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研究

2016-12-14 19:31邵光芹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有效性

邵光芹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研究其过程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转变相关人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多方面,提出了中小学教育中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的实现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

一、前言

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其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的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方法保障中小学教育整体理想效果的取得。

二、概述

随着信息全球化迅猛发展,知识经济主导整个社会,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继而发展,一大批现代化教育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也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我们的教材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种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这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也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协作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因此单纯的传统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课堂。那么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成了教育界人士关注的问题。为此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下,教育部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该项目培训、考试、认证,环环相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目前我县正处于组织中级层次的培训阶段。

三、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教师意识不强”这一观念上的认识不足。

目前,教育观念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关键,尤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推动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尽管有许多学校较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并且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只重视信息设备的引入,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教育的特色。

2.“技术至上”主义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南国农教授就明确指出:“电化教育姓教不姓电”(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信息化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教育,其支撑的基础是技术,技术要在相应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才能发挥更高的效能。我们很多教师把教育媒体等同于信息化教育,从而导致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技术、轻理论”现象(这个问题是制约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上位问题,它直接决定了其它相关误区和瓶颈的解决),使信息化教育落入了“唯技术论”、“技术至上”的窠臼,延缓了信息化教育实现的进程。

3.教师素养不足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教师不仅要了解教育技术理论,还要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媒体,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而不是实行“电灌”甚至“电灌”加“人灌”的“人机共灌”的“新技术”和“新手段”。

4.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短缺,且其中多数教师是从其它学科转行的。有些信息技术教育课老师虽然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但却对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学与教的理论缺乏了解,无法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能在教学中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国际互联网搜索、检索所需信息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总之,能满足信息化教育所需要的具备专业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等条件的教师数量不足将严重影响着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实现、普及与提高。

四、中小学教育中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的实现措施

通过对目前影响我国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的因素及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要增强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还应采取一些措施。

1.转变相关人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育技术并非只是单纯的物质技术,它更重要的是设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或方法。中小学教师大多数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往往不是自己所需求的。教师要突破自己的传统习惯,成为自己学习的设计者,利用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工具有意义地探索自己所需求的知识,如通过与同事交谈、与专家会话等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由多个学习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交流、沟通并共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间对于教育技术的对话、互动、交流,通过接受、分享他人的观点,产生思考和批判,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校长也应该融入到共同体的学习中来,并鼓励教师们积极探索、相互促进并分享教育技术应用的经验。

3.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目前我国培训的方式应该多样化,为学校领导者提供相互研讨、协作的机会,促进培训效果的真正实现。另外,为了促进教师有效应用教育技术,就需要从影响教师的“内部因素”和“直接外部因素”入手,即教师的认识和态度、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良好的支持和有效的激励。在培训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地区以及教师的个性特征进行培训。而且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种培训方式,例如使用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并为教师日常所遇到的问题排忧解难。

4.建立激励机制

外部管理者的激励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与职称评定、奖金发放等教师关注的权利和利益挂钩,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积极自主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各项活动。对中小学现有的电教人员或技术支持人员在人事编制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对技术支持工作进行量化并给予充分的认可,或参照发达国家的管理机制,设立单独的职称系列。

5.构建有效的支持环境

目前教育技术的应用项目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所以要保证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关键是要提高资源的质量和使用的效率。在学校当中创设良好的教育技术学习氛围,使学习走进教师的生活。教师通过在Blog上写课后小记、随笔等形式,体会和反思自己使用教育技术的情况。也可以创建虚拟学习社区(如QQ群、Blog群等),为教师的交流、学习和共享创造机会,激起教师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对强中小学教育中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应该加强对教育技术应用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并注重其具体实施过程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廖志平,陈森.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之初探[J].中国教育装备.2014(03):88-89.

[2]金丽霞.建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师资队伍[J].现代远程教育.2014(10):115-116.

[3]刘俊强.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50-52.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