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加强和完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016-11-30 09:43钱素文
经营者 2016年16期
关键词:镇街书记党组织

钱素文

新常态下加强和完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钱素文

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大抓党建”“大抓基层”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已被各级党委政府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当前,我们要紧紧抓住省市区委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大好契机,狠抓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培养、监督管理、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等关键环节,探索建立一套务实管用、常态长效的运行机制。

队伍 完善 建议

第一,以职业化选拔为重点,加强梯次储备,努力实现村党组织书记选任有多种渠道。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选人用人观念,重点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一好双强”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一是严把选任关口。坚持结构服从功能,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做到不唯出身、不唯年龄、不唯学历。突出德的考察,对换届拟任人选统一开展德的反向测评。提前布局2016年村级组织换届,严格落实候选人“五不能、六不宜”要求,认真抓好村党组织书记竞职承诺、创业承诺、辞职承诺等三项承诺兑现,并将“能否按要求坐班”作为村党组织书记辞职承诺的重要内容。二是拓宽选拔渠道。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区镇(街道)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原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采用设立联村党委、党总支等形式建立联合党组织,从中择优选拔书记,推动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三是实施“薪火接力”计划。着眼2016年村级组织换届,坚持将村委会主任、村党组织副书记作为村书记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储备,提前物色3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墩苗培养,形成结构合理、远近合适的村书记后备梯队。以镇街为主体,采取“一村一策”、分类指导的方式,突出新老结对、抽调攻坚、跨村挂职、专题培训等多种手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书记后备人选的重点培养。

第二,以专业化培养为重点,实行精准施教,努力实现培养有务实措施目标。强化组织培养措施,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拓展实践锻炼渠道,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切实加大组织培养的力度,努力形成大教育、多层次培训格局。一是深化“三应”履职能力培训。坚持管育结合,继续深化“应知、应会、应做”村支部书记履职能力培训。注重从镇街、相关部门和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中遴选一批有丰富农村实践经验或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建立“三应”培训师资库,逐步探索社会化招募机制,建立全天候的高级顾问团。结合瓯海农村实际,编印具有本土特色、符合时代特征、贴近普遍需求的“三应”培训教材。开展“好支书”示范教育阵地创建,指导各镇街及时总结提炼生动鲜活的“好支书”养成经验,把培训课堂延伸到一线实地,切实提升培训教育的效果。二是完善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制度。结合“春季调训”和“金秋送学”品牌活动,认真编制年度培训计划,依托市委党校、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等培训机构和场所,每年分期分批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开展1~2次集中轮训,确保每人每年累计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区委书记和组织部长每年至少要为全区村党组织书记作一次授课辅导。丰富培训载体,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进一步探索村党组织书记异地攻坚锻炼制度。三是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月度例会制度。创新面对面交流机制,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固化主题月会等好做法,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围绕区委中心工作,从各镇(街道)选择10~20名村党组织书记分专题汇报工作、了解情况、商讨政策、听取意见,拓宽沟通交流的渠道。各镇(街道)党(工)委要结合自身实际,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召开各类座谈会、研讨会、民情交办会、党建专题学习会等活动。

第三,以制度化推行为重点,严格刚性执行,努力实现管理有可行制度目标。坚持“科学管用、简便易行”原则,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确保各项制度可操作、有实效。一是搭建精细化管理基本框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机构设置,探索在区委组织部组织科增挂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服务科,负责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相关业务。借鉴干部管理有益经验,将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管理对象纳入日常监督考核。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记实台账,在确保数据采集实时准确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统计模块功能,强化数据的结果运用,定期开展专题分析,为下一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健全落实日常管理相关制度。全面落实村书记党建责任清单、坐班考勤、护照报备、联系服务等各项日常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民主监督等制度,将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篱笆”。继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管理“十条底线”和村书记履职“十本账”等制度,引导树立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促使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有数、言行有度。三是加大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处置力度。依托“三项承诺”、“五星争创”、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等考核结果,逐步建立村党组织书记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调整机制,划明“下”的红线,对存在抓党建工作不实、作风不佳、推动中心工作不力的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综合采取诫勉教育、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置手段,督促其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逾期整改不到位或涉及违法乱纪的,结合本村实际,适时启动调整程序,进一步畅通村党组织书记“下”的渠道,确保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以科学化定标为重点,强化精神激励,努力实现待遇有合理保障目标。一是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待遇保障。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报酬水平,不断提升财政补助性基本报酬所占比重。二是实行差异化的报酬激励机制。鼓励各镇街参照当地人均收入实际水平,合理确定村党组织书记经济待遇标准;注重将党建工作、重点工程攻坚、平安建设等表现情况作为年度村居干部特别贡献奖评选的重要内容。三是拓展精神激励的内涵和形式。继续拓展党内嘉奖内涵和外延,将组织视野更多地向村组织书记聚焦。探索建立镇街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慰问和定期约谈村党组织书记制度,做到“四必访”,即村党组织书记住院生病时必访,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时必访,产生较大情绪和意见时必访,工作中遇到打击报复时必访,努力为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以人文关怀为重点,落实离任保障,努力实现进步有发展空间目标。一是强化政治关怀。注重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镇街班子,认真做好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镇街公务员、事业干部工作,平均每年不少于3个定向考录名额。继续做好十佳村居干部评选,优化拓展评选方式和奖励形式,实行三年一评。继续视情安排部分优秀村居支部书记进行健康疗养。二是选树优秀典型。深入开展“好支书”宣传活动,对在十佳村居干部评选、村居干部特别贡献奖、党内嘉奖中涌现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重点宣传。发挥村民中心和文化礼堂的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开设本村历任村党组织书记主要业绩展示专栏,发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好支书”的宣传,努力让“好支书”的先进事迹口口相传、家喻户晓。三是强化综合保障。扎实推进村党组织书记综合保险制度,认真落实村级正职离任干部定期补助。强化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退职后的就业指导,积极吸收安置优秀退职村书记进入基层站所、镇街重点工程等新农村建设相关岗位,帮助村党组织书记解决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为瓯海区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镇街书记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补齐能力 短板打通安全管理“神经末梢”——连云港市大力提升镇街安全生产管控能力
蓬莱市人大:“三抓”实现镇街人大工作全面提升
读书记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集书记
完善镇街财政体制“新样本”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