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传统型农耕农业说“再见”

2016-12-14 02:10
吉林农业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大连市产值农场

大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传统型农耕农业说“再见”

过去的五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大连市农业产业结构也在快速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也给大连市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由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农业转向都市型现代农业,曾经传统的农民不仅实现了“买房买车”的目标,更是摸索出了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买车盖房供儿上大学生活有奔头

讲述人:魏连富(旅顺口区长城街道周家村村民)

魏连富今年57岁,和妻子都是当地的农民,在种蔬菜大棚之前,夫妻两人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但是那个时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尽管每天不停地干活儿,可是每年都剩不下几个钱,家里的花销总是捉襟见肘。

几年前,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和妻子干起了两个蔬菜大棚,正是这两个蔬菜大棚,让他们家的日子开始好过起来。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们家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现在,他不仅买了卡车,还盖起了新房,儿子和女儿也都很争气,大女儿大专毕业后在大连市内工作,小儿子正在念大学,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和妻子现在的生活太有奔头了。

魏连富说,在种植蔬菜大棚之前,他们夫妻就是种地,种玉米等常规作物,春夏的时候,也在露天的菜地里种一些蔬菜,然后拿到附近的菜市场去卖,尽管那个时候,夫妻俩很辛苦,但是每年只能有不到2万元钱的收入,除了供两个孩子上学,再加上自己家的花销,每年基本都是捉襟见肘。五六年前,当地政府开始引导建设设施农业,他们夫妻就下决心建了蔬菜大棚,当时建设2个蔬菜大棚,投资了20多万元,夫妻俩还借了不少外债,当时觉得压力很大,担心还不上。没想到,这几年政府的政策和服务越来越好,他们的蔬菜大棚盈利也越来越稳定。他们的两个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占地4余亩,每年产三茬蔬菜,年产量6万~7万斤蔬菜,年收入达到8万余元,每年的净利达到6万余元。魏连富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两人现在只管种植好蔬菜,因为销售的问题,他们不用担心,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将他们的销售都包了。原来,几年前,周家村成立了绿缘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的股东就是村里的农民,魏连富就是合作社的社员,他种植的蔬菜通过这个合作社流向市内的各大批发市场,这个合作社减少了他们销售的后顾之忧。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奔往致富路

讲述人:刘志杰(旅顺日源家庭农场主)

大连市旅顺日源家庭农场,坐落在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韩家村,也是大连市的首个家庭农场,占地面积为105亩,日源家庭农场特色是“多种经营”,其中果园70亩、玉米地35亩、1个饲料场、1个兽药店、1个千头生猪饲养场、1个屠宰场,3台农机具、2辆运输车,果园里有1000多只鸡、鸭、鹅。家庭农场主刘志杰介绍说“独具一格”又相互依存,运转方式看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条——将玉米地产出的粮食加工成饲料,用饲料来喂猪,猪粪用来喂果树,给玉米做底肥,可谓是粮丰、果甜、猪也肥。农场还注册了“臀源”牌猪肉商标。整个过程不仅使家庭农场注入了工业化的理念,还有商业化轨迹,推动了家庭农场的生态化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和实践,家庭农场发展很快,已有雇工12名,年产值1200万元。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旅顺口区三间堡街道的刘志杰踩住了时代鼓点。当年3月20日,她就登记注册了大连第一张“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由此成为全市首位身份明确的家庭农场主。现在,刘志杰家庭农场出产的猪肉和鸡蛋拥有自有品牌——臀源牌,在镇里还有专卖店;她还经营一个兽药店,为家庭农场里的猪、羊、鸡、鹅等提供兽药……“我们一家三口全都扑在这个家庭农场上,农忙时最多还要雇20来名临时工。”刘志杰告诉记者。

这几年,该家庭农场的机构健全了,一条产业链也逐步形成。“大田玉米以及果园落果、杂草等给猪、羊、鸡、鹅等作饲料——猪粪和鸡粪等给果园和大田作物提供肥料——出栏的农家猪自家屠宰、分割、包装——猪肉、鸡蛋等都有自有品牌,在自家专卖店里售卖——兽药、饲料能够自我提供——各种经营所得再投入到家庭农场里……”刘志杰一边说,一边慢慢梳理思路。经过这两年的尝试和创新,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竟能延伸出如此多的产业支点,恐怕连刘志杰及其家人都感到吃惊。

过去五年,全市每年新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

从大连市农村经济委员会了解到,截止到“十二五”期末,大连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95.2亿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67元,增长8.3%,增幅连续9年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实现农产品出口额33.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0.5%和5%,其中水产品出口额突破20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近一半来自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市民“菜篮子”实现了四季均衡供应,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产品产值的比值达到3.1∶1,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过去五年,大连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让农民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在确保粮食生产面积400万亩、稳定总产量30亿斤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科技等比较优势,积极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十二五”时期,全市每年新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全市设施农业生产面积已达到100万亩,产值突破100亿元。建设蔬菜生产基地20个,蔬菜产量达到220万吨以上,有效提高了蔬菜供应水平。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建成海洋牧场110万亩,创建市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场369个,海水养殖规模达75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40万吨左右,其中海参、鲍鱼等海珍品产量达到5.6万吨,实现产值86亿元。积极推进畜牧标准化养殖,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330个,全市畜禽标准化养殖水平达到87%,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15万吨以上。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创建标准化果园177万亩,全市优质果树面积达到256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170万吨左右,其中苹果、大樱桃、蓝莓、油桃等名优特色水果占80%以上,产值占水果总产值90%。做大做强花卉产业,以蝴蝶兰、大花蕙兰、百合等名特优品种为重点,建成6大花卉园区和7大规模化生产基地,花卉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90%,建成蛋鸡、肉鸡、高档肉牛、大樱桃、蓝莓、加工黄桃和海参、扇贝、鲍鱼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地产水产品、水果、蔬菜和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90公斤、342公斤、432公斤和199公斤,其中水产品、水果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首位。

猜你喜欢
大连市产值农场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农场假期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农场
一号农场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