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DR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12-09 08:45赖海燕张义彪李品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微量乙组糖化

赖海燕,张义彪,李品霞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 215611)



·临床研究·

尿微量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DR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赖海燕,张义彪,李品霞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 215611)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确诊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无视网膜病变患者34例设为甲组,合并有视网膜病变患者34例设为乙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并评估尿微量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 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甲组和乙组患者中异常高表达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乙组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甲组和乙组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乙组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升高,且在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呈升高趋势,可作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指标。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尿微量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是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其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临床上常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肾脏病变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情况[1]。为了解尿微量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DR中的表达及意义,笔者对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2016年确诊的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34例无视网膜病变者设为甲组,包括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2±4.2)岁;34例合并有视网膜病变者设为乙组,包括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3±7.8)岁;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包括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2±5.3)岁。比较3组年龄、性别组成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均排除发热、泌尿道感染及其他肾脏损伤疾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试验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受试者采集2 mL空腹静脉血,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抗凝。采用乳胶凝集法测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由台湾五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另收集24 h尿液,对尿量和尿微量清蛋白进行检测,仪器为贝克曼库尔特特定蛋白仪IMMAGE 800。

1.3 诊断标准 DR以全国眼底病学组制订的DR诊断标准,根据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尿微量清蛋白超过30 mg/d,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为超出正常,判定为表达异常。

2 结 果

2.1 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分别对3组受试对象24 h尿微量清蛋白和空腹状态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对照组中出现异常高表达概率分别为7.5%和5.0%,在甲组异常高表达概率分别为29.4%和32.4%,在乙组异常高表达概率分别为55.9%和79.4%。甲组和乙组糖尿病患者异常高表达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合并有视网膜病变的乙组患者出现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异常高表达概率较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甲组比较,#P<0.05。

2.2 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分别对3组受试对象24 h尿微量清蛋白和空腹状态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甲组和乙组患者中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甲组患者比较,乙组合并有视网膜病变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甲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视网膜与肾脏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征性病变,有相似基础和特征[2]。其病理基础均是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及微血管瘤形成,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因此,监测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对发现早期DR并及时逆转有重要临床意义。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是糖代谢机制紊乱,高糖毒性可下调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使胰岛素mRNA水平下降,生物合成减少,葡萄糖转运蛋白-2和葡萄糖激酶的活性被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导致多元醇旁路代谢活跃[3];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所产生的晚期糖基化产物可导致微血管壁损伤、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引起血管阻塞;高血糖还可导致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毛细血管微小血栓形成,视网膜缺血。有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将降低21%,而蛋白尿发生率减少33%[4]。本试验结果显示,甲组和乙组糖尿病患者异常高表达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合并有视网膜病变的乙组患者出现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异常高表达概率较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甲组和乙组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甲组患者比较,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合并有视网膜病变的乙组患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报道相符。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微量清蛋白尿,其DR的患病率在30%以上,同时随着蛋白尿的增加,DR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显著增加[5]。

综上所述,尿微量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升高,且在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呈升高趋势,两者均可作为DR的临床诊断指标。

[1]张莉,孟梅霞,安军民,等.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14,26(10):1295-1298.

[2]王国平,叶华英,梁小琼,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5):1017-1019.

[3]刘靖芳,汤旭磊,成建国,等.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17):2660-2663.

[4]高家林,夏礼斌,王李卓,等.皖南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3(1):27-31.

[5]常宝成,赵芊,许瀛海,等.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7):3-6.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2.039

A

1673-4130(2016)22-3193-02

2016-05-27

2016-08-20)

猜你喜欢
微量乙组糖化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