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现状及改革措施

2016-12-05 08:09任进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江苏盐城224002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能力中职学校

任进(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江苏 盐城 224002)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现状及改革措施

任进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江苏 盐城 224002)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当代非计算机专业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使广大同学能将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熟练地运用到所学专业中,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课程的教学形式、实践操作训练、评价方式转变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新的改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对今后岗位适应能力的综合素质,达到中职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应用能力

一、引言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还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考虑到现阶段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因此,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功能.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陈旧,时代感不强。近年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而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更新周期总是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很快出现在教科书上。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2.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时,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

3.教学模式陈旧。简单的照本宣科,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记,然后笔试或上机的考试。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味。教学中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学生对学习越来越厌恶。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讲教师的课,学生开自己的小差。

4.教材落后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但目前大多数教材都与时代步伐严重脱节,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交替更新过缓,导致计算机基础的很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很快出现在教科书上。此外,职业教育教材与中小学教材内容重复严重,完全体现不出职业学校计算机特色,导致学生厌学思想严重。最后,教材理论性知识过多,实践操作内容过少,导致学生上机无所事事,从而使教师上课陷入了尴尬境地。

5.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就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堂授课都停留在旧的教学模式水平上,填鸭式教学和教师的独自表演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来,从而导致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而无法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

1.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在线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兼顾了贫困、边远地区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差的情况,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又取决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困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强调能力培养,并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3.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容。由于教材的更新大部分都是跟不上新知识的出现,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将某些长时间都保持重要性的知识进行提取,对过时的或者已经有新知识对其补充过的知识,在讲课时应该提醒学生,让学生有这方面知识的补充。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提高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学有所用,能够同专业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大深度。

4.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有的学生讲起计算机口若悬河,操作起来却是笨手笨脚;有的学生操作如行云流水,可问及基础知识,却是目瞪口呆。作为教师,理论和实践应一起抓。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应当让他去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觉。

四、小结

总之,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其理论知识和专业性强。作为这门前沿学科的授课教师首先就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改革,从“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其次就应该结合计算机学科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运用专业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教材;再次就应该全面掌握教材,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训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的综合素质最终得到提高,达到了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蔡正红,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J].职教通讯,2013,9(57):56-57.

[2]杨青,浅谈高职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

[3]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OL]2015.

[4]程冰,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08.30.

[5]许辉,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科技信息,2011-01-25.

[6]王春辉,浅谈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改革创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20.

[7]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OL]2010.

[8]陈富国,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6.25.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52-01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能力中职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