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2016-12-05 00:12
雕塑 2016年4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当代艺术雕塑

本刊记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而厚的积淀和提取,千百年来逐渐累积形成了独有的哲学观,时至今日仍影响着每个当代的中国人,同时也在影响着世界。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由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作为展览总监,资深博物馆学家、九三学社组织部长杨玲作为策展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伟光担任学术主持,清华大学博士马文甲执行策展的《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大展,历经年多的筹备,在南京博物院正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此次展览,聚合了曾成钢,李象群、霍波洋、吕品昌、许正龙、李鹤、董书兵、陈辉等31位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制作的59件雕塑艺术作品。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先生说:“这是富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当代雕塑艺术作品,第一次整齐地、有主题地走进中国的博物馆,也是南京博物院第一个将室内展厅、室内公共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的展览展示。这是我院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共同合作,奉献给公众的既体现传统文化价值、又蕴含当代艺术灵魂的文化产品。”

进入南京博物院的大门,院落空间中央水景之上反映江南水乡特征的大型不锈钢作品《梦莲》,艺术馆东侧草坪上体现竹林七贤的《七贤》,特展馆观景台上对应钟山龙盘的半入地青铜雕塑《升》,与故宫南迁文物故事契合的逼真的木箱状雕塑作品《海岸》,历史馆内悬挂的用报纸搓捻编织而成的南京明代龙袍造型《今日明朝》,非遗馆前用石块和金属管结合而成的乐器状的“弦音系列”等雕塑,林林总总,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原来能如此结合、如此融洽,并在南京博物院的空间里因“呼吸”而获得生命、拓展活力。

“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展,是我国首次在博物馆中有主题地引入富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当代雕塑艺术作品展,也是南京博物院首次充分利用馆舍空间(室内展厅、室内公共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展览,是南博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展览上的

次有益尝试。经过年多的考察与分析,雕塑家们创造出不仅符合南博地域特色,还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作品,营造出南博特有的文化环境。展览之所以命名为“呼吸”,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方面来自博物馆展览内容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对当代创造的追求,另

方面来自对博物馆空间特色化与舒适感的要求,同时还来自公众对博物馆空间环境的感受,即空间开敞处之“呼”的对象感与压抑处之“吸”的来源感,从而获得和空间、历史、艺术相互呼应的顺畅的文化环境。这是次富有当代认知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南京博物院这座集收藏、展览、新媒体演示和教育功能于体的文化场域中的展示。邀请展恰切地诠释了其展览的主题——“呼吸”。

参展的作品有几个突出的特点,是用当代艺术的视角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二是针对江南、针对南京博物院这种特定的文化场域做出的次环境与受众的交互。这是求证如何把中国人文精神置于当代文化背景中去认识的一次富有学术思考和艺术传播的文化实践;是雕塑艺术如何营造和定义文化空间的次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创新性实践。

我们会在其中品味出气韵之美和韵外之致的审美逸境,这种逸境将弥散于南博的文化空间当中,弥散在江南文化的空间中,使中国传统的美学气质以当代的视觉方式传递出来,以体现南京博物院的精神诉求!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当代艺术雕塑
巨型雕塑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