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校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1-28 21:09费岭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参训培训专业

费岭峰

教师培训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可以说是个老话题,但在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它又成为一个新话题。然而,从对学校师训工作的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在教师培训管理中还是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系统规划不够,以完成培训量为主。现阶段的学校师资培训,因为有上级部门规定的师训学时要求,所以许多学校在对教师培训的要求上,主要还是以完成学时数为目的,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系统规划明显不足。

学习目的性不强,以感受式学习为主。从参与培训的教师来看,因为更多教师参与培训缺乏真正的主动性,所以参训目标不明确,参与培训活动时,以观望为主,感受为主,浸入较少,缺乏真正的投入,深入的思考。

后续行为跟进管理薄弱,以教师自主消化为主。应该说,现阶段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机会相当多,从对某所学校教师培训的调研来看,许多教师每学期都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有的甚至在三次以上,学校内部的校本教研等培训活动更是频繁。但许多学校在对教师外出学习或校内受训后的行为跟进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教师受训后的行为转变与否,更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学校自主设计的活动质量不高,以应对上级活动为主。现阶段因为上级师资培训机构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较多,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较多,也尽量保证,而对校内教师培训活动的自主设计明显投入不够,动力不足。

事实上,不管是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还是学校内部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系统规划培训工作,既要关注培训的“量”,又要关注学习的“质”

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需要系统规划的。从上级部门的培训计划到学校层面的培训规划,都需要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学校对教师的培训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系统规划。

一是从学校整体层面做出规划。即对学校的整体师资状况做出分析,了解不同教师的专业水平层次和需要发展的生长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参与培训。切忌随意指派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以简单完成学时数为目的。如,对新手教师的培训,更多需要学校内部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从基本功抓起,逐步细化,逐渐提高要求。否则,对一名连如何听课都不知道的新手教师来说,派他外出参加听课活动,参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对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需要根据其专业特点,设计相应的研讨活动,以提高或改善其某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发展其特长。

二是从教师个体层面指导教师制订个人参训规划。这也是为学校了解与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做准备。也只有每一位老师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并且确定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才能更好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活动,或组织教师参加合适的培训活动,才能促使参训效率得到真正地提高。

二、明确培训目标,既要有参训的“感受”,又要有参训的“感觉”

对于参与培训的教师,在参加培训活动时,要做好参训前的准备,最好能够了解到培训活动的主题内容与培训目标,然后确定自身参与本次培训活动的学习目标。而事实上,对于培训活动的组织者而言,每次活动也肯定希望参训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培训,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因此,培训目标的确定与告知,也成为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该做好的事情。唯有如此,参训者才有可能真正关注培训活动的推进,高投入地参与整个培训过程,不仅仅有“感受”,更会有“感觉”。

当然,对培训目标的要求,一般而言,需要有两个环节要做好:一是参训前“明确目标”,二是参训中“围绕目标”。作为学校师训工作的管理者,除了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专业部门培训活动时,提前告知培训主题与活动目标,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组织校内自主培训时,提前发布培训主题与活动目标,告知教师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如,主题研读材料的准备等。如果是以课堂实践为主题的培训,则更需要让参训教师提前解读相应的教学内容,甚至有自我尝试实践的环节。唯有如此,参训教师才能做到带着困惑来,聚焦问题研,揣着收获回。

三、抓实行为跟进,既要重视“学”的过程,又要重视“用”的效果

应该说,现今培训活动的最大问题不是参加培训活动的机会少,而是对教师参训后的行为跟进管理不够,造成许多参训教师处于一种“听听激动,回来仍然一动不动”的状态。笔者认为,要想使培训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对参训教师参训后行为跟进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实践中,对参训教师后续行为跟进管理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设计。

层次一:“搬”,即请参训教师将在培训中看到的、听到的经验或做法搬回学校,与学校教师直接分享。这个过程中,可以是不加改造的原生态照搬。

层次二:“仿”,这是参训者行为跟进的基本方式,即将看到的、听到的经验或方法进行模仿式展示,以检测对参训时学到的内容是否理解。

层次三:“展”,这是参训者后续行为跟进的较高要求,即参训者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经验或方法,甚至理论,纳入自身的认知系统中,以自我认识的状态反刍。这是教师素养发生质变的开始,也是培训效果有所体现的重要方式。

层次四:“用”,这对培训而言,才是真正的目的。学校管理者引导教师将学到的理念、获得的经验或方法,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教师自身素养的一部分。

四、整合各类活动,既要参与“自上而下”的学习活动,更要突出“自下而上”的活动策划与实施

所谓“自上而下”的学习活动,是指由区级及以上师资培训或教研机构组织的师训活动,教师更多是参与者。“自下而上”的学习活动,则是指由教师自主设计或学校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学习培训研究活动。现阶段,教师工作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让教师培训不增加其负担,使其参训与日常工作“忙而不乱”,从学校层面,则需要对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进行综合考虑,恰当进行整合,可以从主题、活动与人员等三个方面进行整合。

主题整合是指将学校内部的研究培训活动的主题,尽量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主题整合起来,既抓住教学改革的前瞻性议题,又能够帮助教师持续关注,以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比如,某阶段上级部门的培训主题落在教学疑难问题的研讨与解决上,那么学校组织学科培训时,同样可以将重心落在这一主题上,组织学科教师共同研讨,共同学习。这样的培训可以让教师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得到强化,也可以有持续的跟进。

活动整合体现为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可以成为上级部门培训活动的后续保障,从而让培训活动不止于培训结束,而是成为引导教师持续关注某个问题的桥梁与抓手。即,当教师参与上级观摩培训后,学校可以组织受训教师观摩学习后的感受分享活动,此时的活动设计可以是上级相关培训活动的延续,也可以是受训教师基于学习内容内化后的重新设计。这样的活动整合,既促进受训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内化,又实现了持续关注的目的。

人员整合是指培训人员的选派,一般需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期间可以将处于相近发展阶段的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学习、互助提高。

做到以上三个方面的整合,既可以减少教师盲目参训的状态,又能够从整体上让教师找到适合于自身的生长点,持续进行学习与研究,从而实现教学问题解决与专业素养提升的双重效果。

总之,终身学习是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重要保障。作为教师专业学习、提升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的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需要师训管理者对教师培训工作做更为深入地思考与实践,从而发挥教师校本培训的真正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参训培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