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2016-12-12 11:09常洋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

常洋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方法和途径。笔者认为,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也是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15-02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目前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高校在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较多,对体育宣传设施及体育音像图书资料的投入较少。对校园体育宣传设施建设无法跟上潮流;体育图书资料老旧,一方面反映了学校对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者没有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其次,一些高校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同与学生课余活动建设,忽视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性和思想性,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活动内容的娱乐性上,抑制校园体育文化教育性的做法不可分割。再次,由于目前整体社会存在着重竞技体育而忽视体育精神的现象,导致我们的大学体育存在过渡重视竞技结果而忽视体育精神的现象。集中表现为校园体育竞赛只针对最后的输赢进行评判,对比赛过程中表现出的体育精神缺少评判。最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存在着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问题。很多高校在物质设施建设仅仅强调其观赏性,忽视了对物质文化的精神意义的挖掘。

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形式形成的环境、氛围会引导师生的品德规范以及他们的行为,从而使该校的师生形成一种自身的特点,成为该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特征。因此,先进的校园体育文化一旦形成,必然会对师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2.主体性原则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只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它是外界环境因素,属于外因。大学生群体是一群走在时代前沿,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校园体育文化要想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性,让其自愿自主的接受体育文化的熏陶。

3.教育性原则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充分挖掘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在校园课余活动中,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作用,还体现在体育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养成敢于挑战、勇于拼搏、乐于助人、直面挫折等。

4.多元化原则

校园体育文化多样性是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应当丰富多彩。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获得充分的发展。多元性的体育文化活动,有利于激发校园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突出的重要内容

1.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要有文化底蕴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在标志。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通过校园物质文化来实现,即物质文化的建设为精神文化提供载体,物质文化建设是实现精神文化建设的手段。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载体是体育建筑,其建筑风格直接表现出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特点。因此,校园体育建筑要彰显体育文化的内涵,并能够展现其体育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特点。

2.体育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品德培养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的桥梁,在整个校园体育文化中起到纽带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制度中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本身蕴含丰富的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互帮互助、乐于奉献的优良品德,在规则约束下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因此,在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制度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作用,深度挖掘制度文化中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品德培养。

3.体育精神文化建设要弘扬人文精神

校园体育精神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长期的整合、提炼出来的,反应校园文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的总和。体育比赛是公平竞争,相互尊重,道德教育和体育的学生,运动的崇高精神。校园体育精神对高校师生的影响是持久的、连续的、潜移默化的。师生处于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环境中,其心理就能感受到一种激励、升华,从而在有意无意中被熏染并最终塑造出这种精神品质。

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1.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内容来实现的,当前的体育教学内容除了要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外,还要满足学生个体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强调教学内容的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选用那些具有健身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教学内容,同时取消那些无法贴近学生生活,缺乏实用性与时代感的内容,以及那些对运动技能要求很高,不易掌握的内容。从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和兴趣。此外,还应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比重,课中应增加身体锻炼知识、锻炼方法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处理等内容的教学以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同时,还应专门开设体育欣赏课程,该课程通过以欣赏者的视听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内心体验为特征,从而使学生达到领悟体育的真谛,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方面的教育,利用体育名人成长事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拓宽体育课外活动,培养体育行为习惯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老,有学校课外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的过程,实践和体育课的知识,技术已经离婚,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文化和电流,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精神完全不同,因此,课外活动的形式,以扩大这项运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修炼发展终身体育的习惯,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最终目标。拓宽体育课外活动方法如下:

2.1逐步建立课余体育俱乐部,带动校园体育热的升温;提高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利用率。此外,体育俱乐部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有很多好处,利益相关者同样在一起,帮助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体育活动和举措之间的友谊。

2.2开展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是以体育与健康为内容,以全校师生为主体,融竞技体育与健身体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通过竞赛、表演、讲座等手段,从健身与育人出发,集知识性、健身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最终形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2.3建立专业体育运动队

专业体育运动队的建设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重要作用,其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给予那些拥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完美的展示平台。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全校师生的关注与评论。

3.开展体育竞技比赛,锻炼体育竞合能力

校园体育竞赛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其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过程,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因此,我们应在校园内通过体育竞技比赛,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熏陶师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体育精神文化的教育。这里应强调在校园开展竞技比赛,应多以集体项目比赛为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共同合作,有利于弘扬体育的人文精神。同时,集体项目的比赛将个人竞争转化为集体竞争,有利于减轻竞技结果对学生的影响,削弱其竞技性。

4.完善体育评价机制,注重体育综合素质

在校园体育教育中,应努力完善体育课程的评价机制,改变过去只注重运动技能忽视体育综合能力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方法上转变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内容上应确定“基础知识技术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过程与方法”作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将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的进步幅度,课外体育活动等纳入评价的内容,以此来督促和鞭策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课的学习、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几项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培养体育精神,养成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

5.建立校园体育网站,普及体育正确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的一个组成部分。互联网是因为它的开放性、民主性、实时性、综合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受到追捧。当代大学生更广泛地使用网络受影响的网络文化是更大的。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校园体育网站,为校园体育文化提供支持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信息的内容的好工作应突出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创造体育,运动,健身,体育表演,体育康复等栏目,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建立运动的正确观念,推动高尚的体育道德。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