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48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原因分析

2016-12-09 08:45林春妹林壹明郑发明傅清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合格筛查

林春妹,林壹明,郑发明,傅清流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泉州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福建泉州 362000)



·临床研究·

4 48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原因分析

林春妹,林壹明,郑发明,傅清流△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泉州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福建泉州 362000)

目的 分析泉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情况,为今后提高筛查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2015年泉州市各医疗机构递送的不合格血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地区不合格血片4 480例,总体不合格率0.69%。其中2011年血片不合格率最高(占1.07%),2015年最低(占0.21%),近2年血片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县级医院不合格血片占比最高,占所有不合格血片的56.00%。血片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血滴太小未达到8 mm(占38.73%),标本血斑重叠、渗透不均(占37.57%),血片浸水、血斑周围有溶血环(占18.46%)。结论 泉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主要原因为血滴太小、未达到8 mm,标本血斑重叠、渗透不均,血片浸水、血斑周围有溶血环。血片不合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2年不合格率显著降低。

新生儿; 疾病筛查; 血片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某些危害儿童生长发育,导致儿童残疾的先天遗传性代谢病进行群体筛查的保健措施,它能使患儿在临床上尚未出现疾病表现,而其体内生化、代谢或者功能已有变化时就做出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1-2]。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可预防残疾发生,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转损伤,保证儿童正常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3]。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血片采集是首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因此,保证血片合格是提高筛查质量的前提[4-6]。为分析泉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情况,现对2010~2015年4 480例不合格血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2015年本市各医疗机构递送的650 315例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标本,按标本收到日期进行统计。

1.2 方法 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中对血片的要求,合格滤纸干血片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采血时间为出生72 h后,7 d内,并充分哺乳;(2)至少有3个血斑,且每个血斑直径大于8 mm;(3)血滴自然渗透,滤纸正反面血斑一致;(4)血斑无污染;(5)血斑无渗血环;(6)采血卡片信息填写完整。凡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血片即判定为不合格血片。

1.3 计算方法 血片不合格率=不合格血片数/血片总数×100%。

2 结 果

2.1 不合格血片总体情况 全市102家医院共采集递送血片650 315 例,其中不合格血片4 480例,总体血片不合格率0.69%。其中2011年血片不合格率最高(占1.07%),2015年最低(占0.21%)。血片不合格率从2011年后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近2年血片不合格率显著下降,见表1。

2.2 医院类别不合格率分布 市级医院标本量117 599例,不合格率0.28%;县级医院标本量348 990例,不合格率0.72%;乡镇卫生院标本量183 726例,不合格率0.89%。见图1。

2.3 不合格血片原因构成 筛查血片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血滴太小、未达到8 mm(占38.73%),标本血斑重叠、渗透不均(占37.57%),血片浸水、血斑周围有溶血环(占18.46%),这3类情况在血片不合格原因中占94.76%,见表2。

表1 不合格血片总体情况

图1 医院类别不合格率分布

表2 不合格血片原因构成

3 讨 论

由于采血人员技术、血片保存条件、递送方式差异等各种原因,各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都会有不合格血片出现[7-8]。本研究显示,2010~2012年泉州地区血片不合格率为1.00%左右,血片不合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不合格率显著下降。这与本中心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血片筛查操作流程管理,每年举办1期全市新筛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班等密切相关。从医院类别来看,不合格率以乡镇卫生院最高(占0.89%),县级医院次之(占0.72%),市级医院最少(占0.28%),这与各级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负责人是否认真管理筛查采血工作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筛查血片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血滴太小、未达到8 mm,标本血斑重叠、渗透不均,血片浸水、血斑周围有溶血环,这3类情况在血片不合格原因中占比超过90%。血滴太小、未达到8 mm,主要原因包括采血技术不规范,采血部位不正确或者采血针刺部位过浅;挤血的手法和技巧错误;采血前未做按摩和热敷等[9]。(2)标本血斑重叠、渗透不均,主要原因包括血滴未形成就用滤纸接触皮肤;滤纸正反面重复采血;采血不良引起出血不畅等。(3)血片浸水、血斑周围有溶血环,主要原因包括取放血片时用手直接接触血片或者血片与物表有接触;血片被水打湿或被乙醇污染;晾干血片时未悬空放置,晾干后未及时放入冰箱内冷藏保存等。(4)其他原因包括标本血滴未渗透两面、少于3滴、滴血相连、采血时间小于72 h等所占比例不高,但也需引起重视。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中心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采血时必须按《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执行。(2)成立新生儿筛查质量小组,对送检血片进行严格把关。(3)建立评估考核机制,筛查中心及时发布筛查信息,加强管理与监督。(4)对不合格标本尽快召回采血,争取合格率达到100%。

总之,随着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不断推进,本中心筛查血片质量虽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不足,应引起足够重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成功的关键是保证血片质量。高质量的血片不仅能减少工作环节、节约成本,同时也是保护筛查工作人员的武器,因此要严格控制血片质量。

[1]Levy PA.An overview of newborn screening[J].J Dev Behav Pediatr,2010,31(7):622-631.

[2]吴玲玲,徐艳华,赵正言,等.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发展与展望[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1):805-808.

[3]Wilcken B,Wiley V.Newborn screening[J].Pathology,2008,40(2):104-115.

[4]郝鹏锴,付雪梅,倪锡莲,等.吉林省2010年~201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质量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2013,21(1):66-67.

[5]席金瓯,易松,刘旭,等.2011年湖北省武汉及周边地区新生儿筛查卡片不合格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2013,21(6):89.

[6]陈秀兰,赵琳,袁学华,等.1 179例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不合格血片原因总结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507-1509.

[7]胡海利,傅苏林,邵子瑜,等.合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合格血片原因及趋势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104,22(10):1073-1076.

[8]胡海利,傅苏林,邵子瑜,等.2008~2009年合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合格血片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99-201.

[9]毛廷玉.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5):666-667.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2.052

A

1673-4130(2016)22-3215-02

2016-04-09

2016-06-15)

△通讯作者,E-mail:fqlqzfeyy@126.com。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合格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做合格党员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