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叶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2016-11-29 02:24赵乃伟
中医药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阳上亢虎杖苯磺酸

赵乃伟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虎杖叶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赵乃伟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观察和分析虎杖叶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虎杖叶胶囊组与氨氯地平组,各60例。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连续4周。虎杖叶胶囊组在氨氯地平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虎杖叶胶囊,连续4周。观察两组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眩晕等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降低明显,虎杖叶胶囊组与氨氯地平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虎杖叶胶囊组与氨氯地平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同时加用虎杖叶胶囊,可更好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眩晕、头痛等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说明虎杖叶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安全有效。

高血压;虎杖叶胶囊;肝阳上亢;临床研究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临床常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症状[1-3]。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及生活压力增大,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高血压患者所表现的眩晕、头痛等状亦逐渐递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关于高血压伴有眩晕等症状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笔者将虎杖叶胶囊组患者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虎杖叶胶囊,观察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中医症候疗效的影响,并与单纯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氨氯地平组做比较,结果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l月—2015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虎杖叶胶囊组和氨氯地平组,各60例。虎杖叶胶囊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3.76±6.68)岁。氨氯地平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4.58±6.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药物

虎杖叶胶囊(云南海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314);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修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2)年龄50~75岁;3)原发高血压患者;4)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排除标准

1)精神病患者;2)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者;3)对试验用药物过敏者;4)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试验期间不能保证避孕的妇女;5)继发高血压患者;6)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1.5 治疗方法

氨氯地平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次1片(5 mg/片),每日早上1次,连续4周。虎杖叶胶囊组:于氨氯地平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虎杖叶胶囊,每次2粒(0.4 g/粒),每日2次,连续4周。

1.6 观测指标

1)应用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测血压前休息15 min,取坐位测右肱动脉血压。2)观察肝阳上亢的主要症状头痛、眩晕和次要症状烦躁、失眠、心悸、胸闷、耳鸣的改善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大于等于10 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小于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大于等于30 mmHg。(必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症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氨氯地平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注:与氨氯地平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注:与氨氯地平组比较,△P<0.05。

2.4 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药物全部耐受。氨氯地平组1 例出现面红,1例头痛症状。虎杖叶胶囊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属“头痛”“眩晕”范畴,临床可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心悸、胸痛等[7-8]。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治疗降压疗效较好,但在长期的治疗的过程中临床不良反应较多,对患者的依从性有较大的影响。

有关症状的临床调查显示,高血压病是以人体上部为主的规律。高血压病的症状多达30余种,在刘氏报道的1239例高血压患者中,出现头部症状(眩晕、头痛)的有1082例,占87.33%,根据症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临床症状是以人体上部为主的规律,而肝阳上亢以上部症状为主,这就提示了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与中医肝阳上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虎杖叶胶囊组方为单味药虎杖叶。在《本草拾遗》和《本草推陈》中记载虎杖叶具平肝潜阳、祛痰熄风的功效,主要用于用于治疗肝阳上亢、血压偏高、头晕头昏。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肝阳上亢与现代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血压的波动与植物经神经功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植物经神经功能紊乱除了引起血压上升外,患者往往伴随头晕、头痛、失眠、心率失常、血压生理节律消失等症状[10]。虎杖叶胶囊平肝潜阳,协调植物神经功能,祛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适用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临床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偶尔也会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

本研究将虎杖叶胶囊组患者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虎杖叶胶囊,观察其对高血压变化及肝阳上亢证症候的影响,并与单纯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氨氯地平组做比较,从而探讨虎杖叶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虎杖叶胶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使患者血压明显降低,虎杖叶胶囊组与氨氯地平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虎杖叶胶囊组与氨氯地平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虎杖叶胶囊具有平肝潜阳作用,协调植物神经功能,可以平稳血压、消除头晕、失眠、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常见症状,对血压生理节律恢复有良好的作用。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用,能够同时降压并改善眩晕、头痛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总之,虎杖叶胶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明显疗效,安全性高。

[1] 高文君,熊晓玲.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眩晕70例[J].四川中医,2015, 33 (4):113-115.

[2] 董滟,董慧君,卢小龙.黄连温胆颗粒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382-383.

[3] 翟昂帅,徐士欣,朱亚萍,等.舒脑欣滴丸干预高血压眩晕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J].新中医,2014,46(6):45-47.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7.

[6]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7] 于洋,刘莉,金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SOD及ET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2):28-30.

[8] 贾成林,陈瑜,张腾.中医药对高血压前期干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3,30(3):156-160.

[9] 李小珠,陈恩,冯佩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规律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32(2):39-40.

[10] 王玲,吴华慧,孙婷,等.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4,42(2):121-122.

赵乃伟(1965-),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卒中防治工作。

2016-03-18

R285.6

B

1002-2406(2016)05-0096-02

修回日期:2016-04-10

猜你喜欢
阳上亢虎杖苯磺酸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虎杖叶胶囊中2种成分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建立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虎杖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外治方法探讨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