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完善策略

2016-12-05 03:54司鹏举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合力中学物理高中物理

司鹏举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 安徽合肥 23007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完善策略

司鹏举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 安徽合肥 23007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高中物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很多不足。鉴于此,本文将结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针对性提出完善对策,以期对一线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高中 物理实验 教学策略

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轻实验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认为学习物理就是为了提高高考分数。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部分学校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甚至未配套完善的实验设备,很少带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1]

2.轻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总是让学生使用同一种方法完成同一项实验,这种实验教学只是为了走过程、学习某一知识点,在具体实验中学生并未体验到动手、动脑的探究乐趣。

3.轻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方便教学,经常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方式替代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粗略演示让学生死记硬背物理现象、物理知识。例如,在《伏安法实验电路的选择与连接》实验中,很多学生动手都不会连接实物电路,有的学生连完之后也不知道自己对不对,不会检查。事实上,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学生才能更准确的理解与把握。[2]

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完善策略

1.突出学生物理实验学习主体地位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积极突出学生物理实验学习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应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好地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例如,在“物体变速运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小车等教学模型,并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原理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并分析打点计时器运动轨迹,得出实验结果。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通过真实的参与实验,学生能够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实验过程,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2.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要想有效解决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与目标,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同时,还应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可开展系统性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对物理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意识以及实验能力。定期开展座谈会,及时总结有效的实验教学方式,加强不同学校间的横向交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示范课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物理实验水平以及综合素养。

3.注重动手过程,优化实验教学评价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今天,应积极改进并优化实验教学评价模式,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重视综合性评价,充分运用多元化评价模式考察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例如,在进行“电磁感应”这一实验教学中,因不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实验与分解实验方式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电磁反应,更好地锻炼学生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还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记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排斥”这一概念时,完全可以让学生手持两块磁铁感受这句话的意思;再例如,画电路图的题目中,往往会涉及到怎样连接滑动变阻器的问题,而这又是学生的易错内容,平时做题不是将滑阻短路就是让电路断路,这时,如果能拿一个滑动变阻器和几个相关电器元件进行连接试验,就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有效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4.丰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方式

为了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应在具体实验基础上尽可能的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应加强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并指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3]

物理实验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要求,灵活组织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方法。例如,在“力的合成”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实验”作为问题解决的有效载体。并通过“如何确定分力、合力的大小与方向”这一问题,指导学生设计教学实验,并记录、整理各项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明白“互成角度两个合力,是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表示合力大小与方向”这一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已知两个力求合力

图2:已知三个力求合力

得出这一结论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继续探究学习:如果三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合力如何求解?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教学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一小组对该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并鼓励小组成员在结合生活实际基础上,对实验进行适当改编。要求参加实验课的同学根据教材要求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由于这一步涉及到了搜索教材实验要求、思考正确可行的实验方案、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等过程,从而能够看出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水平,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成员自由讨论、设计实验过程,并得到实验结果。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组间交流探讨,最后得出“先求出任意两个力合力,再求此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合成所有力最后得到合力”这一思路,如图2所示。通过小组合作与实验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质量。教师合理设计、科学组织,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结语

本文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从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评价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完善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1] 钟伟良.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5).

[2] 迟元宏.关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的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24).

[3] 徐赞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3(31).

司鹏举(1991-),男,安徽宿州。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合力中学物理高中物理
“芪”心合力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合力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