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文本的诗意解读

2016-12-12 07:45黄令江
亚太教育 2016年31期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文本

黄令江

摘要:“诗意语文”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语文课堂要充满诗意,这就对教师、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针对当今语文教学现状,选取文本的诗意解读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如何构建诗意化的语文课堂来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诗意;诗意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23-01

一、什么是诗意化的语文课堂

(一)“诗意”的理解

《文心雕龙》明诗篇章所提及,“诗者,持也”。这里的“诗”是禀人之七情与客观思想,根据心中的情志而发出来的一种喟叹,用来“扶持”人的性格和情怀。《现代汉语词典》中,“诗意”的解释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这里说的“诗意”就是教育本质的反复锤炼和其浪漫的再度表现。吕叔湘说:“语文科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可见“诗意”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既要把语文教实,也要把语文教美,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会去运用语言文字,而且还要用一种浪漫的诗意的方法来完成教学目的,实现教学任务,从而使课堂充满语文味。这样说来,“诗意”二字便能将“科学”与“艺术”和谐统一起来。

(二)“诗意语文”的解读

潘新和先生曾经说过:“语文的诗意,要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的语文课堂的教育,须建立在对语文的认识、对人类的生命关系的认识上。同时,他还在教学层面上,指出了“诗意语文”的三个主要的特点:“诗意语文”教育的基础在于维护学生的童心,让学生保持相对的感性体验,拒绝理性意识的过分支配;“诗意语文”的教育目的是引导和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充满生活情趣,坚持人生的信仰。

过去的语文教学侧重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更多的是用模式套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文的感性魅力和诗意的情怀,长期以往使得语文教学出现了众多的问题。针对语文教学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新课改的推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提出了“语文的诗意”、“诗意语文”等理念,希冀这样能够让语文教学重新生机。“诗意语文”主张让语文回归本质,追求文本的诗意美。在诗意化的语文课堂里,教师和学生能够徜徉于语文的诗意中,共享语文的欢乐。其次要求教师充满激情,用个人的智慧和魅力感染学生,同时注重文本的重难点,以及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从趣味入手激发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构建诗意化语文课堂,深入文本解读

构建诗意语文课堂,要求教师能够用充满诗意的心灵和独到的眼光去解读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与一个个灵动的汉语言文字对话交流,品悟出文本的诗意美。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立足于文本、立足于文本中语言文字、字里行间的思想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正视语文的价值,真正让学生懂得语文课堂的终极价值导向追求,并将其纳入到自身的语文学习中去。

(一)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首先,教师要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深切感受其诗意美。这就需要教师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对美怀有高度敏感的心深入到文本中,于细微处于无声处挖掘出其中的审美元素。文本内容的诗意具体来说就是要探讨文本的情趣和理趣,因为文本就是作者内心情感和个人见解的文字载体,可以是其中或浓或淡的情,可以是美如仙境的环境,可以是个性纷呈的人物,也可以是含蓄隽永的哲理等。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能够抓住文本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的心路历程。语言文字是人类用以达情传意的不朽工具。要走进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品位其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流露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式。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了解上,教师还应该拓展一些课外的资料和事迹,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开放性的深入思考。教师还要能够抓住文本的感情纽带,联系自身,获得对本我的认识与超越。语文是知情统一的学科,语文文本中蕴藏着许多情感流动的细节,要抓住这些情感细节,建立起与文本之间的情感纽带,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联系师生之间的情感互生,获得对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认知与自我超越。

(二)深入解读文本形式

再者,教师还应对文本的形式进行诗意的解读和探究。文本的美不仅包括内容的诗意美,还包括作品结构的力量美。如西汉赋文的工整与大气、唐诗的韵律、宋词的多彩、小说的流畅、散文的自由,都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了作品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错综之美。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如何运用文本结构的力量来培养学生对于文本解读的情意,让学生体验到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又体会汉语言音乐的美感。例如在唐诗宋词里面,非常讲究语言的音节韵律匀称,行文结构整齐、这样读起来可以让人有欢快流畅之感。字与词之间的诗意组合,读起来轻快有声。有的时候课文的字、词,甚至标点和句子的顺序等,都可能会有一个潜在的诗意。这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同样不要轻易放过。否则,诗意便与课堂擦肩而过,让人遗憾。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敏于捕捉,对文本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这就成了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的关键。语文的诗意捕捉,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实质,希冀有一天语文的课堂不会没有生气,而是充满诗意。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高万祥.语文的诗意[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2]盛新凤.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M].文汇出版社,2004.

[3]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王崧舟.发现诗意语文[J].教育旬刊,2010.1.

[6]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学智慧[J].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1.1.

[7]焦春焕.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诗意的语文教师[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4.

[8]马小平.“诗意课堂”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学版-教学管理,2010.11.

猜你喜欢
诗意语文课堂文本
诗意地栖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被耽搁的诗意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