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6-12-08 11:03张留强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冠脉炎性

张留强

(许昌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河南 许昌 461200)



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张留强

(许昌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河南 许昌 461200)

目的 研究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手术前后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63例患者术后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术后24 h较术后8 h炎性因子水平虽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行冠脉介入治疗,可造成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应加强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监测,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果。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介入;血清炎性因子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多发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近年来,随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及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冠心病引发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随之增加。目前,冠脉介入治疗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的首选方案,其临床疗效得到医界学者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但也有报道指出,介入治疗可能会对患者冠脉血管内膜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旨在分析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排除合并有肝肾功能异常或严重衰竭者。其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47~75岁,平均(63.4±3.7)岁;病程3~15 a,平均(8.5±1.2)a。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并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系统评价冠脉造影。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①采集患者不同时间段外周静脉血5 ml,分离后取上层血清为检测标本;②炎性因子指标包括hs-CRP、IL-6、IL-10、MMP-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并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前、术后8 h及术后24 h血清hs-CRP、IL-6、IL-10、MMP-9水平进行检测。

2 结果

63例患者术后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术后24 h较术后8 h炎性因子水平虽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属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多发于中老年群体[2]。主要发病机制是在冠状动脉狭窄基础上,由心肌负荷量增加而引起的心肌短暂的、急剧性缺氧缺血综合征,发作时常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等[3]。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并导致其生存质量严重下降。随着医学研究深入,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冠脉介入治疗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且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4]。但冠脉介入治疗属手术操作,具有一定创伤性,而全身应激性反应是造成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行冠脉介入治疗期间加强应激反应监测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本研究中,63例患者术后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术后24 h较术后8 h炎性因子水平虽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康忠俊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行冠脉介入治疗,易引起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导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s-CRP、IL-6、IL-10、MMP-9是反映机体炎症活动程度的重要指标,冠脉介入治疗会对患者血管内皮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进而导致血清炎性因子升高。加强对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监测,为介入手术操作及相关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依据,可有效避免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行冠脉介入治疗,可造成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应加强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监测,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果。

[1] 梁钢,王蕾,周海鹏,等.替格瑞洛对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5):501-504.

[2] 陈翀昊,苏衡,李拜红,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黏附能力、变性能力与CD18表达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466-5468.

[3] 吴小武,曹美英,童巧薇,等.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42-44.

[4] 朱婉红.护理安全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126-2127.

[5] 康忠俊,张胜,陈宇.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69-71.

R 654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1.115

2016-06-22)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冠脉炎性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