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青龙山下崛起“紫色经济”——盖州市陈屯镇葡萄标准化生产见闻

2016-12-14 02:10
吉林农业 2016年22期
关键词:青龙山盖州市镇里

辽青龙山下崛起“紫色经济”——盖州市陈屯镇葡萄标准化生产见闻

这个秋季,位于青龙山下的盖州市陈屯镇的底色是紫色的。日前,在陈屯镇道路两边地带可以看到,连片的葡萄园绵延几公里。在地头接近公路的地方、路口、村口,堆着许多刚采摘下来的优质葡萄,果农们忙着选果、装筐、过秤、收款……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陈屯村马屯村民组果农罗增利一边采摘葡萄,一边还不停地接打电话,忙着葡萄的销售。“今年行情比去年好多了,这地里都是巨峰葡萄,这一串就能有小二斤,按3块一斤算,就能卖5块多。”罗增利说,他家里种了8亩地葡萄,亩产四五千斤,每亩收入能达到万元左右。

陈屯葡萄完全按照标准化种植,名声在外、销路好,再加上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陈屯葡萄”不仅在国内市场久负盛名,而且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在镇技术员尹文东家的果园里,他一边拿起剪刀剪下一串葡萄,一边从兜里拿出一元钱的硬币放在葡萄上说:“这葡萄果粒比硬币还大。”

尹文东过去只是村里的普通果农,如今在村民的眼中,他还有个身份——“大学生”。原来,懂技术、爱专研的尹文东在4年前,主动报名省第二批“送农民免费上大学”培训课程,在沈阳农业大学学习3个多月。返乡后,他就被镇里聘请为葡萄种植技术员,负责指导全镇葡萄标准化种植技术。

“有了金字招牌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仅停留在招牌上面,还要有具体的措施来支撑招牌的影响力。”陈屯镇副镇长韩显武介绍说,陈屯镇有30多年种植葡萄的历史。全镇80%以上的农户从事葡萄种植。一开始因为技术不成熟,效益不算好,近年来镇里和相关部门不仅积极帮助果农协调贷款,还利用电视等媒介宣传科技知识,聘请专家和农艺师开展科技讲座。镇里还建立巨峰葡萄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生产。果农们屏弃传统的葡萄种植模式,从每个枝条留几串葡萄、肥料选择到什么时候打药、用药剂量、次数完全按照标准化生产。“比如说葡萄这个叶犯什么病了,打什么药,提前告诉你;今年什么价格,也能帮着提前给你预判。特别是聘请农技师,有什么虫害、病害,提前告诉老百姓,这对老百姓帮助特别大。”罗增利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陈屯镇还活跃着一支由300多人组成的水果经纪人队伍,通过他们把每年6万余吨的葡萄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吴中豪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从4月份开始,他所在的恒久果业有限公司就开始大量收购葡萄,到现在旺季时,每天能销售4个集装箱,200余吨,一年销售量达到3万余吨。这些经纪人带动了陈屯镇及周边乡镇5万户农户的葡萄销售。吴中豪说:“我们的客商回去一说是盖州陈屯葡萄,市场上特别认可,这就是多年来形成的品牌优势。”

为支持果农发展葡萄产业,近年来,陈屯镇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建蓄水池、修水库、打深井。原本荒废的近5000亩山坡地,现在变成了摇钱的葡萄园。韩显武介绍说,今年陈屯镇3万亩葡萄产量预计达到6万吨左右,按照每公斤5元的价格算,全镇仅葡萄生产一项收入就达到2亿元,人均收入近万元。

猜你喜欢
青龙山盖州市镇里
方义华
宁夏青龙山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好好镇里的“不”
孤 学
On“TheBeltandRoad”fromthePerspectiveofaSenior HighSchoolStudent
灰色关联法在盖州市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及PSR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卡卡镇里的小彩蛙
树林
盖州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为孩子织起一张“安全网”:记盖州市鼓楼办事处兴隆社区网吧义务监督员牟仲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