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016-11-29 14:26李娜黎克清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议

李娜+黎克清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了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的做法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建议

一、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来源单一,不能兼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有大部分教师来源于企业一线,这样可以把丰富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掌握一线技术并使他们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但是实际上,学校近五年引进的新教师中有近70%的教师来源于其他高校,其中有近62%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来到学校走上讲台的。这些教师的理论功底扎实,但是没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没有真正掌握行业内的专业技能,只能纸上谈兵。虽然在近几年的培训中取得了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但是参与企业实践的经验并不多。

(2)各专业间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差距比较大,专业发展不平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教师几乎达到“双师型”教师水平,他们依托校外实训基地(生物医药园基地)将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训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而某些学院的很多专业,由于行业内证书泛滥、教师工作量大、实践机会少等原因,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水平的比例不足22%。

(3)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评定标准不清晰,没有制定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职业院校的教师同普通高校一起参加教师资格认定,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仅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没有对其职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进行考查,且基本条件等同于普通高校,使得从企业一线引进的高水平技能大师因中专学历而错失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机会。

(4)职业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不适应高职发展要求。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参照普通高校的评定标准执行。普通高校的教师主要从事于教学和理论研究,而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现有职称评定标准忽略了对教师职业能力等的评定。评定标准与高职发展需求的偏离,造成了教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同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双师型”教师标准的不吻合。

(5)“双师型”教师收入不明显。由于对“双师型”教师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制度的激励,“双师型”教师的收入与一般教师没有明显区别,不能起到激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热情。同时,教师的工资明显低于企业同行业相同级别技术人员的水平,这种差距,导致了“双师型”教师向企业的流动,也不利于学校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大师。

(6)教师的工作安排不够合理。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利好形式下,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也随之增加,教师大部分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没有机会和时间去生产一线接受长期锻炼。

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

(1)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提升本校教师水平。学校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色,与企业共同建立集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科研开发为一体的校企合作联合体,在校内外建立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和技术研发中心等。例如,学校与戴姆勒公司共同成立了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 ,与奔驰、雪铁龙、博世力士乐、招商局物流公司等企业联合成立培训中心,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等。

(2)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鼓励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学校职业教育,实施以多个“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以“三百活动”等为基础,以企业专家工作坊计划为支撑的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3)为了提升学校的专业建设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学校实施了校内专业教学团队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学校各专业群培养优秀教学团队,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团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三年培养计划,陆续在学校现有的36个专业中发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做到每个专业均有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个专业群均有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从而为市级及更高级人才培养提供储备力量,建立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4)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职业教育能力、专业实践技能,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教师职教能力提升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教师职教能力提升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主要针对学校专业课教师、基础课教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来开展能力提升工作。通过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等级培训、教师访问学者培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开展各类科研讲座和提升科研能力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和基础课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各类非职称性质的技能取证培训,提高各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的职教能力;通过针对各专业群和专业开展同行业发展相密切、同本校专业课教师发展相匹配的各专业培训,提高各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针对基础课教师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夯实基础课教师的基础,拓宽基础课教师的发展途径,探索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有利途径;通过对行政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行政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提高学校办事效率。通过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开展针对职业院校特点的培养,建立结构合理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对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理性思考

(1)从源头抓起,把好进人关。制订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引进办法,注重被引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职教能力和专业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提高和规范职业教师的入职标准,这能体现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职业教师队伍。对引进的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应该注重他的职业成果和行业影响力;对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应注重其是否具有“双师型”教师的潜能。

(2)制订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培养计划和方案。在加强“双师型”教师外部引进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内部培养方面。以学校发展建设为前提,制订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并将培养计划常态化、可持续化,为学校教师创造一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氛围,极大地带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和巩固培训的成果。

(3)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和评定标准。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教师资格标准和职称评聘标准,在制度、文件的制定方面应该制定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倾斜的激励制度,给“双师型”教师提供学术年假、培训项目资金资助、课时减免等待遇,同时引入相关评价和竞争机制,将教师成果和工作福利相挂钩。

参考文献:

[1]陈渌漪,钟志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杨金玲,张 志.国内外“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1).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议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三代人的建议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