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以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为例

2016-12-05 03:54肖军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矿物创新能力学院

肖军辉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以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为例

肖军辉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矿物加工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为了迎接学科的挑战,必须提高学科的全新发展和应用。本文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特点,尝试性地探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提高实践教学创新能力的途径,尝试性地提出了几点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

矿物加工工程 本科生 创新实践 培养

一、研究背景

西南科技大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建材部唯一设置非金属矿地质、采矿和矿物材料专业的高校,有建材学科传承优势。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隶属于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为社会服务的人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目前,大部分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将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分选和综合加工利用作为专业的培养方向。时代的发展,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高附加值、经济高效、资源综合利用和高度自动化。为了符合时代的趋势,我们的课程体系也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矿物材料导论、选矿数学模型、选煤概论、选矿厂经营管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选矿自动化、CAD设计、选厂辅助设备、浮选药剂等课程。

矿物加工工程主要专业课程共六门,从矿石的准备工艺“破碎与磨矿”到三大选矿工艺即“磁电选矿”、“浮选”、“重力选矿”及“矿石可选性研究”、“选矿厂设计”,其中前五门课程具有专业实验。从课程设置体系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选矿生产工艺过程是基本一致的。原来独立的分散实验,满足了各个课程的教学要求,但割裂了课程间的联系,学生缺乏对整体工艺的认识[1]。

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1.课程设置过程中融入创新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在课程设置,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自2011年招收本科以来,积极推行课程建设改革,不断探索全过程的创新体验教学模式。在制定本科培养方案过程中,按照系统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课程整合。在学习其他高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课程教学体系。如下图[2]

学院积极响应学校政策,始终将创新理论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不断修改本科培养方案,对本科生实施全过程创新理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环资学院是西南科技大学具有博士点的学院之一,从大一新生进校起,在矿物加工工程创新体验课中,能够聘请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有创新成果的教师承担。具体过程是:以矿物加工工艺及设备为载体,具体到每一个单元的细节内容,从基本理论及原理出发,讲授与研讨一些具体工艺及设备的原型、发展、创新、应用等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环节,学生不仅感官,还要动手操作,具体感受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另外,还要给学生展示创新成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在创新教育体系中落实创新培养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为了保障矿物加工专业创新培养方案的落实和实施,学科在教学各环节都做了统筹安排,力求使得创新教育体系更加完备。[3]首先,在课堂讲授设计环节中设置创新点,能将科研中的创新成果引入进去。其次,试卷考试不再是对学生唯一的考核办法,实施考核方式多样化,设置“创新性”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的学生给更高的奖励。最后,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将创新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注重考察学生的工程能力,发掘设计中的创新点,把创新作为是否能够获优的一个重要条件。

3.利用科研资源,实行产学研结合

环境与资源学院有着很强的科研实力,每年都有多项国家项目,这是一个好的平台。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一支年青且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团队,如果专业能够依托矿物加工厚实的产业化程度高的科技成果与校外一些企业合作,如,设计院、选煤厂等,聘任校外专家,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给合,探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将会在产学研的结合上走出一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

4.结合专业特色,建设特色实践教学基地

西南科技大学地处四川,靠近云南和贵州,而云南和贵州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地方矿产开采、加工企业规模大、数量多,技术人员短缺,这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一个契机。我院将办学方向定位在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以培养选矿企业急需的,围绕地方矿产行业特色确立了“立足冶金,校企结合,实践育人”专业教育特色。[4]这些地方是矿物加工专业的理想实践教学基地,他们在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开采、先进技术设备,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特色,我专业学生前期已与一些企业签订了早期合作项目,也成长为生产管理的中坚力量,这些早期条件促进了学校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有利于我们建立更加长久稳固的教学实践基地。

结语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能在如今的学科中得到全新的发展和应用,是矿物加工工程面临的挑战。唯有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矿物加工工程人才是我们不断奋斗的目标。从专业基础条件着手,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着手,从现有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着手,加大改革力度,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实验,确保实践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1]娄长胜,张伟强,马星国.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55-156.

[2]张晋霞,矿物加工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陕西教育,2009(10):53.

[3]杨鹏,蔡嗣经,陈广平.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1999,(4):83—85.

[4]赵通林,矿物加工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4(12):66.

肖军辉(1981-),男,四川中江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教学实践与改革方面的研究。

校级教改“构建矿物加工工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xn0112)

猜你喜欢
矿物创新能力学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煤泥水中煤与不同矿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我国首列106节重载列车抵达济矿物流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