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辉:传统龙泉青瓷的升华者

2016-12-12 11:56
茶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夏侯龙泉青瓷

李 晖

夏侯辉:传统龙泉青瓷的升华者

李 晖

陶瓷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青瓷是其中的一种。龙泉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哥窑、弟窑两大系统,哥窑以开片见长,弟窑以釉色出众,青釉厚胎,追求玉感,为龙泉艺人历代所尚。与传统相比,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夏侯辉的作品除了传统的釉色追求,在器型和装饰变化上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体现了现代文明的视野关注。

耳濡目染,投身青瓷世界

1972年,在夏侯辉出生的时候,父亲夏侯文任龙泉市上垟国营青瓷研究所副所长。上世纪80年代是瓷厂的辉煌时期,从小耳濡目染,使他渐渐爱上了晶莹纯净的青瓷。

1987年,夏侯辉考入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开始进行系统的陶瓷美术学习。小时候虽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美术绘画和青瓷创作,但国营瓷厂那曾经浓郁的青瓷氛围已经对他有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在校学习过程中,他常常想,如果把这些美术知识运用到龙泉青瓷上,那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啊。因此,他更加刻苦地学习,希望以后能学以致用,做出更好的青瓷。尤其是在河北磁州窑的毕业创作阶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激发他的创作灵感,那种色彩与装饰手法直接影响到了他以后的青瓷创作风格。

1991年学校毕业后,夏侯辉回到龙泉,没有选择自己开店创作,而是进入龙泉艺术瓷厂学习青瓷原料工艺,同时跟随父亲学习青瓷造型与制作,真正开始了与心爱的青瓷的亲密接触。他是个沉得住气的人,同时也愿意接受这份传承的枯燥命运。

夏侯辉受父亲的影响很深,除了他的敬业,还有他对青瓷的深刻认识。父亲虽日渐年迈,但创作精力依然旺盛,在对青瓷的工艺研创上始终孜孜不倦,并且总是悉心教导夏侯辉如何将青瓷做到更好,使他的青瓷创作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凭借扎实的美术功底,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夏侯辉便能独立创作青瓷作品,尤其在造型设计、青瓷刻划花技艺上具有一定的天赋。

夏侯辉不仅传承了父亲的创作风格,而且能够参与父亲的精品创作,共同研究新课题。科班出生的他,有着现代陶瓷艺术的理念,并将学校学到的理论与毕业后在实践中感悟到的新知识应用于青瓷创作。1997年,夏侯辉参与创作的《双鱼洗》在参加建国50周年全国名人陶瓷优秀作品展中引起轰动,被审定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并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升华传统,创作个性作品

“夏侯青瓷”在龙泉青瓷中已有一定的地位,而这老一辈的艺术也被刻板在人们的脑中,要想突破和创新,无比困难。虽然传统的青瓷很美,但造型单一,釉色不稳定,几千年看下来,总会有一些人觉得平淡。特别是年轻人,喜欢时尚的事物,仅有的龙凤题材已经很难激发起他们对青瓷的兴趣。

因此,夏侯辉常想,艺术当随时代,青瓷亦如此,要做青瓷就得做自己的青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夏侯辉积极探索,将个人思想理念、时代符号信息融入青瓷作品,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这与传统的审美取向有区别,传统的青瓷作品注重器型和釉色,而他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巧装饰,有创新,更好地体现青瓷的意境美,装饰得当就会是一件好作品。

“青瓷需要想象”是夏侯辉心中的艺术追求,这是他在做每一件作品时都保持严谨态度的原因。他要用新一代青瓷人的独特眼光,让龙泉青瓷在父辈们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在他的坚持下,夏侯青瓷作品中终于有了红色,有了多变的造型,更有了许多时尚的图案。2002年,他与父亲合作的“红色的诱惑”荣获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被业内公认为当代龙泉青瓷的经典之作。

升华传统,创个性化青瓷作品是夏侯辉不变的理想,未敢有丝毫懈怠。在造型设计上,体现出独特装饰性;在青瓷刻花技艺上,力求刀技娴熟,刀法流畅刚健,线条简练,意气酣畅。他在继承龙泉窑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北方定窑、磁州窑等名窑特长,刻苦磨练,精心制作,作品受到了各地收藏家的高度赞赏与评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作品《瓯江彩鲤》被一位收藏家高价收藏,并评价:构思独特,造型别致,百看不厌。

祥云玉柱

玉玲珑闻香杯

直口茶洗

印盒一组

加强研创,推动青瓷发展

1996年,夏侯辉与家人共同创办了夏侯文青瓷厂。创业初,青瓷厂租用的是城边宫头民房的地下室。仅200平米的空间,堆满了模具和原材料,还要进行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环境艰苦,他却热情不减,依然执着于做自己的青瓷。

上世纪90年代末,龙泉市委、市政府提出“二次创业”,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确定了龙泉再创辉煌的发展方向。

2004年,夏侯辉在工业小区买下了900平米的厂房——“夏侯文龙泉窑青瓷研究所”成立。此时,龙泉青瓷大市场大环境逐渐形成,他与父亲在良好的小环境里生产研创,经济效益一年好似一年,三年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又扩建,有了近2000平米的厂房。研究所成立后,由夏侯辉任所长,来自于父亲的最大认可赋予了年仅30岁的他巨大的动力。与年轻时代的父亲一样,他具有勇于创新与突破的激情。

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青瓷中青年十大名师之一、浙江省青瓷协会理事……个人的名声越来越大,然而这些成就在产业化的时代里竟有些微不足道,意识到行业已在转型的门槛上,夏侯辉一方面不放弃传统的精致,另一方面则开始用科技创造出新的精彩。

龙泉青瓷的最大特点是厚胎厚釉瓷,作为工艺品瓷,能给人以古朴、高贵的感觉,但用于开发日用瓷产品则不如白瓷。因此,夏侯辉博取青瓷釉釉层天然绿色之长处,又结合白瓷胎薄质轻的优势进行研制开发。2005年,由他主持并参与的新产品技术创新项目“影青薄胎高档日用瓷”获得了成功,得到浙江省经贸委鉴定验收;2007年,他承担的技术创新项目“龙泉青瓷加彩的开发研究”同样喜获丰收,并通过坯釉料制备、成型、素烧、上釉、釉烧等工艺流程的改进,进一步提高加彩瓷烧成的稳定性、烧成合格率和色差合格率,确立青瓷加彩的胎釉配方、造型设计,烧成温度最佳曲线,该项目市获得了浙江省经贸委的奖励。

镂雕牡丹纹饰花蕾瓶(夺翠牡丹)

自我加压,提升艺术修养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在潜心研究青瓷工艺,不断推进青瓷发展的过程中,夏侯辉意识到艺术的进步仍需加强陶瓷理论学习与技艺实践。因此,他对自己学术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积极主动地去参加陶瓷艺术方面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加强与美术界专家学者的交流学习,从而使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认知都变得更加丰满起来。

2002年与2006年,他两次邀请台湾陶瓷艺术家协会吕嘉靖一行到龙泉来进行艺术交流,期间所创作的作品,在台湾大受好评;2007年至2011年,他四次邀请国画大师傅抱石之女傅益瑶来研究所进行青瓷绘画创作与技艺交流,两人合作的近百件釉下彩作品,在上海、北京等地展出,得到国内收藏界的一致好评

2008年,他与叶宏明等专家合作的课题《中国瓷器起源的研究》成果频出,论文刊登于国家一级刊物《陶瓷学报》;2009年,他独立完成的论文《现代青瓷艺术装饰之初探》刊登于《中国陶瓷》。

现在,夏侯辉在青瓷道路上已孜孜不倦卷地前行了二十多年,他的作品在全国各陶瓷大赛中屡获奖项,不仅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也深受陶瓷爱好者及收藏家的青睐并珍藏。专家的评价是:釉色青翠似玉,花纹刚健灵动,在汲取前人的精髓中,又融入了“学院派”艺术家独有的个性,线条流畅优美,器型大气,装饰风格浓烈,体现了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尤其是2000年以来,已有10余件作品分别获得了国家级奖项,多件作品被中国陶瓷馆等博物馆珍藏。2001年,作品“青瓷镂雕牡丹文饰花蕾瓶夺翠牡丹”和“花开如意”分别获第二届西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评比金奖、银奖;2002年,作品青瓷“九寸双鱼洗”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评比铜奖,并经国务院收藏陈设在中南海紫光阁;2003年,作品“青瓷的延伸”获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中陶杯金奖;2008年,作品“雅趣”获浙江省首届中青年青瓷创新评比金奖,同年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艺无止境”,创新发展之路还很漫长。夏侯辉认为,作为艺人,当提升自身内在修养与审美情趣,加上自己特有的意境思考与表现手法,合上时代的节拍,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能够传世的、精美绝伦的龙泉青瓷。因此,他要继续寻求、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和表现形式。虽然近年来龙泉青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大增,但如何在传统中创新,甚至如何借鉴国外陶瓷的理念表现,对夏侯辉而言,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夏侯龙泉青瓷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龙泉青瓷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别惹葡萄
狱中学《尚书》
青瓷出越窑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玫瑰之殇
《切韵》韵目小注反映的五家分韵之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