量及灵活性,又各有其偏重,但由于在一般的体育教学中并未将两种资源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两者之间的差异不能直观地体现出来,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只是在进行工具的选择,而不是依据需求进行相应的锻炼。除此之外,体育资源与体育资源之间也有“各自为政”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教育主体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因此也就很少会出现资源共享的现象,如教学方法的分享或进行“友谊联赛”活动,体育精神也便无法通过资源的使用完全地展现给学生。

3.3 体育教学资源利用的创新度低,利用效率不足

受体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限制,体育教学资源利用方式的创新进程发展缓慢,对于绝大多数学校而言,体育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资源利用上仍沿袭以往的做法和经验,无法彻底实现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即便有时在教学方法或资源的利用整合上进行创新,也仅仅是在形式上进行改良,只对“体”的锻炼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无法在“心”与“智”的本质上体现体育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究其本质,体育教学资源的创新进度缓慢还是源于体育教学资源分配上的不均,无法激发体育教学主体对研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这种主客体的双重消极影响下,整个体育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4 “互联网+体育”在国家课程资源整合道路的思考与应用

4.1 运用“互联网+”形成国家课程资源的大数据库

运用互联网的力量可以搜索和整理出国家课程资源的海量信息,但这些信息只是数据的简单集合,而运用“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编写专业的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形成国家课程资源的大数据库,让信息充分地发挥出它的价值,将毫无意义的数据转化成为国家课程资源整合与创新的动力支撑,以此进一步提升国家教育事业的力量。同时,通过建立国家课程资源的大数据库,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国家课程资源的水准和实力,从而优化课程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对于改善国家课程资源及相关人力资源的评测方法和考核制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4.2 运用“互联网+”实现“体育+其他课程”中的联动配合

通过“互联网+课程资源”形式,运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把所有的相关信息汇总起来,再依据这些信息将国家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地安排与分配,实现“体育+其他课程”的联动配合。具体地讲,便是资源之间与课程之间的联动配合[2]。资源之间通过信息的获取而将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流动,把富余的传递给稀缺的、把优秀的展示给整个教育资源体系,从而提升国家课程资源整合的效率和可行性;课程之间则通过信息的筛选、查询将“体育+其他课程”进行科学的布置与安排,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道”,让学生们能以更饱满的状态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总之,以“互联网+”为形式,以大数据信息为参考,是可以充分实现国家课程资源之间的联动配合的。

4.3 运用“互联网+”实现体育课程资源的分享与引导

通过“互联网+体育”的形式,将局部的、零散的体育课程资源信息汇总到一起,通过相关程序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再以网络平台的方式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在一个系统中展现出来,让体育课程资源利用的主体跳出学校的范畴,在整体优秀资源的分享和引导下纳他长、补己短,实现体育课程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与此同时,通过将课程资源信息汇总到一起,还可以让教育的主体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自身教学水平同整体水平的差距,也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最终潜移默化地起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助力教育事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5 体育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

5.1 体育资源整合后将更加注重其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上的作用

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中,不仅仅是身体四肢的运动,大脑神经也会在运动过程中处于活跃状态,起到增强脑活力的作用。其中最显著的疗效便是在运动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大脑处于放松状态,学习和生活中所产生的焦虑、失落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排除。这种使大脑处于放松状态的活力可以调节大脑内部机制,有助于提升大脑运作效率,提升记忆能力,提高智力功能,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校园生活及社会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在进行体育资源的整合后,体育课程将更加注重其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上的作用。

5.2 体育资源整合后将更注重其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会需要用寓教于乐的方式重新唤醒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并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体育课程便是一个可以达到此种作用和目的的教育方式。尤其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体育教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在这种现实情境下,类似体育游戏的体育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健康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起到的培智作用也越来越得到众多实践活动的证明。因而,相信未来体育课程必将朝着培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方向发展和普及。

5.3 体育资源整合后将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学生培养格局

体育资源整合后将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学生培养格局,此处的“多元一体”格局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从单个体育课程资源来说,由于“互联网+”的参与,信息之间的共通点和可参照点越来越多,体育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必将越来越大,体育教学侧重的点也会越来越多,必然会形成“心”“智”“力”等“多元”培养的“主体”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二是从综合体育课程来说,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将来也必然会越来越重要,因为身体健康是人类进行一切物质生产和创造活动的首要条件,由此体育课程、专业课程等“多元”课程将不再有轻重之分,都将是学生这个“一体”所要必须掌握的课程,最终终将形成“多元一体”的全方位发展培养格局。

6 结语

总之,“互联网+体育”是进行国家课程资源整合的可行之路,是进一步实现国家课程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于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来说,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便意味着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应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课程的执行者、资源的“搬运工”转变为课程的决策者、教学的研究者,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地创造出既受学生们欢迎,又能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利用与整合的教学模式。该文仅是针对国家课程资源如何实现整合进行研究与分析,细化的实践工作仍需体育界的专业人士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挖掘,该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1]钟振新,刘丽云.论新时期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107-110.

[2]沈国兰.关于加强高中体育教育方式方法改革的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4(1):20.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004

G807.3

A

2095-2813(2016)12(b)-0004-03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教学资源资源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浅谈资源整合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我给资源分分类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