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风险与风险管理系统

2016-11-29 11:41袁颖程荣旺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预防

袁颖+程荣旺

摘 要:风险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不容忽视,其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甚至波及整个高校教育。本文先简单介绍了学生管理中几种常见的风险类型,然后构建起风险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各个模块作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风险管理系统;监测评估;预防

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对学校生存发展以及国家人才教育培养事业影响重大,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学生管理。然而现实情况颇为复杂,学生自身的差异性、管理人员的能力,以及学校制度、政策、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高校学生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见,管理工作并不容易,期间存在诸多风险,这就要求建立起风险管理系统,做好防范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提高管理效率。

1.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高校高层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很大,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学校管理存在缺陷,等等。同时也要认清一个事实,即风险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不管开展任何管理活动,都可能出现各种情况,而且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非管理者想要风险不出现,风险就不出现。现实中的管理风险不可消除,只能预防或者降低风险发生率。所以,高校应当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处理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或潜在的各种风险,以降低损失。

当然,该机构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建立一套健全可行的管理体系,制订相应的制度条例,确保制度落实,起到实际作用。比如面对大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风险,可以在校内设置心理咨询室,或将心理课纳入到日常课程中。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影响极大,必须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如有违反规定,应当严惩。

风险管理机构还应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深入学生群体展开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性,在大量研究数据的支撑下,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2.明确风险管理目标

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其目标,高校学生风险管理亦是如此,因为管理工作复杂,表面的和潜在的风险较多,而且还不可预知,所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不少高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目标。没有经过调查,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就盲目制订计划,设定目标,实际上并不可行。尤其是一些很难处理的风险,需要长期调研,而某些管理人员急功近利,目标远大,在短时间内却不可能实现。

因此,高校在风险管理时,应制订明确可行的目标。一方面,目标要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与高校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风险管理是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维护学校纪律稳定和教育秩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现代化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设定目标前,对自身实力要有客观准确的认识,根据已有的资源和实力设定目标,并积极准备所缺资源。目标同样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子目标,步步实现,不但方向明确,工作量少,而且完成后可以增强信心,及时提供动力。

3.做好监测评估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风险发生后固然应当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置,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加强防范,如何在风险还未形成时就将其消除。这就要求在风险管理系统中,还应建立风险识别和预估体系,前者负责各种风险的监测和识别,后者负责风险类型及影响力的评估预测,为防范工作做好准备。

4.风险的防范和处置

优化风险管理系统内部结构,实行层级制度,建立具有校园性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处理较大的风险,并对其他工作加以指导,由校方领导层担任相关职务,具有制订制度和政策的权力。其次以院系为单位,成立风险管理组织,负责上下级信息的传递和院系相关事务,全力配合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同时适度指导各专业和班级的工作。然后以班级为单位,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基层的具体事务,将上级政策彻底落实。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异常重要,然而管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加大了管理难度。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正视风险,积极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并将其不断完善,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做好风险处置和防范工作,降低风险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绍锋,郑元凯.刍议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风险与风险管理系统[J].金田,2014,22(10):132.

[2]王 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控制研究[J].山东青年,2015,20(7):115.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预防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