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升级的思路与措施

2016-12-06 08:32张菲菲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用品消费品塑料袋

张菲菲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50)

促进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升级的思路与措施

张菲菲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50)

介绍了一次性消费品的主要种类、数量及消费特点,对于一次性消费品的优势与弊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升级的总体思路与疏堵措施。一次性消费品根植于人们的便利性需求,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其经济性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一次性消费品也存在浪费资源、难以处置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从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者、提供者和消费者出发,疏堵结合,引导合理、环保的消费需求,减少浪费、污染的消费行为,促进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升级。

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升级;需求

关于一次性消费品的争议由来已久,支持者赞其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反对者指出其安全存在隐患,而且最大的危害在于制造了难以消除的环境污染。近期发布的《循环经济引领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一次性消费品的限制使用制度。那么,对于一次性消费品是否只有限制使用的单一选择,是尚需讨论的问题。通过分析一次性消费品所带来的利弊,提出对一次性消费品进行疏堵结合的总体思路和措施,以期促进一次性消费品的减量升级。

1 一次性消费品的主要种类、数量及消费特点

一次性消费品即只消费一次便被废弃的物品。一次性消费品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包装、酒店一次性用品等,其中典型的消费品包括塑料袋、塑料餐盒、一次性筷子、快递包装、酒店客房用品等。由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发达,一次性消费品大多为塑料制品,其中以塑料袋和包装袋最为典型。也有一些一次性产品为木制和纸制产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客房拖鞋等。下面对主要的一次性消费品的消费数量和消费特点进行分析。

1.1塑料袋

塑料袋现在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从早餐盛放食物用的食品袋,到超市采购用的购物袋,由于质量轻、防水、结实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塑料袋成为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据统计,我国每天消费塑料袋30亿个,每年消费数十万亿个。而根据各地对家庭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统计和调查的结果[1-3](如表1),每人每天使用塑料袋2~3个,每个家庭每天使用塑料袋5~8个,按照2014年4.3亿户家庭计算,我国家庭每年消费塑料袋0.8~1.2万亿个。由于塑料袋使用数量大、废弃速度快,同时又难以被自然环境消纳分解,于是便造成了“白色污染”问题。针对此问题,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08年的6月1日起,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包括各种大型超市以及集贸市场等,均需在提供给消费者塑料袋时收取费用,不得继续免费发放。而对于政策实施的效果,根据2016年复旦大学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限塑令”并未起到预期效果,政策实施后塑料袋总体减量化效果有限,正规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减量化显著,非正规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完全没有减量化,使用量反而上升,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实现不明显[4]。“限塑令”起到了一定的公众环保意识教育作用,但并未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其实从居民家庭调研结果也可看出,家庭消费塑料袋的数量也并未出现显著减少。

表1 各地家庭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统计调查结果汇总

1.2快递包装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和快递业的飞速发展,快递包装消费量也在快速增长。据国家邮政局和北京印刷学院的一项研究,2014年,全国共消耗约140亿张快递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67亿个包装箱[5]。包装箱大多为纸箱,为了安全和坚固,层层包裹,货物达到时纸箱大多未破损,实际上还可以重复多次利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机制,加之回收成本高昂,大多纸箱用一次之后就被丢弃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即使回收之后再化为纸浆重新做成纸箱出售,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付出大量的人工成本,也会消耗水、电等其他能源,造成新的能源、资源浪费。针对此问题,2016年8月,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在快递总业务量中,纸箱使用量占50%,塑料袋占40%,是快递包装的主要构成,而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还不到10%,这些包装大多通过填埋处理,给城市环境带来较大压力,因此提出,要以绿色包装为切入点,推动包装的标准化、减量化、可循环、可降解等工作。

1.3一次性餐具

在一次性餐具中,木制一次性筷子尤为典型,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约800亿双,国内消费约450亿双,每年出口一次性筷子超过1万t[6]。一次性筷子的发明是为了卫生和便利,不仅为就餐者提供方便,减少了交叉感染病菌病毒的危险,同时也减少了反复清洗、消毒筷子所消耗的水、电等。但是如果在漂白和消毒环节监管不善,则无法实现卫生的初衷,甚至由于双氧水、硫酸钠等物质的使用,会造成人体伤害。此外,制造一次性筷子所使用的树木也成为争论的焦点。据统计,在筷子的生产过程中,木材的有效利用率仅为60%,加工损耗较为严重,生产1 000万箱一次性筷子,大约需要消耗2 500万棵树木,相当于减少森林面积200万m2。而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者也提出,大多一次性筷子的原料都来自人工种植的速生杨、桦树等经济林木以及其他的边角废木料,还有部分用竹子制造。一次性筷子的巨大消费市场拉动了经济林木产业的发展,并具有增加就业、扶贫脱困的社会效应。在此争论之下,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5%的消费税。但从实际看,征税对于一次性筷子消费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对于大量的速食店、快餐店来说,一次性筷子所带来的节约人力、节省水电、免除消毒等方便和实惠,是无法替代的。而且消费者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需求仍然存在,消费行为没有改变,对于一次性筷子的消费市场仍然是庞大的。

1.4酒店一次性客房用品

酒店一次性客房用品包括牙刷、牙膏、拖鞋、梳子、洗发水、香皂等。酒店配备一次性客房用品,曾被认为是先进的标准。在1996年我国制定的《旅游涉外饭店星级划分及评定》中便有过“星级饭店中要提供洗浴用品”的规定。酒店一次性用品为出差、旅游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几十年的推广过程中,人们也逐渐形成了在酒店居住期间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习惯。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国有星级酒店15 000多家,每天要消耗一次性用品120万套,而全国酒店业每年消耗的一次性用品多达440亿元[7]。酒店一次性用品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浪费,由于客人多为短暂停留,大多用品在尚能够使用的情况下即被丢弃,对于垃圾处理带来了一定压力。因此,从2005年开始,北京、湖南、广东、山东等地先后采取措施,来呼吁、限制甚至禁止酒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这些举措实施后,效果不一,有的地方酒店反映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酒店服务的满意度,甚至影响酒店的入住率,于是逐渐恢复提供一次性用品。有的地方酒店坚持贯彻,反而找到了创新经营的特色。有的酒店也采取收费提供、回收容器、定时定量补充等方式来改进服务,减少浪费。此外,在我国,一次性用品制造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甚至是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在限制使用的情况下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2 一次性消费品的优势与弊病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见,一次性消费品从自身来说具有便利、低廉、易得等优点,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并且市场消费规模庞大,甚至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其源自现代生活背景下长期形成的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想要一蹴而就地将其消除,并非合理的选择。同时,也关注到其制造过程、消费过程及废弃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社会、资源和环境问题,确实存在一定的弊病需要改进、提升和优化。

第一,一次性消费品根植于人们追求便利的生活消费需求,并且这种消费需求长期以来已经逐步演化为了较为稳定的消费行为与消费习惯,与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要求所契合,应该说,对于一次性消费品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刚性,这种刚性需求必须得到回应和满足。所以,一次性消费品的出现和普及,具有其时代背景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没有新的消费观念、替代产品以及其他颠覆性外力出现的情况下,这一趋势较难改变。

第二,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供应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产业,不仅带动了数千万人的就业,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一次性消费品产业中,很多产品生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小企业集群、家庭作坊等构成,甚至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与其他消费品一样,其需求和供给共同构成了消费市场。如果从需求端强行禁止的话,必然涉及到供给端的减产、转产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会产生巨大的转型成本。在当前经济下行、产业重构的背景下,应考虑以更恰当的方式来推进一次性消费品市场的升级。

第三,一次性消费品低廉的价格也是其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采用的重要原因,一次性消费品所产生的成本在其服务的行业当中,占比微乎其微,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这也是征税、收费等限制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的原因。因此,找到其替代品不仅仅要考虑到能够提供至少相同的服务感受,而且还要考虑其成本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其经济性满足所在行业的要求。

第四,制造一次性消费品所使用的材料是产生争议的焦点之一。所使用的材料不仅涉及到资源开采和利用,也涉及到消费后的处置消纳问题。但是,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一次性消费品所使用的材料是可以替代和选择的,如用速生林木代替森林,用竹木代替塑料制作牙刷,用纸制拖鞋代替塑料拖鞋等。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生态设计纳入到产品生产的源头,同时将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些都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

第五,一次性消费品的寿命十分短暂,但是在使用后,很多消费者将其带回家中继续使用,这是一种应该鼓励的环保行为。但是如果一次性消费品等同于粗陋低劣,那么不仅降低了消费者重复使用的意愿,也会产生不良的消费感受,甚至导致卫生健康等方面的隐患。因此,如果要鼓励重复使用、回收利用一次性消费品,不仅要强调减量化,品质和感受改进升级也十分重要。

第六,我国一直鼓励建立规范的回收体系,但是回收体系的建设必须要遵循市场原则。在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仅靠政策的刺激和推动是难以持续的。成本最低的回收方式是不用回收,如果在产品设计的源头加入生态理念,以生态环保的材料代替不易被处理消纳的材料,即可实现回收处理过程的简省。例如使用可食用、可水融或可自然腐烂等材料来生产一次性餐具,在消费同时或消费之后,由消费者即刻进行自行处理,免除了回收处理之烦。但这些材料开发都需要技术来支撑。

3 促进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升级的总体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一次性消费品,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一味地取缔。应针对其特点,兴利除弊,使其为人们带来的生活便利发挥到最大,而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因此,提出促进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升级的总体思路如下。

3.1保留便利性

从一次性消费品的便利功能属性出发,重视现有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群体,对消费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以保留和开发一次性消费品的功能优势,开发更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

3.2加强环保性

从环保理念与要求出发,从源头设计、原料选材、工艺选择上加入生态、健康、环保的要素,以可降解、易消纳、可再生的材料为优先选择,以轻便、适用、易得为设计理念,减少在加工过程中的能耗、水耗及其他资源能源的投入,提升整个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环保性,减少或避免回收处置成本。

3.3提升科技性

以制度为引导,推动一次性消费品领域的技术发明与创新,广泛筛选与研究环境友好型替代材料及加工工艺,研究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加工工艺,开发满足便利需求、消费感受好、易于回收处置的新产品。

3.4保持经济性

以技术提升便利性,以设计增强消费感受,以工艺改进代替物料投入,保持一次性消费品的成本优势,就地取材,就地消费,就地处理,在制造、运输、回收、处置等各环节压缩成本,在提升其功能性和环保性的同时,保持其经济性。

3.5提高安全性

加强监管,禁止在加工制造一次性消费品过程中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辅料及加工工艺,严控由于粗制滥造、违法加工等导致的卫生及安全隐患。打击取缔一次性消费品市场中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产品。

3.6引导消费习惯

在全社会普及减量化、可再生、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优先选择使用可降解等环保材料制作的产品,在消费后能够妥善处理废弃产品。

4 促进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升级的疏堵结合措施

为了促进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升级,要疏堵结合,疏中有堵,堵为疏用。一方面要对合理的消费需求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科技智慧之力,用环保、健康、适用的产品和服务将其引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尊重市场规律,体现“疏”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对浪费、污染、落后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坚决制止,用法律制度之手摒除有损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损于人们生命健康的不良活动,强化法规底线,彰显“堵”的力度。针对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者、提供者和消费者,提出不同的疏堵策略如下。

4.1生产者:大力开发推广环保替代材料,严格限制非环保材料和产品

在替代材料开发和新产品研制方面,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创意、理念和技术,尝试探索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大力推广和宣传,扩大环保产品的市场份额。如目前已经提出10种更加环境友好的能够替代塑料的材料,如玻璃器皿代替塑料容器,用纸、麻或布制作购物袋,牛奶蛋白生物可降解材料,木质素热塑性复合材料,脂肪族聚酯生物可降解材料,由玉米制成的聚乳酸容器等。而市场上也已经出现了用淀粉、植物纤维、秸秆、稻壳、食品加工余料、纸等制作的环保餐具。又如通过包装的减量化设计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而同样达到保护内装物品的功能,通过包装的艺术设计和功能设计,使之在用过一次之后还能重复利用或改做他用,或者用可降解的包材和新型封口工艺,精简包装材料的种类。

同时,对一次性消费品市场进行甄别细分,对于使用非环保材料、工艺和技术加工的一次性消费品,充分使用税费等经济手段和限制禁止等行政法律手段进行严格限制。逐步取缔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或产生周期长的自然资源(可视为不可再生)所生产的一次性消费品,如使用森林原木制作的一次性木制产品。逐步减少使用难以被自然分解消纳原料生产的一次性消费品,如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包装等。坚决淘汰生产过程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以及采用有毒有害材料及工艺的一次性消费品。

4.2提供者:鼓励创新环保友好型商业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型商业模式

在酒店、餐馆、超市、商场等一次性消费品集中使用的场所,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监督管理,通过张挂提示标语、限量收费供应、主动提醒呼吁、舆论监督等方式,营造环保、节约的氛围。同时,从保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消费感受出发,从消费环境、产品品质、服务态度等方面提升消费场所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以优化服务感受来弥补减少一次性消费品所带来的便利性方面的不足。在一次性消费品采购过程中,优先选择由环保材料制成、便于回收处理以及融合环保创意理念等的环保一次性消费品,并逐步探索更加环保、节约和适用的替代产品。从环保理念出发,创新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将绿色环保打造成消费场所的品牌。

对于过度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的行业和场所,应出台政策加以限制和引导,探索生产者(提供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提供者采用多种手段,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积极寻找替代产品、简化方式,以及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代替过多的物料投入。鼓励提供者参与一次性消费品的设计、回收和处置,共同改进一次性消费品生产使用的全过程。探索名单制度、积分制度、评比制度等在这些行业及场所中的应用,促进其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4.3消费者:宣传引导环境友好的消费行为,抑制减少奢侈浪费的消费行为

大力宣传环境友好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如公益广告、新闻报道、榜样示范等,树立环境友好消费行为典范,营造选择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的社会氛围。如鼓励使用布袋、菜篮子、纸袋等买菜购物,旅游出差自带洗漱用品、拖鞋、毛巾等,外出自带水杯餐具,用手绢代替纸巾等。同时,也允许和鼓励多次使用、循环利用及创新使用产品,如将已经开封但未用完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带回家继续使用,用快递包装箱收纳物品以及各种环保创意等。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学习培训、科普参观等方式,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普及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扩大影响,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消费者整体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在全社会推广环保行为的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呼吁对于快餐式生活方式和一次性消费理念的反思,对于奢侈浪费的消费行为进行批评,倡导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完善一次性消费品收费制度,在现有成功案例基础上,结合不同产品的种类、使用场所和消费特点,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和品种。增大经济激励与惩罚的力度,探索押金制度、梯度收费制度、税收制度等在促进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升级中的作用。

[1]王海涛.昆明普通家庭每天消耗5~8个塑料袋[N].都市时报,2016-02-18.

[2]徐瑞哲.8成市民减少使用塑料袋,7成家庭每周使用不超过10个[N].解放日报,2011-05-31.

[3]邹嘉奇.社区居民塑料袋使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西部科教论坛,2008(11):8.

[4]杜澄.产业链视角下的“限塑令”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3.

[5]乔宠如.快递大国的包装垃圾困境[J].经济,2016(20):18-22.

[6]李.一次性筷子引发的是是非非[J].生态经济,2006(6):14-19.

[7]陶海青.全国酒店行业每年一次性用品消耗超440亿元[N].中国贸易报,2014-08-05.

The strategy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reduction and upgrade of single-use product

ZHANG Feifei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main kinds,quantity and consumption characters of the single-use products,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ages of them,and proposed som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o reduce and upgrade the consumption.The single-use products root in the demand for convenience,bring about relative industries and meet the market rules.At the meantime,the problems exist such as resource waste,disposal difficulty and health issues.So the goods should be guided and the bads should be blocked for the producer,provider and consumer.Then the reasonable and environmental demand could be satisfied,and the consumption causing waste and pollution could be reduced.

single-disposal product;reduction;upgrade;demand

F124.5;X37

A

1674-0912(2016)10-0024-05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TJYY15-03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若干重大问题研究》(15JZD021)

张菲菲(1981-),女,河北张家口人,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产业。

(2016-08-25)

猜你喜欢
用品消费品塑料袋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Task 2 本刊试题研究中心
我是一个塑料袋
日化用品中防腐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葡萄籽在日化用品中的应用
2018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
2018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磺基甜菜碱的研究进展及在洗护用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