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土地”焕发新生机——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教授盐碱地改良科研项目吉林地区测产实录

2016-12-06 01:30中国农资宋安勇
中国农资 2016年40期
关键词:大安市示范田测产

□《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让“白土地”焕发新生机——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教授盐碱地改良科研项目吉林地区测产实录

□《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在吉林省西北部广袤的盐碱地上,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话“治沙又治碱,谁干谁打脸!”这虽然是一句笑谈,却也如实反映出了该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的不易。2015年9月底,记者曾跟随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胡树文教授在吉林省白城地区进行了其主导的盐碱地改良科研项目实地测产观摩活动。当年的实地测产观摩现场,记者深刻体会到胡树文教授主导的科研项目在该地区有着相当大的应用空间。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技术创新和推广,盐碱地改良实施方案在该地区得到了大范围应用。当年作为试验田的小型地块,如今已发展成产业化的成百上千亩水田,在盐碱地改良方案规模化应用的当下,秋收时节又会有着什么样的收成呢?时隔一年,记者再度赶往这片黑土地上的“白土地”……

改良过的重度盐碱地水稻长势明显好于常规种植水稻。

大安市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此前采访中,胡树文曾告诉过记者,东北地区盐碱地集中在吉林白城,而白城地区盐碱地分布集中程度和盐碱化程度来讲,大安市最高。在大安市,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9%,重度盐碱化土地占盐碱化土地的74%。在盐碱地改良系统工作中,如果将大安市重度盐碱地彻底攻克,那么整个吉林省西北部乃至黑龙江省中西部盐碱地改良节奏将会大大加快。

9月26日,在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兴业村,测产专家组对大安市海御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00亩盐碱地生态改良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本次测产专家组有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肥料质量监测处处长李荣,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赵兰坡,“东稻4号”发明人、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梁正伟,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任军,白城农科院水稻所所长闫喜东等专家。

胡树文告诉记者,测产田地经土壤改良剂与配方肥共同调节方式进行盐碱改良。该地区土质为黏性盐碱化土地,土壤取样 pH值在 10.0-10.8,含盐量4‰-8‰,碱化度在32%-40%,属重度盐碱地。这样极端恶劣条件下,采取耕作层脱盐法,达到土地排盐效果。

李荣告诉大家:“这么多年来,盐碱土改良效果这么显著,水稻产量如此高还是第一次看到。这项技术如果大力推广,能缓解我国土地紧张问题,还能实现农民增收。该地块采用土壤改良剂进行脱盐,种植者一次性投入300-1000元/亩,然而换来的是连续多年好收成。这个方案还具有缓解土壤板结作用,种植者按照科学方法施用土壤改良剂和配方肥,完全属无风险改良。”

按照通用农作物测产办法,经水分测试和测算后,品种1经盐碱改良技术综合处理水稻产量(标准水)为561.3kg/亩,品种2产量(标准水)为549.8kg/亩。而常规种植田块折合亩产分别154.2kg及357.1kg。合作企业负责人宁德玉告诉记者:“我是第一年进行盐碱土改良种稻,在胡树文教授技术支持下,这500亩稻子长势旺盛,每公顷产量会在7.5吨左右,这极大增加了我盐碱地改良的信心,明年还会继续开发33000000亩用于水稻种植。”

通榆县大面积推广已见成效

9月27日,在通榆县八面乡八面村沈阳金柏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开发事业部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幅小比例通榆地区卫星投视图。从这幅投视图上明显看到,该地区与传统东北黑土地不同,图上到处呈现出白花花斑驳的盐碱地。胡树文告诉记者,通榆地区盐碱地面积是整个白城地区和毗邻乌兰浩特市所有县市中面积最大的,在该地域推广盐碱地改良方案,关键在于大面积推进。什么时候卫星图上显示的黑色斑块多于白色斑块了,就说明该地域盐碱地改良成功了。

在八面村的测产现场,测产专家组又迎来了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杨劲松,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武志杰,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张文忠,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黄元仿的加盟。专家组首先对沈阳金柏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1022亩盐碱地生态改良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经过水分测试和测算后,经过盐碱改良技术综合处理的水稻品种1产量(标准水)为612.6kg/亩,常规种植田块折合亩产252.6kg,品种2产量(标准水)为643.0kg/亩,常规种植田块149.6kg。

赵兰坡教授表示:“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是老大难问题。8月份以来,我先后两次来到这块改良示范区考察,现场结果证明胡教授的改良技术还是非常成功的。”通榆县农业局的技术专家告诉记者:“2016年白城地区气候恶劣,春季大风低温、缓苗期阴雨低温,在胡教授一整套精细化种植方案指导下,千亩水稻示范田顺利度过恶劣天气干扰。这是该企业第一年进行盐碱土改良,种植技术与相关经验稍显不足,如果调整插秧日期及栽培密度,水稻产量将会提高10%左右。”当晚,金柏生态环境公司农业开发事业部经理于雷将示范田测产样本进行脱粒,然后将脱粒稻米直接下锅焖饭,让现场专家和记者品尝不同品种水稻口感。

荒地丰产前景广阔

9月28日,测产专家组对北京博亿城科技有限公司在通榆县八面乡宏大村建设的150亩盐碱废弃荒地改造生态良田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测产。在示范田周边,满目几乎全是寸草不生的重度盐碱地。

在示范田周边,记者还发现了部分作物长势非常好的小块农田。胡树文告诉记者,小块农田是他率领的科研团队就地进行的小区实验田。实验田面积共4.5亩,通过洗盐法排出土壤盐分,将盐分排除后进行收集过滤。实验田科研重点在于成功排盐,使水稻根系不再受盐碱影响,然后再用土壤改良剂和配方肥进行联合攻坚,彻底达到盐碱改良作用。通过小区实验指导大田改良,其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记者在现场发现,小区实验田的耕作更加精细化,作物长势与大田作物不相上下。就在记者同专家团队观摩小区实验田时,大田样本采集工作已完成。经水分测试和测算后,经过盐碱改良技术综合处理的水稻产量(标准水)为536.8.0kg/亩,常规种植田块折合亩产仅89.7kg,远达不到正常田地作物收成。

杨劲松研究员对研究团队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宝贵建议:“从示范田表现看,胡树文教授团队盐碱土改良效果显著,且稳定。与对照田块相比,改良田块产量明显提高,第一年改良就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益结合,建议在明年试验中继续跟踪,并对改良技术的后续效果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改良技术产品一次使用,长期有效,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盐碱地改造,粮食生产有很好提升。”张文忠教授也表示,胡树文教授团队的改良技术在pH大于10.5,盐分含量高于0.4%的重度盐碱土壤上,效果非常突出,在改良当年就能实现水稻产量达500-600公斤水平,对于吉林西部盐碱地治理及中低产田改造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加测产土壤肥料界资深专家发现,改良过的重度盐碱地和未改良的相比,土壤质地变化显著,且改良后水稻长势明显好于常规种植水稻。胡树文教授总结称,一项技术研发与成熟需经过实验室、小试、中试以及规模化等不同环节持续创新与发展。盐碱地规模化生态改良种植技术复杂,实施过程长、环节多,需要在多方企业支持与努力下共同完成。科研团队在未来几年将对改良地块长期性、连续性监测,同时,团队将进一步探究盐碱地旱田、牧草高效开发模式,实实在

在为盐碱土地的农业利用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大安市示范田测产
小麦测产迎丰收
南沙甘蔗成长记,一季丰收两家获益
水稻新品种“津原89”百亩示范田实收测产882.9公斤超过北方超级稻850公斤产量指标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吉林省大安市老缪家屯城址调查简报
施用“镁立硼”生病辣椒痊愈了
Emergency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injuries in student sports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示范田里樱桃红了
吉林省大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方向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