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高校专业使命教育探索与实践

2016-11-29 11:15于冠华常娥郑可人阮竹伟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于冠华+常娥+郑可人+阮竹伟

摘 要:专业使命教育力图破解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难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使德育、师德建设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将党的工作落到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上,使党的支部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落实,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专业使命教育

为了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全面认知,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与使命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自觉用“我的梦”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院以“大学梦、专业梦、中国梦”为蓝图,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把专业教育提升为专业使命教育,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党政合力,在大学生中分阶段、全方位开展专业使命教育。

一、专业使命教育的由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模式转向模仿前苏联,形成了从中等(中专)到高等(专科、本科)一体化的专业教育体系。自此有关学者也开展了大量有关专业教育的研究,同时形成统一共识,专业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专业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选择以至于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提出,如何能把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校工作重点,同时也成为科学研究热点。通过中国知网论文检索发现,以“专业教育”为题名进行精确查询有19560篇文献,而以“专业教育”和“价值观”为题名精确查询有184篇文献。通过文献梳理研究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从通识教育或者人文教育角度谈价值观教育,如王淑莲在《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07期《地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渗透融合初探》中指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高校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素质教育的倾向,导致培养的学生在价值观、文化素养等方面存在缺陷,提出要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文化环境等方面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第二个方面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价值观培养,如白翠红在《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功能耦合的审视》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功能的分离的三种表现并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实现两者功能耦合。第三个方面要结合不同专业从专业培养方案角度分析职业价值观, 如张巧良、周丽丽、陈荣在《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第12期《基于国际教育准则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中指出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将职业胜任能力分解为技术能力、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首次提出了职业胜任能力的18个能力领域及要求的82个学习成效。第四个方面要从专业实践角度讨论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技能,如姚云云、周晓焱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6期《社会工作专业‘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N大学为例》中指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N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探索并实践出"四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见对专业教育与价值观融入结合的研究更多的只是从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培养的单个点进行研究,缺乏结合专业历史、专业前景等展开价值观深入研究,更缺乏价值观融入专业教育的具体途径的研究。

为此,我校必须把专业教育和价值观有机融合,提出专业使命教育概念。即专业使命教育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专业教育使命感,有层次地把专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与使命感,使专业教育更好地为促进自身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服务。

二、专业使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选专业时都盲目听从父母长辈或所谓专家学者的意见,主要考虑所选专业是否是所谓的热门专业,并不深入思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否与专业相匹配;同时一部分在校生入学时没有分配到自己心仪的专业,被调剂到所在专业后也并不能完全适应,加上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缺失,少部分学生甚至对本专业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由于上述原因,部分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更有甚者到了大四毕业时都未能完全明确所学专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而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专业迷茫,大学这本该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去深入学习的圣地却成了一部分学生逃避现实,放纵享乐的避风港。睡懒觉,k歌,泡夜店,沉迷于游戏和小说已经成为一部分大学生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娱乐,致使学生本该用以学习专业理论和知识的时间被挤压殆尽。

教育部数据显示: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5年的338万到2015年的749万,就业形势逐渐进入一个“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境地,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其中较为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经过四年培养的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招收标准,空心化严重。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全面认知,专业学习深度不够,竞争力不强;部分大学生缺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眼高手低,急于求成。

为减少以上问题的出现,专业使命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的要求,明确专业精神的灵魂,明确学生应承担的责任和职责,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专业使命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的回应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实问题。大学生承载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承、肩负着中华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重任,因此,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专业使命教育,使专业使命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三、地方普通高校专业使命教育探索

专业使命教育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工作,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专业使命教育旨在破解高校普遍存在的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教师党支部软弱涣散、专业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等现实难题。以教师党支部为主体来开展专业使命教育,就是要求教工党员作为表率带动全体教师,自觉主动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专业教育,将专业教育升华到专业使命教育,立德树人,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使得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落实。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引导学生产生专业荣誉感与使命感,实现“专业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以此达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针对部分在校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等现状,专业使命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以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为原则,多层次(不同群体如党员群体、学生干部群体、全体学生群体,要求不一样)、多角度(以支部书记、系主任、副主任、专任教师等各个角度介入)、多渠道(通过党内组织生活、班会、座谈会、专业年级会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全面开展专业使命教育。

经过实践,专业使命教育研究者逐步形成了“2323”的教育框架,即两个共建、三个进入、两个结合、三个方面。

两个共建(教育主体)指的是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师生党员带头深化认识,交流学习,实现有效衔接和开辟沟通、反馈渠道。三个进入(教育机制)指的是以进支部、进课堂和进企业相结合的活动方式落实专业使命教育实践。两个结合(教育阵地)指的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将专业使命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以教师主抓第一课堂,在专业课程讲授中融入价值观引导、社会责任、协同能力、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的培育等元素,系统全面地开展专业使命教育。同时也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师德教育的结合。而与之平行的第二课堂,以专业社团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及校外暑期实践等方式,提高专业教育实效性。三个方面(教育方式)指的是引导、教育、实践。教工党支部带动学生党支部落实学院党委分年级制定的专业使命教育方案,从大一到大四以引导、教育和实践的逐层递进的方式对学生开展专业使命教育。

四、地方普通高校专业使命教育实践

在一年的实践里,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紧紧围绕专业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敬业爱岗教育、诚信教育、团结合作教育为核心,在全院学生中分阶段、全方位开展专业使命教育,从而形成一种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有机体系。

1.一年级专业使命教育——引导

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通过新生引航工程、德育实践基地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及品德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职业的关系,了解专业演化、发展和当前问题以及职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1)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向新生具体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发展前景;由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介绍团队,就人才发展前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实践条件、团队建设、实训室、兴趣小组、技能大赛、校企合作等做全面介绍;邀请企业老总给新生讲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邀请成功校友传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经验,鼓励新生努力学习,掌握技能,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开展专业读书报告会、举办专业讲座、展示汇报专业科研及教学成果等活动提升新生对专业的认知;通过专业类社团组织学生参与主旋律教育及与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就业工作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同时加强专业教师对学生群团活动的指导,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3)注重朋辈引导,促进专业使命学习的交流。邀请毕业生校友、高年级学生开展做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活动,提高大一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促使他们确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增强专业自豪感,激发求新知的学习激情。

(4)树立就业意识,提升职业认知。开展职业常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使学生对未来的专业前途充满信心。利用第二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到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鼓励高年级学生带领大一新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事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2.二年级及三年级专业使命教育——教育

经过大一的适应与探索,大二学生的专业要求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逐步明朗。步入大三后,慢慢分化为“考研军团”“择业军团”和“出国军团”,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学生集体活动的参与热情锐减。根据大二及大三学生的特点,学校通过“商道雏鹰计划”“我与专业同行”“我的专业我的梦”“深度辅导”等,及时开展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去,在专业教育中让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以班级为依托,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紧密围绕学生的特点和班级情况,积极开展与其相适应的班级活动和专业思想教育活动;开展对于追求美好前程有所帮助的各种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注意将内容和形式与班级特点紧密结合,推陈出新。专业教师要主动地多接触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尤其是考研学生、学习困难生、家庭贫困生等,了解学生在学业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开展宿舍文化节、班级建设活动等树立并巩固良好的舍风、班风,鼓励学生之间互谅互爱、共同进步。

(2)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和诚信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加强传统课堂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诚信创建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演讲、读书报告会、征文、辩论、报告、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周围的道德及诚信现象。加强道德和诚信文化建设,利用网络、校报、版报等媒体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3)“了解专业、爱专业”系列活动。开展专业选课指导,指导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专业培养方案,能够结合自身未来发展选择适合的专业课程;举办专业知识竞赛,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并能在比赛中更加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组织学生开展专业科研项目及社会调查报告,提升调查及科研能力。

(4)依托“专业伴我行”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在小学期带领学生走访企业、参加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实习等,使学生通过实践看到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习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动手的能力。

3.四年级专业使命教育——实践

大四学生为毕业实习、找工作、考研、出国准备等积极奋斗。多数学生离开了校园而走入了社会,班集体形式上已经解体,学生只在自发形成的小集体里活动,学生由于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论文导师取得很多的联系。根据大四学生的特点,此时的专业使命教育以论文导师为主,以辅导员为辅,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做好论文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学生就业或升学困难,开展各类辅导,同时通过企业宣讲会、校友走访、校外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使命的认识。

(1)论文导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论文导师要对学生进行论文选题指导,引导学生切合实际地选择论文题目,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同时论文导师还要教育学生在实习岗位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注意职业道德修养,要使学生养成依法办事、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

(2)开展各类座谈会,了解不同群体需求。在大四上学期,通过开展考研交流会、出国留学说明会、实习座谈会、不同群体就业座谈会、就业指导工作坊、发放“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调查”等调查问卷、开展“职业规划与职业道德”教育讲座等为毕业生提供及时的信息及指导。

(3)关注学生未来发展,促使专业使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院积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各地方校友会保持紧密联系,跟踪校友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状况,不断反思专业使命教育的不足,与时俱进,促使专业使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当代大学生在未来10~40年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若要让当代大学生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就要点燃其学习热情,提高其责任意识。专业使命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本科专业学习的整体安排与培养目标,懂得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即学生理解自己肩负的“中国梦”使命,深刻感悟专业荣誉感;让学生愿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好专业,练好本领,做好承担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准备,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专业梦想并助力实现中国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个人行为的准则,并在学习生活中主动践行。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专业使命教育,助力学生成就专业梦想,承担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淑莲.地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渗透融合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2(7):62-63.

[2]白翠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功能耦合的审视[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4):100-104.

[3]张巧良,周丽丽,陈 荣.基于国际教育准则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25-30.

[4]姚云云,周晓焱.社会工作专业“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N大学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28(6):136-139.

[5]黄解军,袁艳斌.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8):51-53.

[6]刘 鸣.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