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生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6-11-29 11:35杨春涛孟富慧陈利张辉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杨春涛+孟富慧+陈利+张辉

摘 要:文章分析了医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阐述当前医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主客观原因,主要包括学生动机、学习策略、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育理念与教育培养体制等因素。

关键词:医科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对策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世界竞争日趋激烈,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决定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地位的决定性要素。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主学习、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医科大学生成为专业过硬、技术精良、紧跟医学发展步伐的优秀人才是当前医学院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在艺术、技术和科学领域的实践活动中,提供新发明、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思想,独立创造、分析、质疑、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关键因素。自主学习具有独立和能动的特点,采用创造、实践、质疑、探索和分析的方法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二、医科大学生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某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对5个年级、4个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成功回收460份,有效率为9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2.研究方法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现状调查,其中后者包括六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2~5 个条目,内容包括学习认知、学习意愿、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等。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研究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兴趣、认识程度、接受科研教育的程度以及期望参与科研活动程度等几方面内容。

3.自主学习的调查结果

(1 )医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状况。医学生学习认知、学习意愿、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得分分别为(16.1±2.3)(7.2±0.9)(13.0±1.7)(14.4±2.2)(19.3±2.5)(10.9±1.5)分,总分为(80.9±7.9)分。其中学习意愿得分率最高,但是学习时间方面得分率最低。

(2)不同年级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大一、大二、大三与大四、大五两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学习认知、学习意愿和学习环境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级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科研创新能力的调查结果

在本研究中,在论文或者相关的知识领域有过小发明创造的仅8%,在学习中创新的人占30%,认为学校教育满足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需求的占15%。认为大学生应该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高达90%。

5.医科大学生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比较多,但总体利用率较低,多数学生喜欢采用网络与同学交流,对于传统图书、报刊等纸质资料选择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课余的自主学习时间比较充裕,但医学生普遍认为其课余时间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少,且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制订相应计划的学生仅占50%;学生对学习的总结和评价比较积极,但多数仍是受到外在因素刺激,自发进行学习总结归纳的不多。综上,目前我国医学大学生需要正确的学习引导。

大学生对于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但部分学生还存在思路转变困难的问题。有部分学生表示,对科研创新知识进行过了解,但掌握得不牢固。还有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有创新的想法却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进行转化。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层次不高,主要表现为基本不了解医学科研课题设计和实施的方法与过程,对收集、整理和分析科研结果的方法掌握不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除了上述学生主观因素导致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不足外,还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如传统高等教育仍然沿用“填鸭式”教育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发现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强化正确的学习观。自主学习,不同于学生自己学习(自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适应社会需要和专业要求,根据自身水平,自主确立学习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进行有效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既包含学生“学”的态度,也包含学生和教师双方对待“教”的态度,且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和富有创新精神的;自主学习的两个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其中以学生为主。因此,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从观念上纠正学生对于“自主学习”与“自学”二者概念上的误解,使学生真正树立学习的主体意识。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学习主动性不强、创造能力和临床能力不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型教学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充分发挥辅导和引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发现型学习。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

(3)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活动。学校应进一步加大科研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的开放力度,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活动,通过文献阅读、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环节,了解学科发展的脉搏,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创新的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应注意选题难度要适当,以免因为过难而挫伤学生的科研兴趣。

参考文献:

[1]谢家树,燕良轼.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94-96.

[2]逄丽红,李鹏辉.五年制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应对设想[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0).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