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突发事件的行政应对策略研究

2016-11-30 09:43
经营者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中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

陈 若

中学校园突发事件的行政应对策略研究

陈 若

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与日俱增,由于学校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及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教育事业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主要从中学校园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着手,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提出有效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行政对策。

中学校园 突发事件 行政应对策略

一、前言

中学校园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内部突然发生的,对学校、学生、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紧急事件。现阶段,中学校园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以提升突发事件处理效率,消除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基于此,中学校方有必要积极开展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治理工作,降低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中学校园突发事件概述

(一)类型

就中学校园突发事件而言,其类型具有多样化。首先,灾害类突发事件,如地震、踩踏、食品安全等。以食品安全为例,多数中学校设有食堂,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在校园和社会中造成人们的恐慌心理。其次,侵财类突发事件,在高中校园内部,学生财物丢失等,甚至涉及金额较大,其情节严重,对学校的处理有较高要求。再次,意外事件所占比例较高,如学生自杀、车祸、猝死、失联等。最后,校园暴力事件,如故意伤害、打架或群殴、性侵害等。[1]

(二)特点

中学校园突发事件与社会中系列突发事件的特点一致。首先,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是出人意料的。突发事件通常以各种形式随机出现,其时间、场所、危害性等方面都难以确定,对校园内部产生不良影响。其次,中学校园突发事件具有破坏性,从突发事件规模、造成损失影响程度等方面看,其都具有破坏性。例如,打架或群殴是高中校园突发事件的种类之一,如若高中校方不能从根本上加强管理,则发生概率增加,既有损学校形象,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三、中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原因

分析中学校园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可以发现,突发事件最开始多起源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琐事,但是最终发展成为校园突发事件,则与学校行政工作不到位有关。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在17~19周岁之间,处于人生的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发展尚未成熟,情绪波动较大,依赖心理十分严重,致使其心理防线十分脆弱,成为校园突发事件的导火索。但如果学校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困扰,就能够通过有效的沟通引导学生排除负面情绪干扰,从而将校园突发事件扼杀在摇篮中。此外,通过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并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也能够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避免突发事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继而使校园突发事件得到科学处理。例如,学生自杀的原因,大多由于感情受挫、学习或生活压力大等因素而引发的,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此外,侵财类等突发事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引起的;地震、踩踏等突发事件造成重大伤亡,是学生没有掌握基础急救技能,施救不及时的后果,增加了伤亡几率。[2]

四、基于校园突发事件的行政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急救技能培训

在校园突发事件处理中,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急救技能的培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突发事件的干预能力,降低人员死亡概率。首先,确定急救技能的培训项目,如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利用校园内部有效的资源,为培训工作创造条件。其次,在基础急救技能培训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既对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指导实践演练。例如,进行火灾逃生演习,可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逃生意识。如此,学生在掌握基础急救技能的基础上,降低伤亡率。[3]

(二)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可从思想层面增强学生对安全的认识,有效减少校园突发事件。首先,积极将应急知识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互救能力。其次,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再次,高中学校应注重创新安全教育宣传形式,有助于安全教育理念深入学生、教职工心中。最后,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可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三)制定应急预案

从校园突发事件看,高中学校建立应急预案具有必要性,有助于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将损失降至最低。首先,应针对常见的高中校园突发事件,作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策划。在此过程中,高中学校应以学校经历或其他学校经历的案例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预案。其次,高中学校组建应急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坚持“突发事件时保持联动、平时预防”的工作原则。例如,加强高中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从根本上消除校园突发事件的源头等,做好预防工作。在开展系列安全检查时,可通过抽查方式实现,并形成通报检查结果,保证预警机制的有效性。最后,学校应购置完善的应急设备,如消防设备、应急照明、应急通讯等。另外,完善责任制度,为工作人员提供约束性指导。[4]

(四)积极与媒体沟通

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学校方面行政人员应积极与媒体沟通,将事件原委阐述清楚,不应逃避。当前,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如若校方不能与媒体及时沟通,新闻工作者可能到处寻找突破口,容易将学校推向风口浪尖,使校方陷于被动。可见,积极与媒体方面进行沟通,是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有效行政策略。

(五)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如若校园突发事件发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则高中学校应积极做好善后工作,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首先,学校积极组织会议,要求教职工、事故涉及人员等必须参加会议,通过对突发事件产生原因和处置方案的分析,对学校应急预案加以调整。其次,对突发事件处理结果加以总结,对先进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对存在失职渎职的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追究其刑事责任。再次,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源头进行彻查和有效清除,规避此类事件再度发生,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消除突发事件对学生产生的阴影,建议心理辅导工作方案根据个体而制定。[5]

五、结语

随着中学校园突发事件屡见不鲜,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给高中学校造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同时阻碍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高中学校相关部门人员应加强对校园突发事件产生原因的分析,从根本上提出系列行政策略,消除安全隐患和规避问题。在行政实践中,学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对学生加强基础急救技能培训;二是强化安全教育;三是建立应急预案;四是积极与媒体沟通;五是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39班)

[1] 方展画,王东.美国校园危机管理探究——兼论国内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11(04):42-46.

[2] 周文胜.高职院校校园突发事件的成因探析及应对策略[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7-9.

[3] 巫明川,郭宝林.校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管理及应对策略——基于大学生手机上网视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7-8.

[4] 陈晓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安全突发事件应对策略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34-36+40.

[5] 杨大荣,涂德祥,朱朝菊,等.高职院校在应对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10):75-78.

猜你喜欢
中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
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四以”模式探索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当前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