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境激活课堂

2016-12-14 12:10陈家宝
湖南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创设利用方案

陈家宝

利用情境激活课堂

陈家宝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一、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蕴含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星期五下午,接到紧急通知,晚上7点30分各班在教室召开家长会,要求各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不巧班里刚刚调整过座位,还没来得及画座位表,请问: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描述自己的座位情况,以便你的父母能准确、快速地找到座位?由此引出有序实数对和坐标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所熟知的身边事例,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还可以提升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利用数学史实创设情境

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穿插和引用这些材料,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教学实数这一章时,教师如何引入无理数这个概念呢?我们可以通过一则数学故事来了解: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度量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长度是一个无理数)。这一不可度量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竟遭到沉舟身亡的惩罚。然而,真理是淹没不了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真理献身的学者,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教师在课堂适时地结合数学史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还可以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三、利用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成长期,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将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例如,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高不可攀的大树的高度,可以尝试进行如下的探索。

活动1:根据自然科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请学生们设计一个测量方案。

活动2:可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皮尺1根,教学用三角板一副,长为2.5米的标杆1根,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俯角的仪器)一架。请你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设计可行的测量方案。要求:(1)写出你选用的测量工具;(2)简单地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3)根据你的方案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出树的高度;(4)你能设计多种方案吗?

这种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用教师动员,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得到了很多优秀的测量方案。这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单位:永顺县灵溪镇勺哈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创设利用方案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烂脸了急救方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