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电子产品助力孩子成长

2016-11-30 02:20王碧英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32期
关键词:洋洋电子产品电脑

王碧英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普及性消费产品,几乎每个家庭都能接触到。电子产品将这个世界无限缩小,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世事变迁,待在家里即可买到心仪的生活用品,生活变得无限便捷。电子产品除了给我们带来资讯上的发达生活上的便利外,也让我们的业余时间变得丰富多彩,电影、游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孩子也被其中的游戏、动画片深深吸引。当工作和带孩子并行时,唯一能让孩子安静自己静心的办法就是给孩子一部手机或者iPad,一机在手,整个世界都和谐了很多。但随着孩子对手机迷恋程度的加深,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电子产品危害孩子健康

一些家长为了图省事, 或者让孩子不哭闹,就将手机、平板电脑给孩子玩。看电视、电脑或iPad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对孩子视力有负面影响。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眼睛的屈光等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强光的直接刺激难以调节和适应,时明时暗、不断变化的屏幕画面会使孩子的眼睛疲劳,导致近视。而且有时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孩子会不由自主出现歪头姿势,引起斜视。

此外,热衷于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的孩子,会因为沉迷其中而逐渐减少社交的机会,因此导致他们交际能力逐渐减弱,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家长也许以为电视节目或iPad的益智类游戏,可以帮助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正好相反,语言表达有赖于互动环境。呆坐在沙发里一动不动地看电视、玩iPad还容易让孩子变成“小土豆”,如果同时再吃些零食,那么孩子很容易“横向发展”,成为肥胖儿童。而且总是盯着电脑、电视看,也容易让孩子疏于运动,影响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的发育。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

极端做法:让孩子与

电子产品完全隔离

的确,目前具有权威性的专家皆给出相对统一的判断:看电子产品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于是,家长们严格控制孩子接触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时间,让孩子远离这些“禁忌品”。但实际情况是:让孩子彻底不接触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

楼妈妈有一个5岁的儿子洋洋在城区上幼儿园,在她发现洋洋有点过度沉迷于iPad的情况后,就全面禁止了他玩电子产品。直到洋洋上了幼儿园后,她的想法慢慢改变了。洋洋刚上幼儿园那会儿,每天都嚷着不要去上学,从幼儿园回来后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楼妈妈还以为孩子不太适应,就没当回事。后来都过了一个月了,洋洋每天还是不愿意上学,询问原因后才得知,原来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嫌他什么都不知道,不愿意跟他一起玩。

通过与孩子沟通我们了解到:当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围在一起讨论动画片内容时,洋洋居然一句话也插不上。知道原因后,楼妈妈很后悔当初的决定,她不承想阻止孩子看电视、电脑等,却也同时阻断了孩子与外界交流的信息源,让洋洋跟小朋友没有了共同语言。

完全杜绝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不现实也不利于孩子接触最新的信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接触最前沿的产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正确利用电子产品,为我们和孩子服务。

合理做法:培养孩子自我

管理的能力

孩子之所以沉迷于电视、电脑等,是因为孩子太小,自我管控能力较弱,面对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游戏,大人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更何况是孩子呢?所以我们要和孩子进行良性沟通,让孩子明白学与玩结合的重要性,并和孩子签订“玩游戏合同”,约定玩的条件。例如:每天按规定按时保质完成作业及其他拓展类任务,坚持一周以上可以在周末玩一小时;坚持两周以上可以玩三小时;坚持三周以上,可以由孩子自己提出玩的时长。反之,若平日本职任务没做好,周末将剥夺玩游戏的时间等。合同约定好后严格按照约定执行,坚持一个月后认真学习,快乐玩耍就会成为孩子的日常模式、习惯性行为。

多优尚学堂从事习惯养成教育14年,有自己研发编写的系列习惯养成教材,目前已在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分为春季、暑期、秋季三期,具有完整的主题,涵盖了小学生应养成的12个重点习惯。最主要的是:它不是一套简单的理论教材,而是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实践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中,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习惯养成课而改变。相信这一套完整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一定能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珍惜时间、学会计划等良好习惯,同时让孩子养成“玩时玩,学时学,一时专一事”的好习惯。

让我们一起努力,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游戏,开心学习,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洋洋电子产品电脑
小眼镜找朋友
关于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襄阳市区3~6岁幼儿电子产品使用情况调查
洋洋兔 编绘
一鸣惊人
电脑子变学霸
逻辑
竭泽而渔(下)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LG与Philips分道扬镳进军电脑LCD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