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变革的一年

2016-12-04 02:49本刊编辑部
中国信息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开源转型企业

2015,变革的一年

当我们回顾总结2105年的ICT行业,首先须看看经济这个大环境。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整体处于复苏期,增长趋缓,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日趋明显。

放眼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转型的重压。但基本面整体良好,政府的诸多调整举措带动了经济软着陆,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成为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创业成为一种时尚,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同时,我国高度重视“供给侧”创新与改革,其实是生产方式的改变。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传统行业积极探寻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

信息技术是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这是历史的大逻辑。麦肯锡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为企业赋予了迅速进行低成本扩张的能力,一举甩掉老旧体系和“通常做法”的包袱。过去,销售网络需要数年才能搭建起来,如今几乎一夜之间就能完成。这样一来,竞争将会激化,新赢家可能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传统企业必须适应这样的挑战,否则就会陷入困境。企业领导人必须对此认真对待,因为他们制定的决策将彻底改变公司的经营方式。这些转型也可能需要技术和其他投入,短期内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但赢家将在未来获得巨大效益。

因此我们看到,在过去的2015年,ICT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而且ICT正成为各行各业变革的驱动力,从过去以提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支撑系统,向驱动价值创造的生产系统转变。

一股数字化的浪潮正席卷而来,变革的大幕已经开启。时势造英雄。对于ICT行业本身,在旧规则被颠覆、新规则尚未被确立的当下,必定会上演一场逐鹿中原的好戏,市场版图将重新划分。对于那些有实力、有眼光、有梦想的企业来说,真正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新年伊始,我们希望通过8个坐标来回顾、盘点和勾勒2015年ICT行业的发展脉络。

转型

文章一开始提到,我国经济和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和任务,ICT技术是最好的抓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

马钢集团副总经理蒋育翔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谈及数字化转型,他说:“低成本优势消失,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双重压力使得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显得更为急迫。作为传统产业的钢铁企业,马钢已洞察到这一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并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以把握竞争机遇。在此背景之下,马钢将借力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最新技术以信息化创新实现流程革新、业务优化,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企业运营的效益优势;积极构建集团内部、外部统一管理体系,迎接更新阶段的战略目标。”

2015年,像马钢集团这样义无反顾踏上数字化转型之路的企业有很多,这将带动新一波的信息化建设浪潮。与此同时,ICT行业本身已经进入第三平台创新阶段,以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革命性技术成为主流。两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将引发ICT市场格局的巨变——新兴ICT厂商将快速崛起,传统ICT厂商将出现两极分化:走向没落和浴火重生。

所以,转型也成为传统ICT厂商自身的必修课:微软在转型,英特尔在转型,SAP在转型,而方向就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第三平台创新。

顶层设计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这也意味着大数据顶层设计的出台,国家大数据战略成形,大数据产业有望成为新经济的重要引擎。

效率提升是ICT技术的核心价值,然而价值的发挥有个前提那就是信息资源的统一、融合,共享、协同。因此,要想根本而又全面解决条块分割,资源分散,自成体系,封闭运行,不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盲目发展,无序竞争,效率不高等问题就必须从国家这个层面出台相关的顶层设计。

我国政府特别重视ICT技术的发展和政策引导,颁布了网络安全、智能制造、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行业、产业以及技术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等。这些“顶层设计”将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ICT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乃至我国经济摆脱目前的困境都将起到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

网络安全

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也深刻阐明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我国十一项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不可分割的核心内容。新国家安全法明确要求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加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应用,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

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将成为一个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因此一个国家的互联网主权应受到尊重和维护从而确保国家利益、国民利益不受侵害。而完善立法,明确网络主权、控制数据主权,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

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可以预见,网络和信息安全将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意识和行动。

互联网+

回顾2015年的ICT行业,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谈论最多的一个词莫过于“互联网+”。

在去年3月份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数字化转型,都是企业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应对当前困境的理想途径也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高瞻远瞩之举。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从过去以提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支撑系统向驱动价值创造的生产系统转变,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经济增长的第一生产力。

智能化

互联网+之外,在2015年,“智能”也是无处不在,其中尤以智能制造(工业4.0)和智能硬件最为抢眼。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其中智能制造为核心内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对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通过最先进的技术和模式来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理应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任务。

2015年,随着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小米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携巨资涌入,将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智能硬件推到风口浪尖。

实际上,的确有不少形形色色的产品出现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焕然一新的体验,比如苹果手表和小米手环。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智能硬件或许还只是一种概念大于实际的存在。因为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在定位、形态、用途或是价格等方面有些出位的产品。

并购重组

前面提到过,数字化转型的市场刺激和ICT行业第三平台革命必将引起整个市场格局的新一轮洗牌,并购重组便是最直接的体现。

戴尔670亿美元收购EMC,安华高370亿美元收购博通,西部数据190亿美元收购闪迪,英特尔167亿美元收购Altera,恩智浦118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还有清华紫光控股惠普旗下的新华三、入股西部数据,并计划收购美光科技。

并购是业务和市场拓展以及消灭竞争对手立竿见影方式,也从一个维度反映出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从企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来看,一般有二个基本的形成途径:一是内部开发;二是外部获取。对外部获取来说,并购仅提供了可能,而对构成要素的整合可将其变成现实。

并购整合之所以如此关键,其本质在于并购整合过程中的能力管理是并购价值创造的源泉。因此,收购本身相对简单,一个想卖,一个愿买,握手成交,皆大欢喜;但收购之后如何实现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1+1>2”的局面才是真正的挑战和重点所在。

开放开源

当下的互联网不仅仅是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是企业的生产方式。互联网的精髓是什么?开放与共享。

回头看看2015年的ICT行业,有一个关键词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开放与开源。苹果宣布Swift开源,微软开源 .NET和 Visual Studio,AMD 宣布GPU资源开源,谷歌开放人工智能资源;最重磅的是,IBM宣布彻底开放POWER8技术。

开源打破了企业传统的生产边界、实验室边界,通过建立开放的平台、参与的社区,营造自由的创新生态环境,汇集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开发者以最低的成本支撑企业创新。开放、共享、协作和生态,这些是开源的精神核心,与互联网精神一脉相承。

开源在众多技术精英的协作下将理想带入现实。无论是Linux和Android,还是OpenStack和Hadoop,开源的理念、技术和产品正在被广泛接受,并产生了或者正在和即将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

开放开源,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也是ICT行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之一。

合作与生态

ICT行业进入第三平台创新阶段,竞争的主体将从不同企业之间转到不同生态系统之间。也就是说ICT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每个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环节相互支持、相互依存、互通有无,没有谁可以包打天下、通吃一切。

合作共赢将是未来ICT厂商的生存之道,这也是行业融合的必然趋势。2015年,我们看到浪潮与思科的合作,中科曙光与VMware的合作,微软与中国电科的合作,甲骨文与腾讯云的合作,而一桩桩并购案何尝又不是一种另类合作方式。

目前,ICT企业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注意,是自己的)通常的做法是依靠自己强大而完善的产品或服务,以一定程度的开放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系统,尽力以一致的体验或理念满足客户所有可能出现的需求,使客户产生依赖,并以此实现市场或利润的最大化。一旦建成了生态系统,相当于核心企业放大了自己,相对于单一产品的企业显然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然而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是没有绝对主导者,更不属于某一个企业,而是平等合作,共同经营,共同成长。在这方面,各大开源社区和基金会是典范。

猜你喜欢
开源转型企业
企业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企业
企业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传播开源精神 共迎美好未来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