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机关人员血脂水平与脂肪肝相关性的研究

2016-12-09 08:45顾海英刘亚丽印海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秦皇岛市脂肪肝患病率

董 涛,顾海英,刘亚丽,陆 强,印海娟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 066000)



·临床研究·

秦皇岛市机关人员血脂水平与脂肪肝相关性的研究

董 涛,顾海英,刘亚丽,陆 强,印海娟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 066000)

目的 研究6 541例秦皇岛市机关人员血脂异常与脂肪肝的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机关工作人员共6 541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脂肪肝。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脂肪肝与血脂异常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秦皇岛地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检出脂肪肝男1 605例,女880例,脂肪肝检出率男(57.3%)显著高于女(23.5%)。男脂肪肝检出率最高年龄组为40~49岁组,检出率为60.7%;女脂肪肝检出率最高年龄组为50~59岁组,检出率为36.8%。男HDL-C降低组脂肪肝检出率最高,高达79.5%;女TG升高组脂肪肝检出率最高,高达58.5%。结论 秦皇岛市机关人员的脂肪肝检出率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可为此类人员健康保健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机关人员; 脂肪肝; 血脂; 相关性

脂肪肝和高血压、糖尿病同样,已成为当代人常见慢性病之一,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它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分别为5.0%~10.0%和1.0%~2.0%[1-2]。为了解秦皇岛市区机关工作人员的脂肪肝、血脂异常患病率及两者相关性,本研究选取6 541例秦皇岛市机关单位体检人员资料,探讨脂肪肝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为秦皇岛市机关单位人员健康保健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参加体检的在职机关工作人员共6 541例,其中男2 802例,女3 739例,年龄为20~59岁。

1.2 方法 记录参检者的身高(精确至0.01 m)、体质量(精确至0.1 kg),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体质量与身高由专业护理人员在电子身高-体质量秤上测量,测量仪器为盛苑HGM-800型。在禁食12 h后清晨静脉采血3 mL,分离血清测血脂4项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采用酶比色法,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仪器采用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对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分类推荐的标准建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控制指南》分组:BMI<18.5 kg/m2为消瘦组,18.5~<23.9 kg/m2为健康组,23.9~<27.9 kg/m2为超重组,≥27.9 kg/m2为肥胖组。依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公布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3]:凡存血清TC、TG、HDL-C、LDL-C水平超出正常值范围即视为血脂异常,即TC>5.2 mmol/L为升高,TG≥1.71 mmol/L为升高,HDL-C<1.04 mmol/L为降低, LDL-C≥4.14 mmol/L为升高。脂肪肝诊断参照《超声医学》标准[4]:(1)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远场回声逐渐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仅具备(1)者作为疑似诊断,具备(1)加(2)~(4)任一项者可确诊为脂肪肝。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人群中脂肪肝检出情况 调查人群6 541例共检出脂肪肝2 485例,总患病率为38.0%。男性患者1 605例,患病率为57.3%;女性患者880例,患病率为23.5%。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人群中脂肪肝检出率

2.2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中脂肪肝检出情况 根据脂肪肝诊断标准,在6 541例受检人员中,20~59岁各年龄组中脂肪肝检出率最高为50~59岁组,检出率为49.2%。男40~49岁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60.7%;女50~59岁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36.8%。脂肪肝检出率最低为女20~29岁年龄组,检出率14.4%。每个年龄组内男、女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中脂肪肝检出情况

2.3 血脂水平与脂肪肝关系 男性脂肪肝检出率最高为HDL-C降低组,检出率高达79.5%,高于TG升高组的77.7%。血脂异常各组脂肪肝发生率均高于血症水平正常各组。男脂肪肝检出率最低为TG正常组,检出率为45.0%。女脂肪肝检出率最高为TG升高组,检出率高达58.5%;女脂肪肝检出率最低为TG正常组,检出率为18.0%。男、女血脂异常各组脂肪肝发生率均高于血症水平正常各组(P=0.000)。见表3、4。

表3 男性血脂水平与脂肪肝关系

表4 女性血脂水平与脂肪肝关系

2.4 BMI与脂肪肝发生率 消瘦组脂肪肝发病率最低,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脂肪肝发生率均高于消瘦组(P=0.000)。超重组脂肪肝发生率均高于健康组(P=0.000)。肥胖组脂肪肝发生率均高于超重组(P=0.000)。脂肪肝检出率最高为肥胖组,男检出率为90.6%,女检出率为78.2%。见表5。

表5 BMI与脂肪肝发生率

注:与消瘦组比较,*χ2=21.328,*P=0.000,△χ2=18.352,△P=0.000;与健康组比较,#χ2=95.0123,#P=0.000,▲χ2=42.053,▲P=0.000;与超重组比较,▽χ2=266.519,▽P=0.000,▼χ2=215.318,▼P=0.000。

3 讨 论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医学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发病率、检出率显著增高,其已成为一种慢性病[5-6]。临床上多采用B超进行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B超诊断脂肪肝敏感性高、无创、经济方便,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0.0%~95.0%和80.0%~95.0%。

肥胖和高血脂被认为是发生脂肪肝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纳入体检者人员中,肥胖组脂肪肝发生率男高达90.6%,女高达78.2%。由于性别的不同,男女脂肪肝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在参检者中男性脂肪肝患病率(57.3%)高于女性(23.5%),患病率差异可能由工作、饮食、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导致。参检者中根据诊断标准有2 485例诊断为脂肪肝,检出率为38.0%,脂肪肝较非脂肪肝受检者肥胖、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均与曹男等[7]的研究结果(脂肪肝检出率为40.3%)相符。

本研究采用秦皇岛市参加体检机关单位人员为研究对象,样本量大,涉及不同年龄、性别,具有代表性、随机性。男性脂肪肝高发年龄为40~49岁,女性为50~59岁。男性进入40岁后,肥胖人数增加,导致脂肪肝患病率上升;女性50岁后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脂质代谢异常,可能与脂肪肝发生有关。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存在血脂异常,常表现为TC、TG、LDL-C水平升高,并伴随HDL-C水平降低[8]。本研究亦显示同样结果(P<0.05)。本研究男性HDL-C降低组脂肪肝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79.5%,与以往报道中TG升高人群脂肪肝检出率最高的结论有所不同。

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早期不易发现和重视,导致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大量饮酒、肥胖、血脂异常等,控制患者体质量、血压、血脂对预防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高脂血症者中约20%~92%同时患有脂肪肝,另外脂肪肝患者中20%~80%存在高脂血症[9]。本研究结果为本地区机关干部人员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依据的同时,提示应大力宣传加强健康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1]Caldwell S,Argo C.The natural histor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Dig Dis,2010,28(1):162-168.

[2]Neuschwander-Tetri BA,Clark JM,Bass NM,et al.Clinical,laboratory and histological associations in adul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Hepatology,2010,52(3):913-924.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0.

[4]王林,陈小凤.脂肪肝与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1):38-40.

[5]张丽华,宋素琴,刘瑛.健康体检中206例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4):154.

[6]陆建平,陶敏芳,唐清,等.体检人员17 566例脂肪肝检出率与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压和体重指数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3):300-301.

[7]曹男,林连捷,郑长青,等.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4(16):1115-1119.

[8]丁媛媛,李金萍,王炳元,等.脂肪肝的预后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2):169-175.

[9]周磊,范茂丹,陆鸣.脂肪肝与血脂参数的相关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214-215.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2.053

A

1673-4130(2016)22-3216-03

2016-04-18

2016-06-24)

猜你喜欢
秦皇岛市脂肪肝患病率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