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与脑瘫孩子的六年不了情

2016-12-03 19:24李向平
下一代英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强王老师校长

李向平

课,并顺利毕业,这个过程见证了满满的师生情,溢满了暖暖的爱。

2010年,9岁的小强早过了入学的年龄,小强妈心里犯了愁:这样一个行走困难、说话口齿不清,事事都要别人照顾的孩子,学校、老师能接纳他吗?当年秋季招生时,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到附近的河南省平顶山湛河区轻工路小学。

“像他这样的情况,更适合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校长吕英赞恳切地说,“如果孩子愿意在这里上学,学校不但接受,而且尽全力照顾好他。”

“啊,啊……”当时,小强高兴得手舞足蹈。

小强被分到了一(1)班。班主任陶伟伟发现小强上课小动作不断:有时拍拍人家,有时发出尖叫,有时躺在地上玩耍、拉别人……

“班里有这样的怪学生,还怎么上课……”科任老师常常找陶伟伟诉苦。

同学们不理解小强,甚至嘲笑他。下课时间,还会有其他班的同学专门来到教室门口,围观他、取笑他。

回家后,学生们向爸爸妈妈讲起小强的故事,家长们纷纷给陶伟伟打电话,有的只是简单地询问情况,有的话语间难免带着点兴师问罪的意思。

万般无奈之下,陶伟伟再次找到小强的妈妈,向她转述了学校和老师们的难处。可小强妈妈向陶伟伟求情:“他喜欢这个班,喜欢老师。别的小学都不肯要他,如果您再撵他,他这一生就完了……”

饱含热泪的小强妈妈,深深打动了陶伟伟,也坚定了她教育好小强的信心。

小强的双手不是很灵活,陶老师便手把手地教他写字、做作业,悉心为他解开学习上的困惑,鼓励他上课积极发言,班级的学习活动也总是鼓励他参与。他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每取得一次小小的成绩,甚至每一次大胆的发言,都会赢得老师的赞许和同学们的掌声。陶老师还经常有意识地讲一些身残志坚的故事,不断鼓励和表扬他,让同学们以他为榜样笑对人生。

为培养小强自立意识,学校在厕所里量身定做了一个扶手,方便他独自上厕所。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小强倍感温暖。

对小强的变化,校长吕英赞有亲身体会。一天,吕校长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巡视,见到小强时,小强竟然给他敬礼,并笑容可掬地喊了一声:“校长好!”还有一次,小强送给吕校长一个亲手制作的贺卡,祝福新年快乐。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强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上课时,他渐渐不再打扰其他同学,一个人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偶尔也会举手发言;自习课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写画画;运动场上,他会为同学们加油鼓掌;学校发的家长回执单,他都能记得交回;同学的生日,他会送上一份小礼物……

小强在变,不仅变得懂规矩,学会了自理,更变得自信,脸上随时都挂着笑容。

这6年一直在变的不仅仅是小强,在帮助小强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在慢慢成长,老师和其他家长的态度也出现了峰回路转。

上课及课余时间,同学们热心地当起了他的“拐杖”。体育课上一有时间,同学们就围到小强身边,扶着他与大伙一起做游戏。

小强有时会发脾气,生起气来手舞足蹈。但大家都理解他,不与他计较,耐心地哄他,给他叠纸飞机、千纸鹤,给他讲故事、说笑话。平时学校搞活动,即使小强不能参加,但大家也想办法带他去。

翻开小强的作业本,令人奇怪的是,上面都有“好!”“加油!”“你真棒!”等老师的留言,王艳丽老师是小强的语文老师,她介绍说,四年级她就开始接任小强的班主任。

“这样的学生,无论他学习成绩如何,关键是要鼓励他,让他进步。”王艳丽老师说,“小强毕竟是一个脑瘫患者,成绩虽然无法与正常的孩子相比,但他是一个求上进、身残志坚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没有老师肯轻易放弃。”

毕业考试结束后,小强用妈妈的手机,给王老师发了一条短信:“亲爱的王老师,谢谢您三年来对我的照顾和关心。我虽然毕业了,但会感恩您一辈子的。”王老师说,教书这么多年,收到学生的短信很多,看到小强的短信时,她落泪了。

谈起小强的小学生活,他的妈妈说:“孩子是不幸的,她没有正常孩子的智力,但他又是幸运的,在这个学校,他得到了比正常孩子更多的爱护和关心……”

猜你喜欢
小强王老师校长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潘小强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我们班有多少人
校长给力“九个一”
小强爬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