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2016-11-30 09:43
经营者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财务部门预算编制

孙 阳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孙 阳

事业单位在中国是比较特殊的单位。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单位预算管理意识比较薄弱、预算编制缺乏全局性且预算编制粗糙、编制方法落后导致预算与实际脱节、预算编制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导致预算编制效率低下、对预算执行不力、预算监督不严等。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认识;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和细化预算编制;要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合理编制预算;对预算编制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完善预算监督机制等,从而进一步规范现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

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 执行 监督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资金来源也同样具有特殊性,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的拨款及行政收费。预算编制时要统筹安排预算资金,以保障单位资金得以正常运转。编制的预算要能如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并且要不断完善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制度,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有所偏颇,往往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并未上升到全单位、全员的角度,这样编制的预算自然不能反映单位的整体情况。

有的单位由于对预算的认识不足,预算单位人员变动较为频繁,在管理上以业务部门为主,认为预算的编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各部门无关。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整理大量基础信息,缺少和各业务部门的必要沟通,从而无法根据本单位当前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而只能根据往年的经验和财务信息资料估算或者象征性地咨询各业务部门的意见,进行粗略测算。

(二)预算编制粗糙且缺乏全局性

这种只有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肯定是粗糙而不准确的,财务部门不可能充分了解每个业务部门的各类项目的各种支出明细,也不会详细了解业务部门各种支出明细的增减变化情况。比如某一项目明年预计开会次数,每次会议天数、开会地点、会议费支出预算金额;准备邀请的专家人数、专家咨询费预算金额等,财务部门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细节,因此编写的预算也不可能有全局的指导意义,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

在编制预算前,如果不能对全年工作作出充分的预测,或者年初经费预算没有考虑年度中间开展的新项目或计划外工作,那么必然不能严格地执行预算,导致预算调整频繁,单位资金压力加大,使预算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

(三)预算编制方法落后,与实际脱钩

有的单位预算编制方法比较落后,没有考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会有以下问题:一是年度预算年初按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难以继续按计划执行预算。因此,只能频繁调整预算,追加预算资金,导致资金短缺。二是有的单位依然采用增量预算法编制预算,仅仅在上年数据的基础上乘一个系数就作为今年的预算,不能如实反映今年的实际情况。这种不以单位或部门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确定和安排本单位的预算,而仅仅凭借以往的经验或者主观理解来进行编制的预算,自然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并且难以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执行,导致预算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接着就出现随意调整、随意追加预算的现象,从而影响预算执行。

(四)人员专业知识不足,预算编制效率低

有的单位是财务人员编制预算,而有的单位由于对预算不够重视,人员不足,有可能安排本部门对业务不太熟悉的人员先行编制部门预算,这类员工对预算的了解有限,专业知识不足,很难按照实际需求细分,可能随意在各个项目之间分配预算额度。财务部门在汇总预算时,往往因为一些极其细小的事项反复的与部门沟通确认,数据也经常出现差错,导致预算编制效率低下,制约预算编制工作的效果。

(五)预算执行不力,预算监督不严

有的部门预算没有按进度执行,预算执行进度有时到年底还不到总进度的一半,预算执行进度缓慢。为了不被压缩明年的资金规模,于是想出种种方法在年底突击花钱,总是考虑如何在短期内按规范的支付程序花掉这一大笔钱,这就导致可能未按合同进度提前拨付委托业务费,不按照预算计划临时增加采购固定资产等。没有严格的预算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不力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就不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预算。

二、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需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预算管理认识

首先,要重视预算管理,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要认识到良好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不仅促进了单位管理,形成良好的资源配置,而且能更好地提高办公效率。同时,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更是本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资源优化配置。具体到业务部门、项目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等各个部门,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最后要增强预算约束,促进预算法制观念,最终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从而全面贯彻《预算法》的要求。

(二)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细化预算编制

事业单位应该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预算编制前期先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与论证,大量收集基础信息资料,然后据此制定详尽的综合指标与定量指标。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的审核,同时根据往年的数据和今年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性强,同时又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时要分部门,分项目编制预算,每个项目的分类支出都要编制具体预算。

(三)使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合理编制预算

预算编制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编制收入预算时,首先应保证将各项收入纳入预算,具体要根据以前年度收入情况并结合下一年度收入可能增减变动的各种因素,合理根据取得的各项收入来源估计和计算,保证将各类收入编入预算,数据要求完整准确。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结合当年的政策性因素和管理性因素,实事求是的核定数据,切实推行零基预算法,以业务部门的计划、任务和目标为预算编制依据。采用零基法编制预算可以压缩经费开支,杜绝浪费。预算支出要细化到具体项目的各类费用支出,不能随意调整预算支出,包括随意调整同一个项目的各项费用支出预算。

(四)提高人员道德教育和业务水平

各单位要定期对单位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加强对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及时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新规定,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与时俱进,以期在工作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重视工作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争取每年都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更科学地按照实际情况及时编制和调整预算。

(五)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完善预算监督机制

首先,各单位应完善规范本单位的财务制度,同时加强预算的执行,监督资金的使用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性和安全性。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本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内控制度,防范各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保证按规章制度使用资金。

其次,各单位要重视预算工作,在收到预算指标时,财务部门要及时将相关预算指标下达到各具体业务部门,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批复执行预算,参与预算执行部门之间应及时沟通信息,加强协调,按规定调整预算,避免出现随意变动资金用途、浪费资金和超额超支预算等现象,并对预算执行情况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和专项经费的预算审核及财务审计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切实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和考核,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告,帮助各部门一起分析影响预算执行进度的因素,并及时进行调整。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完成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以加强管理并优化支出结构。

再次,应将各部门预算执行率与各部门绩效考核挂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各部门完成预算的积极性,避免以往财务部门年底频繁催促各部门完成预算执行率现象的发生,为提高预算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可以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有效结合。为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还必须由单位审计、监察、业务等有关部门同时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过程中来,保证预算有效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单位的规章制度也有助于督促党风廉政建设,从而节约开支,量入为出。因此,各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和监督,同时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并更新专业技术知识,促进发挥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让预算管理有效发挥出实效,最终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

(作者单位为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 邢渊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59+175.

[2] 黄慧娟.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J].会计之友,2012(36):65-66.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财务部门预算编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