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的异同及文化含义

2016-12-01 03:16李淑华LiShuhua云南大学国际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人间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差异

李淑华Li Shuhua(云南大学国际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浅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的异同及文化含义

李淑华
Li Shuhua
(云南大学国际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动物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类对动物产生了喜爱、厌恶、同情、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英汉两国人民也不例外。在这两种文化中有许许多多跟动物相关的文化,人们借助动物来更贴切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由于受审美价值、宗教、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差的影响,英汉语化中动物词承载的语言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褒贬色彩

世界上各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汇,英汉语言也不例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动物词汇更是被赋予了特定的感情色彩,人们将动物身上某些特定的东西来影射人身上的类似特质,来更加贴切的表达人类情感,进而动物词语也就被赋予的相应的文化内涵。人类有着共同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动物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共性和差异共存。在英汉两大民族中,动物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两大民族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其动物词汇蕴含的民族特色不尽相同。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理论中,普拉克特提出的分类简明的“难度等级模式”[1],将英汉语动物词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系统的对比分析。该模式将难度分为六级,从零级到五级,级数越高难度越大。零级是指两种语言中相同的部分;一级是第一语言中的两个语言项目成为第二语言项目中的一项;二级为第一语言中有而第二语言中没有的语言项目;三级是两种语言中共有但有差异的语言项目;四级:第二语言中有而第一语言中没有的语言项目;五级:第一语言中一个语言项目对应的第二语言中有多个项目。以汉语为第一语言,英语为第二语言,按照差异难度等级系数,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对比,从而得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文化含义的异同,从而得出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活动有何指导意义。

一、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

(一)文化内涵相同的动物词。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不乏文化内容相同的词语,首先全世界都公认的象征和平的是鸽子,汉语中有“和平鸽”,英语说“doves of peace(和平鸽)”。蜜蜂:勤劳、忙碌的象征,如: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To have a bee in your bonnet (胡思乱想)。鹦鹉在英汉语化中都代表学舌、人云亦云、卖弄口舌的人。“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这里的鹦鹉便是徒有其表,又善于学舌,没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见。羊是性情温顺的动物,在英汉语化中均被认为性格温顺,都用来比喻温和恭顺、谦让有礼的人。母鸡:比喻妻子,汉语中“牝鸡司晨”,牝鸡表示母鸡,意思是母鸡报晓,比喻妇女窃权乱政。英语hen-pecked(妻管严)。驴在英汉语化中被视为形容愚蠢的笨蛋。汉语有“一头坏驴,带坏一圈马”,英语中有“make an ass of oneself (出洋相,办蠢事)”。狼凶狠贪婪,常比喻凶残的恶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一洞豺狼不嫌臊,The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 greedy as a wolf(贪得无厌)。猪给人第一印象贪吃、懒惰、愚笨等,汉语中有关猪的词都体现了对猪的鄙视,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指猪骂狗、猪狗不如,英语中有:eat like a pig(大吃大喝),pig out(饭量大),a pig in a poke (稀里糊涂买东西),pig´s might fly(无稽之谈)。蛇指阴冷黑暗的人,虚伪卑鄙,冷酷阴险,美国俚语中指追求和欺骗少女的男子。由此,在英语中蛇(snake)多含贬义,如a snake in the grass (潜伏的危险或者敌人),take heed of the snake in the grass (草里防蛇)。狐狸(fox)都指生性多疑、狡猾多端的人。汉语中有狐假虎威、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满腹狐疑,英语中有crazy like a fox (十分精明狡猾)、an old fox is not easily snared(老狐狸不会轻易被捉住)、as sly as a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百灵鸟(lark)在英汉语中则都表示快乐,as happy as a lark(像百灵鸟一样快活)。

(二)汉语文化含义多于英语。

1.汉语文化内涵多于英语的动物词。

兔子的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动如脱兔、兔走乌飞、兔起凫举、媒人的嘴,兔子的腿等都比喻行动快速敏捷,兔子有着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的观察力,一有风吹草动便迅速跑开,比喻容易受到惊吓。大多时候,兔子还和月亮联系在一起,传说中玉兔和嫦娥一起居住在月宫。而在西方,as timid as rabbit也形容一个人胆小,同时由于繁殖能力强,兔子是新生命的象征,它和彩蛋是复活节的吉祥物。孔雀因为开屏时羽毛五彩缤纷,在中国表示吉祥美丽,传说它是凤凰的化身,是优美高贵的象征,同时孔雀还有骄傲自恋的含义,如:孔雀开屏——自作多情,孔雀的尾巴——翘得太高。

2.同一文化内涵,汉语用多种动物词,英语只有一个。

汉语除了用孔雀表示非常骄傲,公鸡也有骄傲的意思,有“骄傲的大公鸡”的说法。英语用孔雀(Peacock)表示骄傲,如as proud as a peacock(极其骄傲)。

(三)只汉语有文化含义的动物词。

凤凰在中国被视为百鸟之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地位仅次于龙。凤凰是百姓心目中的不死之鸟,象征和平吉祥,龙在古代被视为帝王的象征,凤代表王后。故有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百鸟朝凤、凤凰涅槃、等,常与鸡和乌鸦对比使用,凤凰不入乌鸦巢、凤有凤巢鸡有鸡窝。凤凰又是凤和凰的共称,凤是雌鸟,凰是雄鸟,有时用来比喻爱情、夫妻,如凤凰于飞,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相亲相爱,常用来祝人婚姻美满幸福。 鸳鸯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永恒不渝的爱情的代表,象征一夫一妻,白头偕老、不离不弃,鸳鸯结偶之后,陪伴终身,即使一方离世,另一方也不在寻觅新的伴侣,故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说法,杜甫有诗曰: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杜牧诗:尽日乌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鹤是长寿、圣洁的象征,是道教灵物,在道教仙人均以鹤为坐骑,有驾鹤西游之说。鹤有益寿延年之义,如龟鹤齐寿,鹤寿松龄。鹿象征权力地位和金钱,如逐鹿中原。蚕产于中国,蚕丝做的丝绸及服饰,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喜爱,蚕便被中国人民赋予了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文化内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高度赞扬了蚕的奉献精神。还有熊猫,由于产自我国,且为稀有保护动物,被誉为国宝。这些动物词语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博大精深的内涵,在英语国家中只是平凡的动物名称,没有更多的文化含义。

(四)文化内涵有差异的动物词。

1.汉语褒义,英语贬义。

龙比喻高贵杰出的人物,象征吉祥,如龙凤呈祥,望子成龙,卧虎藏龙,这里都比喻接杰出的人才。英语中龙(dragon)是魔鬼与邪恶的象征,国外的神话多屠龙神话故事。dragon还指凶恶的人严厉的人,凶恶的老妇人。含龙的词语多含贬义如dragon´s teeth(相互斗争的根源),the old dragon(魔鬼)。Better to sit up all night than go to bed with a dragon (与其跟龙一块儿上床,宁可坐着熬一整夜)。蝙蝠蝠与福同音,被视为幸福吉祥、幸运、健康的象征。由于蝙蝠视力低下西方文化中是睁眼瞎的代表。喜鹊在中国被视为吉祥之鸟、报喜之鸟,跟喜事、好兆头、运势、吉利、联系起来。如名声鹊起比喻知名度迅速提高,还有“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与乌鸦对立,代表霉运。喜鹊(magpie)在英语中并不讨喜,甚至令人生厌,一指喋喋不休的人,一指胡乱收集的人。中国人认为海燕是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象征,值得人们学习的典范,而在英国人眼里海燕比喻带来灾难祸害的人。鱼与余谐音,古代达官显贵皆佩戴金质鱼符,彰显地位身份,以作吉祥之意。年年有余(鱼)象征着富贵、自在、和谐美满,如鱼得水,鱼传尺素。而英语里鱼(fish)多用来比喻不好的人和事。a poor fish(可怜人)、f 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

2.汉语贬义,英语褒义。

中国人认为猫头鹰昼伏夜出、叫声凄惨,更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猫头鹰对尸体腐等烂的东西十分敏感,视猫头鹰为报丧之鸟,故不被中国人民所喜。而西方国家则认为猫头鹰是智慧、机智的象征,被称为智慧之鸟。

(五)只英语有文化含义的动物词。

海狸生活在北美洲,英语国家的人常用海狸来形容工作认真努力的人。对中国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动物名称,没有特殊含义。猫(cat)在英语中有十分丰富的含义,a cat in the pan (叛徒)、sick as a cat (病得厉害)、at night all cats are grey (黑暗中难分美丑)等等,而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说法。

(六)英语文化含义多于汉语。

狗(dog)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多被视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是人类最喜爱的动物,在人们心目中地位超然,所以大多与狗有关的词汇短语多含有褒义或者中性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都有得意的一天。前边加形容词可指人,如a lucky dog(幸运儿)、you dirty dog(坏小子)、 a dumb dog(沉默不语的人)。同时,狗在西方也扮演一些贬义如dog eat dog(狗咬狗),a dogin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dog´s life(猪狗不如的生活)等,但是狗在西方国家中主要扮演的还是积极忠诚的角色。而在中国,狗由于愚忠,盲目的听从主人,为非作歹,被视为狗腿子,多含贬义,如狗仗人势,狗东西,狗眼看人低,打狗看主人,狗改不了吃屎,一犬吠形,百犬吠声。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狗与犬虽是同一动物,但狗多含贬义,犬多含褒义,如犬马之劳、犬子。在汉语中,熊被用来比喻窝囊、没出息、无能,有熊样、熊人等词语。而英语中熊(bear)则被用来比喻鲁莽凶狠的人,比如a rash bear(鲁莽的人),有时比喻有特殊才能的人,He is a bear at music(他是一个音乐天才)。

(七)蕴含相同文化含义的不同动物名。

表示胆小汉语用鼠,如胆小如鼠、獐头鼠目、鼠目寸光。英语用兔(rabbit)。而英语中鼠(rat)比喻讨厌鬼,可耻的人告密者,密探,破坏罢工的人。表示着急,汉语用蚂蚁“热锅上的蚂蚁”,英语用猫(cat),“a cat on hot bricks”。表示顽固汉语用牛,“犟得像头牛”、“牛脾气”,“对牛弹琴”。英语用骡子,“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骡子)。英语中牛(ox)的表达不多, 用“ox-eyed”表示眼睛大的人,the black ox has trod on sbs foot表示灾祸降临到某人头上。而汉语中含骡子的词语多为贬义,如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表示虚伪和伪善,汉语用猫哭耗子,英语用shed crocodile(鳄鱼的眼泪),表示说大话汉语用“吹牛皮”,英语用“talk horse”。

二、英汉动物词文化差异原因

(一)审美价值取向和民族心理。

“审美取向是指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的观点加以评价。”“民族心理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征,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沉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各种文化产品表现出来。”[2]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民族心理,使得同一动物词汇在英汉两族文化中蕴含文化含义大相径庭。不同的民族,观察动物习性、特点的角度有所不同,不同的视角促使对同一动物的好恶不同。对该动物赞同、欣赏,其文化内涵相对应的为褒义,反之则为贬义。如蝙蝠在英汉语化中蕴含不同意义。蝙蝠蝠与福同音,被视为幸福吉祥、幸运、健康的象征。由于蝙蝠视力低下西方文化中是睁眼瞎的代表。

(二)不同的思维方式。

“汉民族以‘观物取象’为基本思维模式。以实表虚,以具体表抽象,注重横向联系。西方民族的思维模式是机械的、微观的,注重纵向深入。”[3]因此,汉语注重外部特征,比如比如熊,在汉语中,熊由于体型笨重,行动迟缓的外貌特征被用来比喻窝囊、没出息、无能。而英语中熊因为彪悍的外貌、凶狠的本性,则被用来比喻鲁莽凶狠的人。兔子因为跑得快在中国比喻动作迅速敏捷,在西方更注重它懦弱的性格,多被用来比喻胆小。

(三)宗教与传说。

猫头鹰伴随在智慧女神雅典娜左右,故被认为是智慧之鸟。根据《圣经·创世纪》记载,原来所有的动物都很温驯善良,只有蛇因为有撒旦恶灵附体,非常狡猾。蛇用谗言鼓动夏娃吃下了禁果,并给了亚当一个。上帝发现之后,将亚当夏娃赶出了伊甸园,并夺去蛇的双脚让蛇永远趴在地上。于是蛇便成为了恶魔、卑鄙、狡猾的象征。

羊羔代表耶稣,称耶稣是天主的羔羊,是说他用他的血救赎了世人,为世人的罪恶赎罪,良善的耶稣,满怀爱心的死在十字架上,借他的死亡,战胜了罪恶。所以羊比喻善良、温和恭顺、谦让有礼的人。

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呼风唤雨,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生物。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有神龙相助,汉高祖刘邦是其母梦中与龙交配而生。人们把各种美德和优秀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唐以后,帝王被视为龙的化身,于是就有了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说法。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面目狰狞的反抗者角色,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后来西方的龙被认为喜欢居住在巨大的洞穴、火山口以及湖泊或海洋中,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宝藏的地方,会对侵犯它的人进行疯狂的报复。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变成了邪恶的魔鬼,成为罪恶的代表。

(四)地理位置及风俗习惯。

人类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海洋陆地、气候、生态环境、季节更替等等,都会对人类的文化造成相应的影响。特定的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风俗习惯。鲨鱼在四面环海的岛国英国随处可见,鲨鱼(shark)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都有极大的威胁,从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海上贸易十分发达,甚至曾称霸世界,因此鲨鱼对海上贸易有十分深刻的影响,鲨鱼(shark)通常被视为代表敲诈勒索的骗子,谋取暴利的不良商人。如a loan shark(放高利贷的人),a land shark(敲诈上岸水手的人)。而中国以大陆为主,在汉语中鲨鱼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含义。

(五)传统文化背景。

牛在中华五千年的农耕文明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农业大国的重要合作伙伴,牛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索取少付出多的优秀品格,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赞和喜爱。“老黄牛”比喻踏实肯干、不计名利,付出多要求少的劳动者。力大如牛、小试牛刀等都用来比喻人的优秀品格,鲁迅先生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说明,在中国文化中,牛与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被打上深深的汉民族文化烙印顺理成章。而在英语国家,牛只是被用来乳制品和肉制品的,故此,没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汉语的牛和英语的马(horse)相对应,马使更多的充当耕地劳动和载重运输工具的动物,英语中work like a horse (辛苦的干活),a willing horse(踏实能干的人)。as strong as horse(力大如牛)。马在中华文化中与牛的使命完全不同,龙马精神是中国人民历来推崇的奋斗不息、自强向上的民族精神,是正能量的代表,古代,马更是人们离不开的代步工具,因此,马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含有马的词汇多含褒义,如万马奔腾、一马不被二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招兵买马、青梅竹马、马到成功等等。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动物文化含义。

(六)著名文学作品的影响。

安徒生的童话中的丑小鸭是一个从鸭窝里孵出来的又丑又大的“丑鸭子”,因为与众不同,他到处被排挤,被打压,被嘲笑。因为样子丑,甚至连鸡、野鸭子和野雁,所有的动物都瞧不起他。直到后来,丑小鸭蜕变为美丽的白天鹅,获得了喜爱和幸福。丑小鸭便被喻为貌不惊人,但不放弃希望和努力,最后一鸣惊人、脱颖而出的人。

三、动物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准确的解释动物词及其文化含义。

“词义是指词的意义,包括理性义和色彩义。理性意义是指词表达的概念,词典对词作出的解释主要是指理性义。色彩义附属在理性意义上,表达特定的感受。”[4]词义具有民族性,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民族中,理性意义大多相同,但表达的色彩意义是不同的。所以,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区分动物词所包含的不同色彩义,甚至有些动物词的理性义也是不同的,比如东西方的龙,尽管都是神话传说中虚构的动物,但际上并不相同。教师要严谨的把握动物词语的含义,以免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或产生混淆。

(二)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

“谐音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音形式,利用语音的相似性来表达相似的特点。”[5]与吉祥字相似发音的动物词,就被冠上了褒义,比如,由于“蝠”、“福”同音,蝙蝠便被视为吉祥的动物,五只蝙蝠代表五福临门。“蜂、猴、蝠、鹿”被视为“封侯福禄”。喜鹊落在梅树稍,被称为“喜上眉梢”。因此,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讲授动物词语,要适当地引入传统文化,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准确的介绍该动物词为何蕴含这样的文化内涵,以更好地阐释该动物词。

(三)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关于吃狗肉的话题,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曾多次出现,并引起过大论战,甚至引发冲突。狗在西方国家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伙伴,,而韩国等国家十分喜爱狗肉,更把它当做美食,吃狗肉不为西方人所接受。当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在同一课堂内学习时,要避免谈论狗肉,或者进行适当文化导入,引导学生接受或者不反对异文化,提高对异文化的接受能力和容忍度。再比如,狮子和老虎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两种动物,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分别被中西方人视为百兽之王。因此在讲授狮子和老虎时,要注意避免学生因百兽之王之称而引起争论和不和。以此类推,在讲解文化内涵有差异的动物词时,要尽量考虑周全。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并表现出该文化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魅力。通过对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不难看出,英汉语化存相同之处,但同时由于地理文化、民族审美价值、思维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映射出了英汉语化各自的独到之处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教授汉语提出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188页。

②张东东《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重庆:重庆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12年硕士论文,第42页。

③田樱花《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寓意解读》,《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年1月第22卷第1期,第12页。

④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增订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28页。

⑤关英伟《动物词语的褒贬色彩、褒贬对立和偏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9月第31卷第3期,第96页。

参考文献:

[1]刘铁凯《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差异》,《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4月第20卷第2期。

[2]张东东《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重庆:重庆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12年硕士论文。

[3]王瑛《英汉习语中动物词语的对比分析及翻译》,《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月第5卷第1期。

[4]常雁《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年4月第22卷第2期。

[5]关英伟《动物词语的褒贬色彩、褒贬对立和偏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9月第31卷第3期。

[6]陈辉《从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喻义管窥英汉文化的共性与差异》,《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第21卷第2期。

[7]张巨武《英汉语言中动物词的对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第8卷第4期。

[8]孔永红《英汉语动物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差异》,《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12月第6期。

[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10]孟守介,邱万紫等《汉语谚语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年1月第1版。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6版。

A primary discourse on diffenc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n

Key wordsAnimal words cultural connotation differences mixed colours

AbstractAnimals aer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uman beings and have been exerting sigini f cant inf uence on our production and life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we may love,hate,sympathize with or be terrif ed of animals ,because of these countless ties ,so do chinese and British.There are many cultuers related to animal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brith culture .we express ourselves more apropod by m eans of animals. The connot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veyed by animal word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different ,which is affected by aesthetic value,religion,custom,nat ional,psychology and so forth.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93-03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