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就是我的画布一美国姑娘的“活油画”走红世界

2016-12-02 10:35水木
环境与生活 2016年11期
关键词:米德画布真人

◎水木

现场就是我的画布一美国姑娘的“活油画”走红世界

◎水木

这是真人,不是油画!来自美国视觉艺术家爱丽克莎·米德。

这位退休老人不惧怕全身涂满油彩站在地铁里供人参观,他是米德最忠实的模特。

还记得我们刚看到错觉绘画时的震惊吗?这一领域的艺术家们不遗余力地在二维平面上营造三维立体效果,让观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现在这种玩法不新鲜了,年轻一辈艺术家毫不犹豫地踩在前辈身上开辟了新道路——生在美国华盛顿的姑娘爱丽克莎·米德(Alexa Meade)站在了错觉绘画的对立面,颠覆性地将真实世界里的三维景物刷上颜料,变成二维平面油画,然后请人咔嚓一下拍下来,成了一门新艺术——活油画。

政治女生的艺术转弯

每项新艺术都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爱丽克莎·米德是这一领域的第一人。别看她今年只有30岁,想法却足够大胆:她将色彩鲜明的颜料涂在真人身上,模拟油画的光影效果,模特周围的环境也全部涂上颜料,墙面、沙发、桌子、电器、食物……人和物体被营造出一个看似平面的场景,退后一步观察,天哪,真人消失了,所有的东西都转换成另一种氛围,变成了一幅静态油画!这幅油画偶尔还眨眨眼睛,或者向你走过来,吓人一大跳。当然,这一切保留不了太久,米德会请人把结果拍摄下来,用照片形式展出。有人是不是想到了街头真人雕塑?那还是很不同的,街头真人雕塑还是三维立体的,而且没有环境衬托,米德的作品可是能让人以为前面挂着一张油画的。而且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拍摄,“油画”都不会产生光影变化,这也与传统摄影有区别。

米德在洛杉矶圣莫妮卡设置的屋角场景

看电视的两个男人

你还别不服气,米德这一创新得到了许多艺术和媒体大咖的认可,大家的评价还真不低。最近这几年,她的展览不断,小的不说,光挑那些名字熟悉的讲讲:2015年在巴黎大皇宫开展;2013年跟汽车厂商MINI Cooper合作,给一辆该品牌车刷上颜料在东京街头展示;2013年以《你的身体就是我的画布》为名,在美国知名演讲平台TED大会上演讲,数百万人收看;在苹果公司、加州艺术学院、《国家地理》杂志等地演讲;跟魔术大师大

卫·布莱恩秘密制作一项魔术表演……她还卖出了近5000张展示门票,真金白银,绝无赠票拉人气。你可以在《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CNN等主流传统媒体,或者《连线》、《赫芬顿邮报》等潮流网媒看到对她的报道,在社交新闻站点“Reddit.com”上,针对她的作品一直在投票,而且始终排在前列。虽然正如《华盛顿邮报》评论所说:米德用一把刷子,沾了不知道是什么成分的无毒颜料混合物,将皮肤画在皮肤上,嘴巴画在嘴巴上,眉毛画在眉毛上,鼻孔内也满是颜料……似乎没啥惊人举动,但是众媒体的艺术评论家们都使用了“创新”“不模仿任何一个艺术家”等词语来评价她,一反平日的尖酸恶毒。

怎么样,够厉害吧?那些执着于梦想却担忧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欢呼吧,因为米德不是科班出身,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她2009年毕业于纽约州瓦萨学院的政治学专业,2008年曾在科罗拉多州的奥巴马竞选团队里担任媒体公关专员。大学快毕业时,她的计划是进入华盛顿国会山的办公室里上班,专业对口,朝九晚五,符合一切人

的期望。但是最后一刻她却犹豫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多么难得啊,难道不应该去努力一下吗?于是,未来的办公室女郎米德选择变成了视觉艺术家米德。

科幻风黑白线条系列

《牛奶:你将让我变成什么》系列,模特躺在牛奶浴缸里拍摄。

你的身体 我的画布

这种变化不是没有缘由的,米德的心里珍藏着一颗艺术的种子。她一直对光影关系感兴趣,为了留住那些阴影,米德曾经试着将黑色颜料倒在栅栏阴影中,太阳照射角度变了,阴影却留了下来。之后实验的范围变大,彩色颜料也加入进来。米德最后一次摸画笔还是16岁那年的夏令营,在决定做艺术这一行时,她已经6年没画画了,幸好大学时上过一些雕塑课,对她看待空间关系、物体之间关系有一定影响。

米德决定走艺术这条路后,一毕业就回家在父母的地下室开始鼓捣,一开始她先从周围吃的喝的物体下手,可是颜料在油乎乎的餐盘中根本保持不住,在含酸性物

质的柚子中也很快被分解。最后,她发现刷在自己身上效果最好。于是,人体成了她寻找的“画布”。此时的米德,还在类似于人体彩绘的迷宫中碰撞,直到她的朋友伯尼被抓来当实验,才让她发现了新大陆。

米德一如既往地给伯尼上色、布景,一切妥当后,她往后退了几步,观察着效果,突然,她捂住了嘴,眼前的伯尼一动不动,和周围布景融为一体,呈现出静态的油画效果!她脑子里电光一闪,缪斯女神降临了,赶紧把这一幕拍下来。完美!照片中的景象完全是油画,谁能想到是真人布景?艺术方向就此定了下来。

诠释“眼见不为实”

由于把三维物体“压缩”成了二维画作,造成人的视觉误解,她总结了一下自己的艺术“理论”:眼见不为实,所见未必真。当然,这个理论没啥新鲜的,但挡不住年轻的米德一直试图用作品去解释这个理论。据说她还从自己的媒体专员经历中得到灵感:做政治公关工作时,一直都在努力解读各种信息,向选民解释为什么大家听说的内容和现实不一致。潜台词,大家听懂了吗?美国大选,你知道的。

接下来,米德开始寻找模特。想象一下,颜料刷在皮肤上,耳朵眼、鼻孔也不放过,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还要到大街上互动,不许害羞哦。愿意做这件事的人,一开始得在家人和朋友中找,比如米德的妹妹。米德付出的代价,是给妹妹买一个烤肉三明治。后来,米德找到一位稳定的模特,是一位退休老先生,上面说的尴尬症他全都免疫,站在地铁车厢里展示,他也稳如泰山。现在他俩成了好朋友。

一般来说,米德是这样创作的。她会花上2到5天时间画墙面、地板和各种小道具。画衣服的时间一般是1到4小时,这取决于布料的大小和图案复杂度。为了准确抓住衣服阴影,她要求模特穿着衣服站着让她画。当最后一步画人体来临,米德就让模特穿上事先画好的衣服,然后迅速在模特脸上和裸露的皮肤上作画,时间越短越好,不然模特会坚持不了那么久,摄影时状态就无法生机勃勃。

有人担心颜料伤害皮肤,这个可以放心,米德选择可以轻易冲洗掉的安全颜料。她还有个保护皮肤诀窍,在涂颜料之前,先让模特刮干净皮肤上的毛发,然后涂抹一层液态乳胶,前提是该模特乳胶不过敏,而且要避开眉毛和头发。不然你就等着体会大面积撕掉邦迪的快感吧。米德不会去动模特的眼睛,她曾尝试过让模特闭眼,然后画在眼睑上,但效果不好,不如就展示眼睛真实的样子。当观众观看时,一道锐利的眼神仿佛穿透画布盯着观者,让人产生紧张感。

绝对不PS作品

那么,创作时最难的部分是什么呢?米德认为是无法更改。一开始觉得很满意,后来发现问题,但无法改变。她绝对不干PS照片这种事,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作品本来的样子。还有一点,作品毕竟不是静态画,而是真人,近距离密切接触,总有尴尬症发作的时候,还有某人心情不好的时候。

在《牛奶:你将让我变成什么》系列中,模特泡在一池子牛奶中,手上颜料快消失了,赶紧把手藏起来;脸上颜料也消失了,把头低下来……形态一直在变化,镜头在不断捕捉画面,最后居然呈现出一系列高雅作品,这就是无法预料的魅力。

除了场景装置画作,米德也接受私人订制,创作出顾客的油画形象,别具一格。

现在的米德是知名艺术家了,世界各地愿意“献身”的模特给她写信,大家按居住地区排好队,米德满世界旅游的时候,到哪儿就去找哪儿的模特,感觉是不是很大咖?

暗黑漫画风人物

为某杂志制作的封面极具文艺范儿

本栏目责编/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

猜你喜欢
米德画布真人
其米德策耶:《论语》属于全世界
玛格丽特·米德: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在画布上做梦的画家 夏加尔
噪音会改变味觉借阅真人的图书馆
为什么要在画布上割一刀?
让鲜花在画布上盛开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大师的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