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舞蹈演出盘点

2016-12-13 08:19欧建平
艺术评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舞剧舞蹈

欧建平



2015年中国舞蹈演出盘点

欧建平

一、演出市场的统计分析

根据文化部艺术司委约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提供的《舞蹈演出情况统计(2015年)》得知,全国各地2015年共推出了包括芭蕾、民族舞、现当代舞等各种演出形式在内的舞蹈演出348台,演出场次2845场,后者在所有类型演出中的占比仅为2.8%!这说明舞蹈在全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还远未达到它应达到的高度,而我们身为舞蹈从业者,则必须继续开动脑筋,加足马力,拿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产品,为全民服好务。

二、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内外

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通过的首批资助名单上,有17部舞剧,其中有16部在2015年演出时通过了验收,并且达到了演出场次的要求,因而参加了“滚动资助”的评选,而《沙湾往事》和《八女投江》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选、观众网上投票和理事会批准,最终成为“滚动资助”的对象,有望加工修改成更加完美的精品。

在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通过的资助名单中,有一些舞剧因前期准备充分,在2015年岁末已经上演,如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的《夜莺与玫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风筝》、湖南省歌舞团的《桃花源记》、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家》、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的《十面埋伏》等等,有待国家艺术基金在2016年派专家组前去验收。

此外,作为中国舞剧创演大本营的中国歌剧舞剧院也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推出了舞剧《赵氏孤儿》,而重振旗鼓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则以崭新的面貌推出了歌舞晚会《东方之爱》,让全社会感受到这些国家艺术院团的人才济济与实力雄厚。

当然,中国之大,舞团之多,致使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不可能覆盖全部的新创作,因而有不少舞团自筹资金创作了舞剧,如中央芭蕾舞团的《鹤魂》、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的《大地·震》、山西省吕梁市民间艺术团的《吕梁英雄传》、江苏省盐城市演艺集团的《烽烟桃花飞》、四川省攀枝花市文化艺术中心的《以梦为花》、福建省歌舞剧院的《丝海梦寻》、海南省歌舞团的《苏东坡在海南》、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的《秋菊传奇》、无锡市演艺集团与新疆阿合奇县歌舞团合作的《英雄·玛纳斯》等等。

总体而言,这些舞蹈和舞剧的创作遍及了全国,从内地到边疆,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民间、古典到芭蕾、现当代,由此构成了2015年中国舞蹈与舞剧创作的整体格局,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舞蹈从“高原”提升到“高峰”的希望。

与此同时,高水平的外国舞团演出也络绎不绝,不断给舞蹈专业人士带来先进的创作理念和新鲜的编导方法,并给广大的舞蹈观众带来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多元的审美享受。

三、舞蹈演出的全年点评

(一)中国舞蹈

1.民族舞

在2015年上演的这类舞蹈及舞剧演出中,数量最多的当属中央民族歌舞团。在艺术总监丁伟的导演下,前四台分别是展示少数民族歌舞或欢度圣诞夜的精品晚会,而颇具创新意义的舞剧《仓央嘉措》则自然引起争议,但编导家却心平气和地说:“怎么让这个人物舞起来、让他跳什么样的舞,的确是我正在进行的思考和尝试。”我们赞赏他勇于探索的胆识,但更笃信,一部舞剧要成为永恒,一定要有好故事和好舞段同行!

洛阳歌剧舞剧院已沉默多年,但它的新舞剧《关公》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外请的新生代翘楚孙科和唐诗逸为全剧提色不少,但团里的47位群舞演员也让人刮目相看。更有,青年编导孔德辛继舞剧《孔子》后推出的这部更加血气方刚的“男人戏”让我们不禁感叹:在大型舞剧的编导上,“谁说女子不如男?”

由王勇编剧、杜燕峰导演的《天边的鼓声》,是河北省歌舞剧院推出的第二部舞剧。剧情以抗战期间的太行山区为背景,以制鼓艺人一家的生离死别为线索,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全剧中,情节曲折,舞段颇多,并大量汲取了落子、拉花、地秧歌等最具代表性的河北民间舞,常山战鼓、花盆鼓等河北鼓文化,以及难得一见的拜师学鼓传统和民间制鼓过程。

《沙湾往事》由广东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创作,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滚动资助”的诸多原因中,首先是它作为“广东音乐的舞蹈名片”这个定位颇为讨喜;第二是周莉亚和韩真这两位年轻编导在摈弃哑剧,以舞叙事方面显示了天赋;第三是黎星和李艳超这两位“条件、能力、技术、形象”四合一的好演员立下了汗马功劳;第四是作曲家杜鸣创造的听觉美感功不可没。

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的资助,原因至少有二:一是地缘优势——巴金是成都人,《家》讲的是成都人的事,因此,位于成都的四川省歌舞剧院申请做这部舞剧,有其他舞团不具备的绝对优势;其二,人才优势——这个剧院近年来居然培养出了“一牛二马过大河”(刘凌莉、马东风、马琳、何川)这四位才华横溢、个性迥异的中青年编导,实为罕见的成就,因此,把纳税人的钱交给他们搞创作,评委会认为不会打水漂。

“诺玛阿美”在哈尼族语中,意为“香格里拉”或美好家园。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以此为主题推出的新舞剧,表现了哈尼族祖先为捍卫美好家园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故事,而担任总导演的新锐王舸、许锐则聪明地通过一位智者演唱的歌谣,清晰易懂地讲述了这个哈尼族的传奇故事,以此跳出了“看不懂”怪圈,可让舞者们放开手脚去大舞特舞,并将王舸擅长的群舞在叙事、造势和抒情这三方面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舞剧《步步生莲》是一部学用结合度颇高的教学剧目——因为该校的特色资源课程是由前辈舞蹈家高金荣先生集三十余年科研、教学、编创心血于一体的“敦煌舞训练体系”,而这部舞剧恰好又出自她手,因而,比较充分地表现出她对敦煌舞蹈及其文化内涵的驾轻就熟。

蒋玫是在新疆建设兵团歌舞剧团坚守了33年的舞者、教员和编导,被同行们誉为“沙漠中的玫瑰”,而《蒋玫舞蹈作品汇报》则不仅见证了她的坚守,更演绎了她的智慧!11个节目具有丰富的内涵——论题材,既有她父母身为第一代兵团人和“八千湘女”之一所亲身经历的“发媳妇”和“地窝子”婚姻,也有第一代兵团人的拓荒事迹与坚守精神。

3D舞蹈诗《侗寨人家》是张继钢为柳州歌舞剧团精心打造的第三部作品,更是他按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对不同题材做挖地三丈的开掘、深入骨髓的体悟、飞扬跋扈的想象和令人拍案的解读之后,不断超越自我的又一部佳作。

作为当代舞坛十多年来的常青树,王亚彬创建“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这个团队七年来,坚持每年以她为中心,他编她演,或自编自演一台新作品,而《青衣》则是最让她出彩的一台,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女主人公筱燕秋的戏曲演员生活与她的舞台表演生涯具有某些共同之处,而且还因为戏曲题材的审美和韵律与她专攻的古典舞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2.芭蕾

《鹤魂》是冯英出任中芭团长以来倾心打造的重点剧目——全剧以护鹤英雄徐秀娟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借助于全团上下的积极性,更启用了旅美青年编导马聪和本团新锐编导张镇新,努力将“鹤”这个中国人心目中圣洁、吉祥的符号打造成高贵典雅的芭蕾形象,并在首轮演出中博得普通观众的热情褒奖。但圈内人尽管深知现实题材往往缺少浪漫,改编芭蕾舞剧的难度极大,即使芭蕾强国也对此望而却步,还是提出了一些不足,比如这部舞剧尚未说清女主人公缘何为了呵护那些大白鸟而放弃恋人?又如标题主人公“鹤”的造型从头至尾均未形成;再如抽象而精美的芭蕾与具象而粗糙的芦苇之间缺少统一等等。

辽芭的《八女投江》首演后同样引起热议,不满者觉得它的戏剧张力太弱,尤其是八位巾帼英雄“投江”的尾声过于平淡;而赞赏者则认为,该剧的编导家王勇和陈惠芬来自部队,如按写实主义的惯性煽情,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但这部舞剧的创新价值恰恰在于,它是近年来为数寥寥、甚至绝无仅有、融入浪漫情怀、符合舞剧规律,因而有可能常演不衰的好作品。当然,该剧成为国家艺术基金的“滚动资助”对象,已经说明国人对舞剧创作规律的认识正在日益深化。

苏芭建团三年来,迫于舞者只有25人的实情,更因李莹和潘家斌这两位掌门人曾在美国跳了12年的巴兰钦作品,因而对芭蕾的抽象表现手法深谙其道,而《西施》则是他们按这种路径创作的第三部舞剧!重要的是,全剧从剧本到编舞、从服饰到布景,所有的设计都统一在了这种简约的风格之中。

3.现当代舞

在现当代舞方面,2015年有三大板块颇为醒目:一是由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和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联合举办的《北京舞蹈双周》,笔者与王晓茹、黄建新的舞评详见《艺术评论》2016年第1期。

第二大板块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梦·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成果展演》中的八台演出,其中由颜荷主创并主演的《无间》可谓清一色的女子秀,而满台悬挂的橡筋则以金属的光泽,将她本人无休止的旋转和瀑布般的甩发变得颇具玄机。尹昉编导的《斗拱》能入选“青培计划”,主要是他能将少年时代对木质“斗拱”这个中国传统建筑中细小部件的印象,放大成青年时代的“金属装置”这个国际当代创作中的庞然大物!谢欣编导并主演的《撇·捺》是个纯舞,其运用自如的肢体动作和一气呵成的发力借力均显示出舞者身体的极大可能性。第四台由在荷兰舞蹈剧院跳了九年舞的娄梦涵编导并主演,取名为《曾经·何时》,并展现出他从基里安大师影响下脱颖而出的成长轨迹!第五台是五位编导的同台演出,他们才华横溢,各显神通:张翼翔的《密室》通过六位舞者对镜面纤维板的把玩,坦露出年轻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张志的《蜕》借用各种面具和几位军艺毕业生,表现出人在扑朔迷离中的经历;黄春瀚彬的《观》借助于“新媒体艺术”提供的影像,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李超的《往》继续以他为核心,表现了舞者历来以身体为本的志趣;比较而言,结构完整、语言丰富、对比鲜明且有情趣的作品当是杨畅的《远方》,原因是这位经过两年的痛苦磨砺,才从韩国国立艺术大学舞蹈学院拿到编舞硕士的年轻人,在国内注重“民族化”的编舞技法之外,学会了如何从观察生活、独立思考、驰骋想象和游戏心态入手从事创作。

第三大板块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中国舞蹈十二天》,主旨定位是“原创性、实验性、参与性”,操作方式是继续与中国舞协合作,并以“导师推荐制”完成的“第二届中国青年舞蹈家展演计划”,具体包括了由赵汝蘅导师推荐、李俊主创并主演的《白蛇·人间》,罗斌导师推荐、张荪主创并主演的《古城》,刘敏导师推荐、苏鹏主演的《花生》,金星导师推荐、张傲月主创并主演的《那里的花》,黎海宁导师推荐、邢亮主创并主演的《舞·雷雨》,高度导师推荐、古丽米娜·麦麦提主演的《古丽米娜》这六台舞蹈晚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人新作无论其背景和题材来自何方,都多少借助了现当代舞的观念和方法,以便进行“无拘无束”的探索。

不过,“原创性、实验性、参与性”和“无拘无束”这类字眼听起来似乎很“酷”,但让观众看起来却是“苦”不堪言的——在近年来亮相的不少新人新作中,遗憾地出现了抛弃传统舞蹈的审美和语汇,以欧美的“后现代主义”“解构和重构”为名,错将“接触即兴”“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现代艺术的创作方法当作舞蹈语汇本身,在创作上粗制滥造、不求甚解、逻辑混乱、肮脏不堪,在舞台上张牙舞爪、装疯卖傻、呲牙咧嘴、故作痛苦的倾向,我以为是需要立即打住的,因为中外舞蹈史上保留下来的经典从来都是呕心沥血、精心打磨的结果;换言之,抛弃传统舞蹈的审美和语汇,从零开始的“原创性、实验性、参与性”和“无拘无束”既没有出路,又浪费自己的青春和国家的资源!

与这些年轻人的粗制滥造截然不同,杨丽萍的每部作品都是精心打造的,其2015年首演的《十面埋伏》堪称本年度舞蹈演出中的又一个热点,原因之一是她在中国当代舞坛的最高知名度总能为她的演出带来最好的票房和最大的关注,但这一切却是以她30年来潜心创作、力求完美为前提的,尽管自舞剧《孔雀》以来,她的许多尝试并未得到舞界或媒体的一致首肯,《十面埋伏》也是如此。尽管她为这部作品组建了包括叶锦添、田沁鑫、裘继戎等跨界名家在内的创作团队,并为观众提供了长达18页的人生哲理和作品导读,但过于庞杂的跨界“行为”,比如铺天盖地的剪刀和从头至尾的剪纸;过于深奥的文思哲理,比如从这个传统故事中挖出的“埋伏与被埋伏、伤害与被伤害、欲望与恐惧轮回”,都是非文字的舞蹈无法表现,甚至让观众望而生畏的!不过,对我而言,杨丽萍作为中国当代舞坛上的旗帜性人物,她的每部作品都是禅精竭虑之作,因而值得关注!

乍看起来,把北京当代“芭蕾”舞剧院的《夜莺与玫瑰》归入“现当代舞”类里来评说,似乎有些不妥。但了解该团创始人王媛媛的现代舞背景之人,便不会对此大惊小怪了。她的这部舞剧延续了前几部舞剧改编名著的成功,将林徽因翻译的王尔德原作提供给观众阅读,然后继续将这些名著当作编舞的借口,而未掉进图解的泥坑。

云门舞集每次来内地的演出都会让我们亢奋;形象地说,我们感觉1团的演出总像朝圣,因为它仅演林怀民先生的作品,其中满是经典的舞段和惊艳的场面;我们感觉2团的演出总像过节,因为它呈现给我们的作品都来自新生代,其中满是青春的活力和新鲜的创意。此次2团来内地演出的三合一晚会中,黄翊编导的《光》取材于他自小熟悉的社交舞,并用了7种不同色彩的八十几次急速变光,来反衬人们对慢生活的向往。郑宗龙的《一个蓝色的地方》出自他赴美时因思乡失眠对天边产生的幻觉,而他的《来》则“来自从小随妈妈向神灵膜拜时看到的不一样的身体”。这些事实均说明,生活的积累对于现代舞同样重要。

2015年的中国现代舞,还有一些大事件需要记录在案:一是北京现代舞团为纪念建团20周年举办的酒会和内部演出;二是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按照常规举办的《春分·壹》和《春分·贰》这两台晚会——这两个位于北京的现代舞团的确都是现代化首都的文化名片!

(二)外国舞蹈演出

2015年的中国舞蹈演出市场上,外国舞蹈团体来华演出的数量和质量较之往年均有明显的提高;诸多的原因中,既有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吸引力,也说明了外国舞蹈在经典剧目滚动演出和新编剧目持续上升这两个方面的并行不悖!

1.民族舞

孔剧作为泰国“非遗”的重要代表作,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融舞蹈、音乐、诗歌、绘画、武术和皮影等多种艺术于一身,被认为是最优美的舞剧艺术,而剧中常见的猴王哈奴曼则像中国的孙悟空一样家喻户晓,被当作该国人民机智灵活的象征。《黑与白》的创作者是国际知名的泰国舞蹈家皮切·科伦春,创作灵感来自印度的长诗《罗摩衍那》,意在通过将现代舞元素注入孔剧的方式,探讨人性中的善恶之争。

近年来,西班牙的弗拉门科在中国观众中的认可度逐渐接近于芭蕾,因此,只要有这种舞蹈演出到来,北、上、广的剧院每轮演出2至3场,已不需大肆宣传,便能保证客满!这里的秘诀就在于,弗拉门科的当代创作者们抓住了舞蹈这种非文字语言的特长与局限,继续发扬其古往今来一触即发的激情和明星脚下一泻千里的节奏,毅然拒绝卷入任何高深莫测的哲学理念,或者救苦救难的社会责任!

2.芭蕾

外国芭团的演出中,呼声最高的莫过于以下四台:首先是马林斯基芭团的舞剧《舞姬》,讲述了舞姬尼基娅与打虎英雄索罗尔“有情人终不能成为眷属”的悲剧,但全剧中最为震撼的舞蹈却是第三幕的大群舞:幽灵们用一个“阿拉贝斯”舞姿的34次变奏,将“爱与死”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阐释得既清晰易懂又感人肺腑。

艾夫曼芭蕾舞团的风格属于当代,具体表现在将古典芭蕾的“条件、能力、技术、形象”这四大要素和现代舞的“观念、时代、个性、原创”这四大要素完美地融成了一体,而女演员1米72、男演员1米85的平均身高,特别是他们闪电般的大蹦大跳和符号般的末梢动作,则让整个舞台刹那间变成了一个芭蕾明星争奇斗艳的比赛场,而舞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清晰易懂的三角关系、纠缠不休的心理矛盾、撼人心魄的舞蹈段落、高潮迭起的戏剧场面,则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从“人物关系”入手,按照“把情节情绪化”的路数,创作出情舞交融的精彩舞剧来。

蒙特卡洛芭蕾舞团第五次来华演出的《浮士德》让人胆战心惊,而法国编导家让-克里斯多夫·马约创作舞剧时的长话短说、手法多元、推陈出新和简约自然则再次挑战了我们的陈规陋习,尤其是他对这部同名经典歌剧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删减与置换让我们耳目一新:保留了年迈学究浮士德这个标题主人公、诱使浮士德出卖灵魂以换取青春的魔鬼梅菲斯托菲勒斯、被浮士德始乱终弃的美少女玛格丽特,去掉了玛格丽特从战场归来却死在与浮士德决斗中的兄长瓦伦丁,并增设了死神这个魔鬼的女帮凶,以便让她同浮士德这个向往男欢女爱的老头子展开几段双人舞。

希薇·纪莲这位风靡世界三十余载的超级巨星已经来华四次,每次都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2015年,她以《生命不息》主题构成的第二轮“全球告别演出”登陆国家大剧院:英国当代舞新贵阿库·汉姆为她量身打造的《技·艺》开场后,使用了一棵能缓缓自转的玻璃钢树,表现了她虽然年过半百、体力下降,但动作依旧自如、气场依旧十足的奇迹,而压大轴的节目《再见》则由瑞典芭蕾大师马茨·埃克为她精心编创,其最大看点是将视频与她的舞蹈巧妙互动,彰显出“新媒体艺术”给传统舞蹈带来的新意!

3.现当代舞

2015年来华演出的外国现代舞中,最具影响力者当然是玛莎·格莱姆舞团专为此次中国巡演创作的《二十世纪三大艺术巨匠》,原因是该团2008年首次来华演出的最大宣传点,就是这个与画家毕加索、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并驾齐驱的“二十世纪三大艺术巨匠”的盛誉。这位现代舞宗师一生活了97岁差40天,创作了180部作品和一套以“收缩-放松”为原理的经典训练体系,培养了六代传人,而她在中国的直系传人只有台湾的游好彦先生,隔代传人中则有台湾的许芳宜和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辛颖。这台演出的结构非常考究,既涵盖了格莱姆的反战题材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体现了舞团近年来的崭新发展,并折射出她与毕加索和斯特拉文斯基之间的合作关系。

嘻哈舞这种颇受青年人喜欢的街舞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政府的资助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这类舞团更是在近年来登堂入室地进入了主流演出市场,而此次来京的法国“玩酷嘻哈舞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其演出的《根》则融合了黑胶唱片播放的音乐、环境编舞常用的沙发、桌椅、茶几、台灯等道具,但重点还是千方百计地炫耀了花样百出的街舞技术。

在2015年所有外国舞团的来华演出中,最令人不可思议,并且无法定义者当属意大利零重力舞蹈团的《神曲》!该团由多才多艺的意大利艺术家埃米利亚诺·佩里萨利所创办,《神曲》则是他的近作,并因其变幻多端的舞蹈意象与神秘莫测的视觉效果在国际舞坛上独树一帜,但令人捉摸不透的问题却只有一个:舞者们在空中翱翔或暂时定格的种种形象,是靠威亚悬挂起来的,还是用天梯支撑起来的?

欧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明刚

猜你喜欢
舞剧舞蹈
浅谈舞剧编导创作中的新颖与独特
百科全书舞剧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舞剧《瑞鹤图》剧照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