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更好的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2016-12-10 05:38邵音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欣赏想象力兴趣

邵音

摘要: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使人们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提高情绪记忆力和乐曲欣赏能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共鸣,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哼唱曲调,体会音乐形象,多学科融合,全面欣赏,理解,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欣赏;创新;兴趣;想象力;多元素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23-01

音乐欣赏,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运动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从而开阔音乐视野,也能从中学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高尚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课是初中音乐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更好地上好音乐欣赏课,使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吸收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是我们音乐老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欣赏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去探寻的。

根据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

1.建立适合的音乐欣赏模式,使学生真正的懂得欣赏,提高审美力

纵观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无非就以下几个程序:组织教学〈导入〉——介绍作品(引入新课内容)——初步整体欣赏〈简听〉——分析结构〈以学生为主,教师补充〉——分段欣赏——进一步讲解作品内涵——深入性完整欣赏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模式,是否能让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呢?比如,一次学生们欣赏《百鸟朝凤》这首乐曲学生初听开头就窃窃私语了,都说太吵了,不好听。我立刻关掉音响,改变惯用的教学模式,由我先讲述这首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它独特的韵味。当我讲到唢呐运用它高超的演技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多种鸟鸣后,学生们立刻回应要好好的听完。从这首曲子,学生体会到了民族乐器——唢呐独特的魅力,也感受到乐曲表现出的百鸟争鸣,一派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象。明显地显示了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音乐欣赏模式,使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来。

2.创设情境,培养美的感受能力,灵活巧妙地用好课本教材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采用最佳的音响(作品内容、演唱演奏水平、音响质量)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获得音乐美感的启迪和享受。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重于解说,教师要设计问题、以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留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诱导,将学生领入音乐的情境之中来感受音乐。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导入巧妙自然。在《进行曲欣赏》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为开场白。在雄壮的进行曲中,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国庆阅兵时波澜壮阔的动人场面:蓝天下,战机呼啸而过,解放军战士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检阅台……,同学们被眼前的画面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音乐之中,许多同学跟着音乐的节奏划起了拍子并高声歌唱。这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进行曲的节奏,介绍进行曲的基本知识。这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这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根据所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欧洲风情》一课欣赏时,学生对《友谊地久天长》、《伏尔加船夫曲》较熟悉,也容易理解,但对《爱的罗曼史》的理解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中以欣赏《友谊地久天长》或《伏尔加船夫曲》为重点,《爱的罗曼史》的欣赏教学只要根据《实践与创造》第五题的要求,让学生说出演奏乐器的名称及乐曲所表现的音乐情绪即可,不必作过多的要求。

3.营造氛围,视、听并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他能使学生在"音乐心理"中去感受作品,同时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其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欣赏活动中,以培养学生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在"倾听"音乐后,教师再介绍作品的体裁、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应用多媒体、图片,从视觉到听觉,让学生熟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出初听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作品是什么风格、情绪如何?等等,让学生谈对作品的总体感受。通过初听,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为了进一步听懂音乐,再进行后面的逐段赏析和重点聆听,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上理解音乐,同时要有生活中的联想。视、听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更好地体现音乐作为人文科学的特征。

在欣赏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马头琴演奏方式,感受马头琴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万马奔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意境中。

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这首小提琴曲时,首先,简介乐曲内容,然后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明朗热烈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山峦起伏的苗族山寨、百鸟在晨曦中婉转鸣唱;芦笙高歌、青年男女旋转于清水河畔的情景。这样,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地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4.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林丽.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J].成才之路;2010年11期

[2]余立峰.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3]杨培金.让情感与音乐和谐共生[J].考试周刊;2009年05期

[4]俞玲君.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摭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06期

[5]朱孟文.中小学音乐欣赏实践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09期

猜你喜欢
欣赏想象力兴趣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