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健康教育对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2016-12-14 02:21李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32期
关键词:炎症性病患者差异

李莉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二部呼吸消化内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探讨健康教育对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李莉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二部呼吸消化内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提供可靠的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的佳木斯中心医院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中符合条件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常规护理及教育,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电话追访2周1次,进行3个月),干预后的3个月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估。结果①A、B两组在进行干预前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进行干预3个月后,A组较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有所提高(P<0.01);B组3个月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生活质量总分为(212.33± 18.14)分明显高于B组(197.24±1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中的情感、社会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及干预前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BD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IBD患者的生存质量。

炎症性肠病;疾病护理;健康教育;生存质量评分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IBD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由于病程迁徙,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通常较长,且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状态,社会能力等均会受到疾病的影响。为了探究健康教育对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该次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40例患者,通过对该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追访(电话追访2周1次,进行3个月),加强患者的疾病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佳木斯中心医院消化科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为:患者年满18周岁,且详细知情并取得知情同意书;患者意识清醒,有自主沟通能力,能够按要求并及时参与电话追访完成问卷;患者经病理或其他检查诊断结果为IBD,已排除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或精神疾病等;既往未曾接受IBD疾病系统的健康教育,并排除并发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及其他对生存质量有着严重影响的疾病。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8~79岁,病程0.5~2年;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0~75岁,病程0.4~2.3年。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将选取的符合条件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即A、B组,在患者好转出院后,只对A组(实验组)进行干预即健康教育(电话追访2周1次,进行3个月),电话追访内容包括疾病的基础知识、按时服药、注意饮食休息、心理等。干预后的3个月后对A、B组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估。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和心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药物指导,休息与运动指导,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告知出院后应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疾病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床边个别指导,1次/周,每次不少于30 min。当健康教育结束后应要求患者当场复述宣教内容,及时给予补充指正,下周宣教时应要求患者复述上周健康教育重点。根据患者在饮食,药物,运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书面IBD健康教育材料,出院时给予宣教,复诊时再给予指导。出院后每月进行1次电话健康教育随访。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会产生悲观,失望,痛苦,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病情,护士应给予个性化的干预和疏导,引导和鼓励患者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稳定患者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治疗信心,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1.4生存质量评估指标

该次研究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问卷,给予两组患者不同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生存治疗测评。问卷内容包括调查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4各方面,每一方面的问题数量不等,每个问题共有7个选项,第一个选项程度最重,依次减轻到第7个选项。总分范围在32~224分,分值越大其生存质量就越好,且170分为临床缓解的最低界限值[1-3]。

1.5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 13.0系统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进行干预即健康教育(电话追访2周1次,进行3个月)后进行IBDQ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效果,见表1。

表1 各组IBD患者生存质量的水平比较[n=20,(±s)]

表1 各组IBD患者生存质量的水平比较[n=20,(±s)]

组别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分对照组(n = 2 0)观察组(n = 2 0)t值P值6 4 . 9 1 ± 5 . 5 2 5 9 . 4 2 ± 6 . 0 3 4 . 2 4<0 . 0 1 2 9 . 9 7 ± 3 . 5 0 2 7 . 0 5 ± 3 . 7 3 3 . 6 1<0 . 0 1 7 2 . 3 3 ± 8 . 2 1 6 5 . 4 0 ± 6 . 4 5 4 . 1 9<0 . 0 1 3 8 . 9 7 ± 4 . 1 2 3 5 . 2 1 ± 3 . 4 5 4 . 4 3<0 . 0 1 2 1 2 . 3 3 ± 1 8 . 1 4 1 9 7 . 2 4 ± 1 9 . 2 1 3 . 6 1<0 . 0 1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41.2±4.1)h,平均住院时间(7.1±1.6)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首次排气时间(h)平均住院时间( d )观察组(n = 2 0)对照组(n = 2 0)t值P值4 1 . 2 ± 4 . 1 6 0 . 4 2 ± 3 . 4 2 2 . 8 2<0 . 0 1 7 . 1 ± 1 . 6 1 3 . 4 ± 2 . 2 1 4 . 6 5<0 . 0 1

3 讨论

IBD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及民族差异,以北美、北欧最高,亚洲较低。近年来,IBD在世界范围发病率有持续增高的趋势,我国尚无流行病学研究报道[5]。我国UC较CD多,但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6]。IBD发病高峰年龄为15~25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确,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炎症有关[7]。据马洁,何成玉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0.2±2.8)d,首次排气时间为(3.8±0.8)d,FTS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6±1.2)d,首次排气时间为(2.8±0.2)d[8],通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IBD的患者在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有助于提高。这正与该实验结果中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为(212.33± 18.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7.24±19.21)分相符合。IBD患者进行干预后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B组(对照组),且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为(41.2±4.1)h,对照组为(60.42±3.4)h,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1±1.6)d,对照组为(13.4± 2.2)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证明,患者不仅受疾病影响,其因疾病产生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的病情也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护理中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还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强化干预。加强心理疏导、充分调动社会支持,做好营养支持和功能锻炼指导,缓解其疲乏虚弱症状,从而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均应卧床休息,缓解期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指导患者合理选择饮食。嘱患者坚持治疗,不要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9]。

在电话追访中,内容包括疾病的基础知识、按时服药、注意饮食休息、心理等。有利于患者对疾病的深刻认识,能更好的积极配合治疗,合理饮食、休息,及时调整用药等,从而提高IBD患者的生存质量[10]。

综上所述,该研究得出对IBD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IBD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由于该实验的患者选取、样本的数量有限,导致了该实验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王华芬,马燕,吕敏芳,等.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2(3):163-165.

[2]徐婵,应小小,徐平珍.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3,10(1):989-991.

[3]刘振邦,周薇,胡石奇,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1,1(4):90-92.

[4]朱迎,林征,丁霞芬,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知识与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1(2):66-70.

[5]葛亮,林宾,田瑞.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3):3416-3418.

[6]孙晋洁,翟晓峰.心理社会因素与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30(8):4695-4700.

[7]陈凌华,黄雪竹,赵慧,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4(6):3945-3949.

[8]关玉霞,尤丽丽,赵艳伟.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2):137-141.

[9]杨霞,刘华平.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2(6):106-108.

[10]李晓婷,刘云,任建安,等.克罗恩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1(4):70-75.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IBD Patients

LI Li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Gastroenterolog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musi City,Jiamusi,Heilongjiang Province, 154002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IBD patients and provide reliable experience for the future clinic.Methods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musi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educa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elephone follow-up once two weeks for three months),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fter three-month intervention.Results①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②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group A was improved after three-month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P<0.01),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group B had no obvious improvement after three months or so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nd the quality of life total score in the group A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212.33±18.14)vs(197.24±19.21)](P<0.01).③The emotional and social scores i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group A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B and in the group A before interventi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IBD patients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m.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Disease nursing;Health education;Quality of life score

R19

A

1672-5654(2016)11(b)-0055-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2.055

2016-08-12)

李莉(1971.9-),女,黑龙江宝清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炎症性病患者差异
相似与差异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