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谊舞解禁

2016-11-30 02:20刘青松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32期
关键词:迪斯科交谊舞华尔兹

刘青松

1979年的除夕夜,消失多年的交谊舞第一次出现在了人民大会堂的联欢会上。

舞会上,一对青年男女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女子与男伴的距离保持在20厘米开外。

舞会上的人很多,由国务院管理局组织,一些领导干部和一些文艺团体的青年参加。在此前的“文革”期间,跳交谊舞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是资产阶级情调。

人们都跳得挺好的,像是练过一样。不过大家还是不太习惯,舞伴里,同性组合要比异性组合多。

那年的国庆联欢晚会同样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舞会再开。青年军人王朔,回家探亲搞到了一张票,也去参加了。

王朔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无数穿戴时髦的青年男女在跳华尔兹,大厅里响彻《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这样的圆舞曲和中国民乐改编的《喜洋洋》《步步高》等舞曲。

但这一切让王朔挺不习惯。他不会跳舞,并且穿着军装,觉得压抑。“我感到世道变了,我和我身上这身曾经风靡一时令我骄傲的军装眼下都成了过时货。正在跳舞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跟鞋、喇叭裤、尼龙衫,烫了头发,手腕上戴着电子表,大概还有人在说英语。”

这年的一天,北京北海公园里,一场露天迪斯科舞会正热火朝天,穿着中山装的青年和老外扭在一起,围观者众多,其中有些兴奋,又有些犯怯。大城市里时髦的青年男女热衷于这种被人贬斥为“扭屁股”的舞姿,以前只在涉外舞厅里关起门来跳,现在敢在光天化日下跳起来了。不过“迪斯科”这个名称当时还没叫响,人们都把这种形如筛糠的舞叫作摇摆舞。

到了1980年6月,时风陡转,公安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取缔营业性舞会和公共场所自发舞会的通知》。由于社会治安不太好,人们对于社会风气普遍担心,穿着时髦就有流氓嫌疑,跳交谊舞被指第三者插足。当时有一句编派交谊舞的顺口溜:“xxx的老婆十八岁,参加了美国的摇摆队……”

1984年10月,舞会改禁为限。当年,北京市批准了四家舞厅的开放,但只允许四类人进入:外国人、留学生、华侨和华侨带进来的中国人。

1986年,交谊舞解禁,到处都是参加摇摆队的人。同时,王朔离开部队,写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摘自《直言》)

猜你喜欢
迪斯科交谊舞华尔兹
刚刚好,先生
1600家舞厅自荐做疫苗接种中心
冰山一角
机械舞者
浅谈交谊舞教学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在交谊舞课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一千零一个愿望
试论交谊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奢华派对
浅谈交谊舞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