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株洲蔷薇园造景艺术的设计心理学原理

2016-12-03 06:24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412007
大众文艺 2016年13期
关键词:造景蔷薇景色

黎 婧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412007)

探析株洲蔷薇园造景艺术的设计心理学原理

黎 婧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412007)

园林景观中的造景艺术可以通过设计心理学的内容予以分析说明,以株洲蔷薇园为例,从设计心理学中视觉力场、图底关系、行为心理、视错觉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园林景观中造景艺术的心理感受。

视觉力场;图底关系;视错觉;行为心理

当今的设计越来越讲求人性化的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也更加注重设计对于社会以及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使设计更能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基于此,设计心理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合理运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也就尤为重要了。

一、设计心理学原理概述

设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同时,以设计为目的的心理学研究,将环境、情境的影响作为考察主体心理现象和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重视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主体的行为同样受到情绪、情感等感性因素影响和驱动。总的来说,设计心理学所涉及到的领域是丰富而严谨的,如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

二、造景艺术的视觉力场点元素

在园林景观中,当一个人不是漫无目的的在园内行走,吸引他去的必然是视觉注意力的地方,而吸引他视觉注意力的一般是一个点,再由这个点而产生的一个空间环境。那么,这个点即为视觉力场的点元素。

虽然这些视觉力场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真实的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园林景观中的点可以没有大小,没有方向,甚至只是空间中一个特定的标示位置,但绝对是视线的聚焦点。

走进株洲蔷薇园,视线会很快的被这几个点所抓住。园中心处水池中的亭子、偏离园中心不远处的四合院、景石(见图1)等。然而这几个点元素,正是园内“双莲池”“溢香院”“胜春坡”各景区的独特标志。当这些点元素出现在视线范围内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产生自身张力,使点元素的形体向周围延伸,从而创造出一种无形的力场。在视觉上,将园内在空间上进行了区域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引导、疏散人流的作用。

再者,这些点元素有的是靠近整个园子的中心,有的则是距园中心偏远的位置,在园中行走的过程中,这些点与点元素之间又将产生争夺视线中心的过程,使得整个园林景观空间产生一种运动的动态趋势。

三、造景艺术中框景的图底关系

关于框景,《园冶》书中这么写过:“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其特点是利用建筑中的窗框、门框,或者树木的枝干形成的树框作为景框,将空间中优美的景色收入其中,形成一幅幅新的画面。从蔷薇园的正门进入,可看到两侧对称的梅花造型洞门。洞门的出现不仅装饰了空间,也在引导和沟通空间。通过洞门来欣赏景色,又将产生新的视觉焦点,形成突出的框景画面。

格式塔心理学揭示人的感知,特别是占主要地位的视知觉,它本身就具有思维的能力,而且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人的视知觉能直接的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所看到的各种图形。所以,当我们看到门框窗框景框时,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眼前会自然而然的形成新的画面了。

从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底关系分析, 可以将梅花门洞看作是整幅画面的边框为“底”,门洞内所呈现的景色作为整幅画面所要强调的内容为“图”,形成的是梅花图形状的画面。亦可将门洞内所呈现的景色作为整幅画面的背景为“底”,衬托出梅花门洞的造型为“图”,形成的则是一幅强调梅花门洞造型的画面(见图2)。在空间上保持了通透、灵活的特征,而空间的渗透产生丰富的变化的空间层次,这实际上就是一层层的图底关系。这时体验到的景观空间,就有别于在景观空间中的体验,更是一番新的感受。其实,传统园林景观中所说的“借景”“对景”“框景”等这些都是对空间中图底关系的表达。

四、造景艺术的行为心理学分析

从行为心理学进行分析,空间可分为开放的公共性空间、封闭的私密性空间、半封闭空间等等。相对于这些空间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于空间的需求是不同的,或者说,人们偏爱的空间类型不同,所需要的空间类型也不同。比如:老年人更喜欢公共性空间,这就与老年人渴望交流的心理是分不开的。所以,造成人们喜欢不同的空间类型,主要还是根据当时的心情和需求而决定。

株洲蔷薇园并不是为某一特定人群而开设的,其本身就是一个公共空间,同时也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入园参观游览。所以园内既设有开放的公共性空间,又具有私密性的封闭空间和半封闭空间等。

在园内的“宰相坡”景区假山前的这片宽阔场地,属于开放的公共性空间,每天早晨便有许多的人在此晨练。而园中“双莲池”景区中的亭子(见图3),位于水池中央,要想到达亭子,必须要经过水池中的汀步,虽不是很长的一段距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走,而且该亭子周围被蔷薇科的植物所包围,不走入此亭子是很难发现亭内是否有人在此,所以,综合来说,该亭子属于封闭的私密性空间。当几个人聊天或是谈事情,并且不希望被打扰的时候,那么这里便是园内不错的选择。

五、造景艺术中漏景视错觉现象探讨

视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实际上就是指视觉上的一种假象。而在株洲蔷薇园内,同样也可以感受到这种视觉上的假象。

无论是园外的围墙还是园内四合院内的墙上,都设有漏窗(见图4)。而漏窗的运用,不仅使原本平淡的墙面产生了巧妙地变化,既可以把园内的空间和园外的环境进行柔和的分割,又不显得突兀;另一方面,将园内的景色分隔成不同的区域,使各处的景色相互交错、融合。而站在园外的人透过漏窗可欣赏到园内的景色,一片竹林,好像距离我们很遥远,又好像近在咫尺,在视觉上让人产生了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好似隔了一层薄纱,似有若无,若隐若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产生了变幻莫测的层次感,使园内景色更为丰富, 并具有“避外隐内”的意味,意蕴更为深邃。漏窗自然朴素的图案和色彩,也为园中增添了许多高雅而幽静的气氛。

由于隔着这一层窗花的装饰,让两侧相邻的空间好似相互隔着又并非相隔,透过窗花所看到的景物,扩大视线范围,视线有了延伸性,在减少了空间封闭所带来的闭塞感的同时,视觉上也产生了一种空间扩大的心理感觉,这也是设计心理学中视错觉的一种表现。其实园林的空间面积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只是在人的心理已产生了变化。

六、结语

中国传统园林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意境悠远、浑然天成的感觉,殊不知这其中也蕴含了诸多的设计心理学原理,如图底关系、行为心理、视错觉、视觉力场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可以深刻感受到的是,这些原理的运用,既丰富了园林景观中造景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增添了景观表达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带给人们全新的园林景观全新的体验以及视觉享受。

美的感受,不仅来自于眼睛,更来自于心,心中感受,心中所想,好的设计总能让人们产生共鸣与认可。如何将设计心理学的原理与知识合理、巧妙地运用到设计中去,既是对设计师的考验,也是设计中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设计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必将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感与启示。

注: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本人拍摄。

[1]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黎婧(1989-),女,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造景蔷薇景色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咦,春天!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叠山经典 雅韵流芳 艮岳与中国园林中的叠山造景
花开恣意是蔷薇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生如蔷薇,为情芬芳
蔷薇白发抄
秋天de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