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运动校园”长效机制的研究

2016-11-28 07:01吉玉良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体育锻炼体质

吉玉良



关于高校“运动校园”长效机制的研究

吉玉良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线,对高校“运动校园”创建的长效机制进行研究:对高校“运动校园”概述基础上介绍“运动校园”创建的内容体系和实施途径,探讨“运动校园”建立长效机制的意义,分析建立“运动校园”长效机制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建立“运动校园”长效机制的实践策略,以促进运动校园创建目标的实现。

高校;“运动校园”;创建;长效机制

1.高校“运动校园”概述

高校“运动校园”是高校全面深入开展体育运动呈现出的一种充满运动气息和生命活力的校园形态,“运动校园”的属性特征表现为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为导向,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目标,学生为主体,校园为空间,以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它是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体育生活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活跃的高校校园文化形态。“运动校园”的创建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目标。25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呈现出的不断下降趋势的局面让我们感到担忧和焦虑,提升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国家也已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意识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台了相应的文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继而在全国各类各级学校深入广泛开展青少年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重大部署,起草了《教育部关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通知》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两个配套文件[2]。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教体艺【2014】4号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3]。该《标准》的解读分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5部分。可见全力遏制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局面,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高校体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而高校“运动校园”的创建就是面对当前这一严峻形势,在国家宏观战略的引导下,结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所开展的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高校体育工作的系统工程。因此“运动校园”是高校积极响应国家“阳光体育运动”为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搭建的校园空间平台,“运动校园”的创建则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实践的升级和优化。

2.高校运动校园创建的内容体系及实施路径

运动校园的创建是以教育部教体艺【2014】4号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为导向,该“标准”分为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五部分。根据以上五部分内容,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四个维度,将运动校园创建的内容确定为体育教学、体质健康测试、运动竞赛、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锻炼五个方面。而运动校园创建的具体实施路径如下图所示:

图 运动校园创建实施路径

3.建立高校运动校园长效机制的意义

高校运动校园的创建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给高校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但要充分发挥运动校园的功能,实现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还必须着力于其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众所周知,建立长效机制的理论依据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创建运动校园的目的就是为高校大学生搭建体育锻炼的平台,满足自身的体育锻炼需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形式和体育组织,增强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而这一改变是循序渐进的,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保持运动校园功效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因而建立运动校园的长效机制是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严峻形势,逐步实现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国家意志的需要;运动校园的创建是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它基本涵盖了高校体育工作的所有维度。而可持续发展观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原则和战略,为更好开展高校学校体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所以建立高校运动校园的长效机制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同时运动校园创建也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大学体育的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及学生学习考核评价体系都是运动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建立运动校园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大学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提高大学体育课教学成效,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4.建立高校运动校园长效机制的影响因素

在运动校园的创建和活动开展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阻力,这些困难和阻力成为建立高校运动校园长效机制的障碍因素。通过查阅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阳光体育运动“研究文献资料和与相关专家的交流,结合高校运动校园创建的实践对建立高校运动校园的长效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其影响因素呈多样化特点。

4.1 学校因素

运动校园创建是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着运动校园活动的发展。清华大学校领导倡导的“无体育,不大学”的理念值得我们所有高校领导学习和深思。目前有很多学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重视不够,学校领导认识水平不高,对学校的体育工作缺乏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监督作用,缺少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监督系统[4]。因此只有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重视了运动校园活动,才能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各部门才会积极响应和配合,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和发展规划,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协同发展局面,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运动校园运行机制,并长期坚持运行,形成特色,促进运动校园全面、深入、持续的开展。

4.2 学生因素

学生是运动校园的活动主体,开展运动校园的创建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使学生养成自觉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校园活动的功效能否充分发挥首先取决于“学生”这一主体对运动校园活动价值的认识高度。意识决定行为,主体意识的转变才能导致行为方式的改变。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健身意识薄弱,课余实践更多地沉迷于网络,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因此学生能否认识到运动的价值,健身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成为运动校园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4.3 教师因素

运动校园创建活动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开展的一项系统工程,体育教师是该项工程的参与者和指挥者。在运动校园的创建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上好体育课,传授体育运动技能,更应把握好体育课堂,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也要关注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积极充当学生的体育辅导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体育活动进行有序的组织和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之中。

4.4 经费及设施因素

运动校园创建中高校每年每月每周几乎都会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保证竞赛活动顺利开展和相关负责人工作的积极性,而现实是高校体育工作专项基金不足。 体育设施、器材和运动场地是高校运动校园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经费投入与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其实有些学校无法拿出过多的资金来扶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5]。刘长江博士通过对陕西25所学校体育场馆、器材的配备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3.7%的学生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而不参加体育锻炼;43.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场地器材的短缺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直接原因之一[6]。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规模日益增大,出现了运动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的现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场馆设施短缺无形中成了阻碍运动校园活动开展的瓶颈。

5.建立运动校园长效机制的实践策略

5.1 充分发挥行政、舆论导向作用,建立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校园”活动的内驱力。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网站、讲座、报告会、橱窗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健康理念和运动校园的相关事宜,宣传日常化使运动校园活动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形成长效的思想机制;学校行政部门发挥行政力量主导作用,建立学校调控机制,建立和完善运动校园的相关制度,如《运动校园创建考核制度》、《早晚锻炼打卡制度》、《体育教师兼职辅导员制度》等,将运动校园活动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之中,纳入到各二级学院年终考核体系和学生评优评模的评价体系之中,形成考核、监督和反馈机制,具体操作制度化。

5.2 加强各级组织建设,形成长效的组织保障机制

成立“运动校园委员会”、“运动校园研究会”、“运动校园竞赛部”及各项体育社团等组织机构,形成运动校园组织的网络结构。“运动校园委员会”负责运动校园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运动校园研究会”负责运动校园的理论研究和年度总结,用于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竞赛部和各体育社团主要负责每年运动校园活动的各项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举办和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组织网络结构,保证运动校园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5.3 深化运动校园活动内容体系的改革工作,建立长效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采用“三自主”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实现体育课内外的一体化;建立一套“教学—训练—竞赛”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体系,促进体育教学改革[7];落实、创新体能测试工作,完善设施,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体质测试工作常态化,测试项目锻炼日常化;创新运动竞赛的赛事运作模式,合理安排赛事日程,做到月月有赛,周周有活动,形成运动竞赛和运动校园创建携手共进局面;鼓励支持和多样化发展体育社团,完善社团结构,促进管理机制的传承;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学院、班级为单位,采用量化管理方式,采用打卡制度,定期公布锻炼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五维”学习评价体系,将课堂学习、体能测试、运动竞赛、体育社团、课外锻炼纳入到学习评价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动力。确保运动校园活动长期处于有内容、有结果的动态发展之中。

5.4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运动校园活动的持续发展

设立运动校园专项基金,用于运动校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拓。运动校园活动经费的支持用于保证相关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以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体育设施、器材和场地是高校运动校园活动开展的物质保证。学校应根据需求和学校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5.5 建立协同合作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理,不断开拓运动校园新局面

高校运动校园的创建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校所有力量和的投入和全员的参与,长效机制的建立要形成校领导行政助推,体育学院组织、协调,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的至上而下的全方位协同促进发展的合作机制,遵循全员参与原则,确保运动校园活动长期保持宣传有声势,场面有影响,开展有内容,行动有结果的局面,实现运动校园活动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 号文件 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6.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党的生活,2013.

[3] 教育部.教体艺[2014]4号文件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14.

[4] 都菊英.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5):50-53.

[5] 陈爱民.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因素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3,28(2):80-83.

[6] 刘长江,严春辉, 孙荣辉.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454-455.

[7] 武陈.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118-120.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369);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GB110)。

吉玉良(1978-),男,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讲师, 湖北文理学院。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4.048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