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6-12-09 11:26陆盛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先学导向高中生

陆盛杰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语文教师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方法日益多样化了,教师全力打造有效语文课堂。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高中学校仍然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高中生与教师的唯一标准,一些语文教师目前依然残存着成绩第一的意识,因而忽略了挖掘高中生的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生本思想,践行能力导向的理念,致力于高中生能力的发掘、培养、提升,以期有效提升所教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先学后教,自主阅读

先学后教,是余文森教授提出的有效语文课堂策略,它颠覆了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语文教育首先要培养高中生的学习习惯,让高中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自学为先,自主阅读,提前进入语文课堂,借助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难,独立完成上节课或课上布置的导学任务,为能力导向课堂教学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

在教学苏教版高中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安排了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阅读十五分钟。学生通过自主速读课文、自主展示答案,从文本中找出了预习任务,即梦想的内容、如何实现梦想、实现梦想的原因这些相关的自然段落。学生针对原因产生了分歧:“我认为是一到四段。”“我认为是一到五段。”“我认为是二到五段。”经由学生质疑,再读文本后,师生明确答案。接着,学生熟读课文,依次完成导学任务。通过齐读、个人朗读,结合背景,概括文本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可以小组举荐代表展示答案,也可以自主回答。围绕怎样实现梦想,学生展开讨论:“我认为要采用非暴力手段。”“我认为要坚决、毫不退缩、彻底地斗争。”“我认为应团结白人,并坚持到底。”……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若还有疑问,可打破小组限制,自由提出,若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展示。教师发挥导学的作用,营造自由平等的自主阅读氛围,用心倾听每一名学生的主动发言,及时捕捉其闪光点。先学后教,学生自主阅读,理清了该文的行文思路,概括了文本要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表现力以及创造力。

先学后教,能锻炼高中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所教学生养成独立自学的良好习惯,是教师实现能力导向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熟悉学情,依据所教学生能力和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拓展自主阅读、思考的空间,教学相长,让师生和谐进步。

二、多元合作,碰撞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倡导多元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多元合作与师授生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双向交流,教师以学情特点及学生需求为教学的出发点,除了精确地教给高中生语文知识以外,更要随时掌握他们的知识发展程度,引导其思维碰撞,升华认知。

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二《我与地坛》一文时,笔者主要采取多元合作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思维碰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学生讨论领悟的有:①史铁生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长时间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由各组组长督促成员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组长还要控制好交流合作的节奏,一对一讨论后,小组内部集中讨论,组长负责记录未解决的问题,准备质疑。在各组展示后,所有学生关注展示内容,对应组点评、修改、补充,其他学生也可以或质疑,或补充。大家集思广益,利于相互间的思维碰撞。接着师生合作,笔者引导学生梳理对“要不要死,为什么活,为什么写作”这三个问题的展示成果……该环节的合作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课文,直接与史铁生对话,由文本绵密的语言领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生生、小组、师生之间的多元合作,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体验了探究学习的乐趣,理解了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哲理性思索。学生不仅增强了直面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其品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多元合作,不论是生生合作,还是师生合作,都能推动学生碰撞思维,这是教师实现能力导向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积累的经验以及理解问题能力的差异,适当点拨,加以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质疑,在争鸣处创新思维,在多元合作中团结奋进。

三、组织实践,尽情表达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让学生走出教室才能对学科有名副其实的超越,我们在选择某种教育的同时就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生活。任何知识的源头都始于行动,作家也是将行动中的所得整理后写进著作当中的,可见注重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其尽情表达,对其语文新知识的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必修五《陈情表》一文中李密对祖母的悉心照料反映了中华家庭“孝道”的传统美德。“孝道”类属社会民俗,笔者据此开展了我校孝道文化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了解高中生在家孝敬父母与否,以及孝敬的程度,由小组长领头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中将近四分之三的人未记住父母的生日,超过80﹪的高中生不清楚父母的健康程度,20﹪的高中生未主动做过家务,超过10﹪的高中生出门前从不告知父母。根据结果,学生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即建议学校利用晨读、中午校园广播、板报、橱窗等宣传途径,展播经典孝道故事,表彰孝道典型个人及集体,举行演讲、手抄报或书法、绘画竞赛;建议各班设立读书角,定期展开读书交流活动;建议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两本孝道故事书,每天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情,坚持记录孝道的点滴体验,择取优秀代表推广示范。经过学生一学期的实践活动,我校的孝道文化教育初见成效,参加实践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质疑问难,在展示自我时提升表达能力,于拓展中深化所学,在主动参与中内化知识。

社会民俗是融合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苏教版必修教材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素材。作为语文教师,消化语文综合实践这一全新理论,敢于挑战这一时代性的研究命题,积极组织所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为其提供尽情表达的平台,是教师实现能力导向课堂教学、提升所教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建构能力导向的高中语文课堂,实现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仍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坚持求索。相信我们不久就会迎来春暖花开,迎来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先学导向高中生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偏向”不是好导向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