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堂书法作品

2016-12-14 08:59刘元堂
书画艺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好闻小辫子口音

刘元堂

托儿所在村西的一座老房子里。外面是悠长悠长的胡同儿,胡同里住着近十户人家。打开街门,是盖有篷子的过洞。穿过过洞,左拐经过狭小的院子,便进了家门。土炕被拆掉了。光秃秃的地面上,架起三块长木板,这就是我们的课桌了。

梅初次到我们班时,是一个初春的下午。阳光自逼仄的门缝中射进来,正好照在梅的身上。灰暗的屋子里,梅像舞台镁光灯下的演员,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像秋天树梢的苹果。两条油光的小辫子,一直垂到腰际。末梢各扎一根红颖颖的头绳儿,在墨绿色的棉袄衬托下,煞是新艳。她羞涩地站在那儿,眼睛瞅着地面,双手一会儿交叉,一会儿放在身后,不知放在哪儿才更妥当。来送她的爷爷与老师在门口嘀咕了一会儿,便离开了。梅被安排与我坐在一起。噫嘻,我闻到了一股好闻的雪花膏味呢。

晚上回家,妈妈告诉我:梅爸17岁从我们村到东北当兵,因表现优秀,首长将女儿嫁给了他。但两人结婚后并不幸福。离婚后,梅妈另嫁他人。梅爸只得将梅送回老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梅都是忧郁的。整天绷着脸儿,很少与我们来往。偶尔说话,也是很好听的口音,像广播里人说的呢。午休时,每位小朋友把自家里带来的麻袋,往地上一铺,便倒地而卧。梅的爷爷也为她准备了麻袋,但她坚决不用。困了,则伏在板子上睡一会儿,梅更是很少上茅厕。因为男女生的茅厕虽然是分开的,但中间只是一截矮矮的石头墙。调皮的男孩,比一比谁尿得远,谁尿得高。一股股热气腾腾的液体,在空中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弧,飞过墙头而到达另一边……

渐渐的,梅身上的雪花膏味儿越来越淡。终于有一天,这种好闻的气息,我再也闻不到了。而梅上课回答问题,已有一半用老家的口音。我们一起玩老鹰抓小鸡,一起打瓦儿,一起去河里抓鱼摸虾,一起去偷生产队的花生。梅的脸上,笑容多了起来,甚至她也说起了满口的脏话,用地道的老家口音。

村南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小树林中间,是一个地瓜窖儿。东、花、梅和我,经常在这里玩“过家家”的游戏。把瓦块儿堆起来当作土炕,捡来玻璃片儿当作锅碗瓢盆,用泥巴捏一个小人当作孩子。花是东的老婆,梅是我的老婆。我和东有时要出去打猎和拾柴,花和梅则在家照顾孩子……

小学三年级,老师在讲台上念我的作文:“她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像秋天树梢的苹果。两条油光的小辫子……”我偷偷地瞅了瞅梅。她大概察觉到了我的眼神,一朵红云立即飞上了脸颊。

村里的小学只有四年级。五年级,我们便要翻过一座大山,到邻村就读。崎岖而陡峭的山路,两边是黑压压的山峦,或秋天长满玉米的农田。山上会有吃人的狼,会迷惑人的豼子。夏天的暴雨,冬天的大雪,早起晚归的上学路,无疑是恐怖而艰辛的。男孩和女孩似乎并不来往,他们各自结伴而行。梅与花儿往往走在一起。而身后两三百米,肯定有几位男孩。男孩中间,肯定有我。

后来,梅爸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梅妈要把梅接回去。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天似乎要塌下来了。那天莫名得冲动,作为班长的我竟然一锤打碎了教室的玻璃窗。那天放学后,我和梅故意慢腾腾地走在队伍的后边。后来,路上只有我们二人。我大胆地拉住梅的手,她并不回绝。梅的手绵软,但手似乎出汗了,凉凉的。我的心蹦蹦跳,梅的心也蹦蹦跳。那天没有一丝儿风,甚至连一只鸟鸣都没有。我听到了田地里麦芽拔节的声音,苹果花开的声音,草儿发芽的声音。

临别时,她塞给我一支黑色的自来水笔。笔帽中塞了一个小纸条——“军:祝你的字越写越好!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梅”—那支钢笔是梅爸留给她的。

后来,再没有梅的任何消息。我去问过梅爷爷好几回,老人家都伤心地摇摇头。前几年,梅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

在北京,在杭州,在济南,在南京,我会冷不丁地看到一个像梅的入。但理性很快告诉我,她不是梅。

梅的孩子,应该上高中了。不,如果她结婚早,孩子就该上大学了。

猜你喜欢
好闻小辫子口音
幽香如故
法国立法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你说话的口音反映出什么?
小辫子
卖水的小女孩
好闻的颜色
花香旋律
尾巴和小辫子
陌路相逢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