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探索

2016-12-05 17:37杨隆
时代金融 2016年30期
关键词:公车探索问题

 【摘要】公车改革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公务用车改革在职务消费改革中十分重要,它的改革成效与政府效率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提高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及行政效益,本文通过公车改革效果全面深入研究,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公车  改革  问题  探索

一、公车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公务用车简称公车,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周,通俗来说,它是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专用于公共事务的车辆。虽然公车的存在对于公务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公车老制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近二十年公车改革,全国各地有过自我探索改革,有过组织推进改革,也有全面扩散改革,总的来说,公车改革大原则没有变,改革的方向也是一致的,都旨在减少公车数量,减轻财政负担,向货币化改革方向迈进。根据货币化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规范化模式,半货币化模式和货币化模式。

虽然在改革原则的不断明确,改革思想的不断科学,改革模式的不断健全时代背景下,公车改革通过以上三种模式的对比分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行政效率降低

货币化改革在目前公车改革中十分重要,也是主流的改革方式。岗位补贴模式是发给公务人员一定数额的交通补助,然后取消或者保留部分公车是它的主要方式。货币化改革的模式在我国多个改革试点的城市中采用,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它的使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公务活动必然会随着公务用车的减少而减少,行政效率的下降不可避免,直接影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二是车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官员专车和一般公务用车的非正常使用,并非取消特殊用途的公务车,如防火防汛用车等应对突发事件时,公务用车明显不足,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车补发放不科学

货币化补贴措施随着车改出现而产生。绝大部分的货币化补贴和级别大小直接挂钩,并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发放。这种分配方式看似合理,却不科学,我国公务员工作强度成正金字塔型分布,基层公务员工作强度最大,车补却最少,造成其工作积极性下降同时,还会引起不公平情绪的滋生,这给政府管理现代化推进带来很大阻力。

(三)公车改革不彻底

公车取消之后,解决公务人员的交通问题需要发放公车补助费来解决。但是在任何改革的推进中存在一定的延滞性,车辆改革不可能从一开始就面面俱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车改种公车的纳入范围成了一个问题,有的公车可能没有被涉及车改,或者出现党政部门的下属机构、事业单位的车辆没有纳入车改范围的情况。这就导致车补与公车并存的现象,有些官员就可以同时拿着车补却享受着公车使用。为了降低成本的公车改革没有消除公众的不满情绪,却变相的增加公务人员的福利。

(四)公车私用难以消除

公车私用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车改在公车使用这个问题上只能起到遏制作用,不能得到彻底消除。困难如下:一是公检法单位车辆为了能保证正常的出勤及应急任务,没有被纳入公车改革范围,“开着警车送小孩上学”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列入是车改没有考虑全面的问题,会导致上级从下面要车办私事,是一个很大的漏洞,监管难度大大增加。困难还有很多,虽然也有特例,但是公车公用,领导私用,司机私用“三分天下”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消除。

二、公车改革的方法

(一)加强公务员思想教育,提供思想保障

“官本位”、“权力本位”意识一直是公务用车的一个难点,所以在公务用车的改革中要重视思想的影响,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教育,转变其过去的认识。

公务员在选拔时就应该使其了解政府权力来自群众,公众才是权力的真正所有者,公务员在行驶这份权力时,应该同样回馈给公众相符合的公共服务,要用最小的价值来换取最大的公共利益,公车的使用不是不可以,而是必不必要,从根本上转变铺张浪费的思想意识,要从这里来降低行政成本,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在制度上抑制“官本位”、“权力本位”的滋生,在公車配备上需要实行严格的权力配置机制。

(二)规范公务用车,善用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是政府的首要选择,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与它是同一个过程,它们在发展中互相依靠、互相促进。“在公车改革中要充分利用公共财政来加以规范,提高公车改革的科学性、规范性。

(三)引入适度化的市场机制

对于在公共服务中引入市场竞争的价值,一是意在通过市场竞争加快对公共需求回应,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机会,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并最大力度地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有效的遏制腐败:二是刺激包括公营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在内的各类组织的创新精神,避免官僚主义政府的僵化,同时有助于提高公务员的自尊心和士气,增强危机意识,改变不良的官僚主义作风。

(四)完善公务用车监督、管理机制

要治理并最终杜绝公车存在的问题就严格制定相关规定,做到违规必究,绝不包庇。这样,才能有效的树立公众监督的信心,有力的减少公车问题。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应该分别从国家内部监控,公民监控,媒体监控三方面入手。从这几方面制定全面的法律机制,同事加强监管,这样,公车的合理运行才能得到妥善监督。

参考文献

[1]新公共管理研究徐增辉-《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10-01.

[2]我国公务用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林剑杰-《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5-26.

[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行政成本课题组.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模式与建议.

[4]温家宝.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11.03.05.

[5]余强.我国公务用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

作者简介:杨隆(1991-),男,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4(财政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公车探索问题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