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让每一个孩子活泼泼地生长
——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STEM学习实施路径的探讨

2016-12-13 12:32魏娟娟
教育家 2016年44期
关键词:百草园融合情境

文/魏娟娟

深度融合,让每一个孩子活泼泼地生长
——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STEM学习实施路径的探讨

文/魏娟娟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成为教育界中最时髦的名词。但在标准化评测的当下,STEM教育与现行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冲突与矛盾,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类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地落地STEM教育?本文将分享与探讨我校在实施中的经验与思考。

2014年始,我校开展了针对STEM教育的研究。两年来,学校致力用创新的思想与手段编织学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生发展、管理评价的立体之网,力争通过这样的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大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度,完成向高品质学校的转型与飞跃。

融合学校办学理念,建构有鲜明学校文化特色的STEM课程体系

在实践STEM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坚持深度融合办学理念,形成了一套独具学校文化特色的STEM课程群:百草园的故事。百草园——我们学校的校园——一个充满丰富植物资源的生态环境。课程群的建构与开发突出了多元性、整合性、探究性和选择性,结合学校特色文化、科技传统及优势项目,将学生置身于“百草园”这个真实情境中,用对真实问题的探究串联起科学、数学、语文、综合实践等多学科的学习,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普适的校本课程到服务个别的拓展课程,丰富、多元、开放的课程群架起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通道,达成“让每一个孩子活泼泼地生长”的育人目标。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学习内容百草园探秘 植物科学探究校本课程动漫梦工场 定格动画空中花园 植物种植POWERTECH 仿生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奇思妙想打印室 3D打印班本课程 一树一世界 班级认养植物研究生本课程 一人一棵树 个人认养植物研究《百草园的故事》STEM课程群爱丢丢创意编程 Ardunio编程学习小小园艺师 园林植物种植、养护、园艺设计模术师 航模、车模、海模拓展特色课程

融合国家基础性课程,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

国家课程是STEM课程落地的最佳保障,在国家课程中渗透STEM学习能有效带动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

现有的国家课程教材中,蕴藏着大量可开发的STEM学习案例。深入开发这些案例并展开STEM学习,不但能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能通过研究性学习与动手实践的方式解决课内生成的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将课堂学习知识主动运用于到课外实践探究中。学生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通过内化以及迁移知识与技能,强化了学科素养,促进了核心素养的飞跃。如三年级语文《恐龙》一课,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了各种恐龙形态特征的描写,课后除了仿写以外,我们尝试让学生根据小组喜好及文中恐龙特征的描写,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恐龙并进行展评。本课学习结束,学生对恐龙的灭绝之谜产生好奇,课后教师提供了一组材料让学生通过建立模型对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阐述。建立模型之前,学生需要了解目前科学家对恐龙灭绝的观点有哪些,找到自己认为合理的观点,建立模型,撰写分析报告。原先单一、被动的学习任务变成了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在这样的学习历程中,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均得到了有效锻炼,学科素养得以升华。对知识的学习也从机械的记忆变成了活化运用。

在《恐龙》这个实例中,我们看到了STEM学习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式的转变 STEM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资料、与他人的互动,自主建构起知识与客观世界间的联系,而非单一的接受。

师生关系的转变 STEM的跨学科性注定要让教师摒弃传统教学中师者独大的模式,在STEM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用丰富的材料和非良构问题为学生搭建起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甚至,在教师并不擅长的某些领域,要与学生共同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评价方式的转变 STEM学习拓展了学习评价的维度,不再以记忆知识、模仿应用等为恒定标准评测学生,更加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知识的理解、高阶思维的运用、执行能力与合作能力的体现。评价者也不再只是教师,可以是同学、家长甚至是自我。

STEM学习与国家课程的深度融合,加速了教学方式、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的改变,凸显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

融合校内资源,开发可持续的STEM学习生态系统

建设学习实验室 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学校建设了多间学习实验室,将校园打造成为一个促进儿童知识建构、情境认知、概念转变和深度理解的学习支持环境。以微店为例,为了能够展示学生各类创新作品,激发他们创造的动机,学校专门建设了树娃娃微店。微店不仅是一个线上线下的销售点,还是一个情境化的学习场,以此真实的情境生发出各类丰富的项目化学习。在这样的学习历程中,学生能更加灵活地调用各门学科的多种知识以获得创新的问题解决方案,成就理论迈向实践、创意转为现实的创新学习。

结合情境教学 客观情境中的学习,能积极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引发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校园是学生无比熟悉的学习场所。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无疑是学生感兴趣、迫不及待想去解决的,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恰恰就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与此同时,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小主人意识,深化了他们对校园的热爱迁移,还使得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内化其中。

加强STEM教师培训 在STEM学习生态系统的建构中,教师是不

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能更好地落实学校的STEM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STEM学习体验,学校提供多样化培训机会,通过全员培训、跨学科教研等手段深化全体教师的STEM理论认识,提高在教学中运用STEM学习模式的意识。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建设了一支能满足校内STEM学习的教师团队。

融合校外资源,营造“三位一体”的STEM学习生态环境

我校在建构STEM学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社区的作用,通过社区志愿者的专业指导及各类平台的展示,弥补了校内资源的不足,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专业发展为目标携手大专院校、科研机构 学校依托中科院江苏省中山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东南大学的专家、学者资源,持续指导学校课程建设,并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做中学”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校外课程基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指导,确保了学校与前沿理论并进的进度,避免了实施中错误路径的产生,更为学生实践提供了专业化场所。

以“产学研”之道吸引知名企业学校通过成熟项目成果吸引国内知名STEM教育方案解决提供企业,开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合作,解决了学校人力、经费、技术方面的难题,通过“产学研”的融合,加速与推进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专业发展。

以亲子活动争取家长支持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但对于在标准化评测环境下的STEM学习,部分家长并不能理解,多数家长也鲜有支持学生的STEM学习的能力。为能赢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将许多课外亲子活动进行了STEM化的设计,借助项目学习争取家长对STEM学习的认识、理解与支持。如,在以往的传统节日学习时,学校会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一份节日宣传小报或者PPT。但经过观察,制作小报等传统方式已让学生与家长感到乏陈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的学习兴趣。家长面对这样机械的任务,也常有怨言,往往在网上搜索、拼凑素材,草草了事。对此,学校将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进行了任务驱动式地处理,创设两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如中秋桂花酒案例,学校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秋佳节将至,家家户户都有共饮桂花酒的习俗。但是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未成年人饮用酒精含量过高的饮品,你能在传统佳节来临之际制作一份适合儿童的低酒精含量的桂花酒吗?在这个富有挑战的问题引领下,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展开了对桂花酒制作这一传统习俗的研究,对酿酒技术进行了学习和探究。

在这样一个传统习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单是一瓶亲手酿制的桂花酒,更收获到了各学科的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家长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也能逐步认识和理解到STEM学习的精髓之处。通过长期STEM亲子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能意识到STEM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自觉自愿地加入STEM学习的志愿者中来。

深度融合丰富、多样化的校内外资源,营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良好STEM学习生态环境,给予学生跳出标准化学习模式的机会,创设高度自由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个性的生态系统中,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实现“活泼泼地生长”。

深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STEM学习环境,有效保障了学习时间,开创了创新的评价体系。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STEM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在STEM学习中思维方式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百草园”中活泼泼地成长为一名面向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

猜你喜欢
百草园融合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校里的“百草园”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融合》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