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理 再现西洞庭湿地美景

2016-12-14 10:20周建梅
林业与生态 2016年7期
关键词:汉寿县洞庭湖围栏

周建梅

初夏,乘船入西洞庭湖。朝晖已涂抹湖面,波光粼粼间不时跳跃着泛舟的渔民、过往的船只。浅洲滩涂上,牛儿悠闲自得地吃着水草,牛背鹭在牛背上栖息,白鹭在林梢间翻飞隐没。

外人难以想象,今日是这样一幅美景,昨日是一片何等乱象。

“造林、养殖、挖砂、电鱼、毒鸟是典型的湖区‘五乱”。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这样总结当年的场景。

1998年以来,随着推进全国血防“兴林抑螺”项目、常德市“五个百万亩”(其中包括造杨树林6.66万公顷)项目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倡导,湖区群众积极性上涨,纷纷抬垅造林。西洞庭湖湿地河湖洲滩内造林迅速突破0.46万公顷,滩涂湿地渐渐变成了水上树林。

为追求经济利益,2006年,湖区开始从江浙一带引进围栏养殖大闸蟹并迅速发展。2008年新增围栏 0.17万公顷。2010年外洲围栏已超0.37万公顷。至2011年,外洲非法围栏天然湖泊38处。同时,保护区内电打鱼、炸鱼、迷魂阵等违法捕捞现象随处可见,采砂、毒鸟等现象十分猖獗。

社会化船只在湖里来回穿行,作业繁忙。渔民将大型机械化拖网沉到湖底,来回反复拖行捕螺。围栏养蟹的湖底,水草被蚕食殆尽。鱼类生存繁衍的家园受到严重破坏,鱼儿越来越小,越冬的鸟儿也越来越少。再这样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次汇报和争取下,2009年、2010年,汉寿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两个关于河湖洲滩专项整治的《公告》,2011年,汉寿县政府颁布《湖南省汉寿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不仅为西洞庭湖湿地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保障,也使保护区的“一区一法”工作走在前列,并在全省推广。

与此同时,2010年,保护区开始启动“拆违”——拆除养殖围栏,并制定了典型引路、自拆、强拆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现有的0.46万公顷杨树林,也明确规定成材后必须及时砍伐,不允许再栽种。所有挖砂船只及捕捞设备全部上缴,实行“船靠码头人上岸”。

“这些政策都关系到了湖区5000多渔民的切身利益,执行起来难度大。比如拆违,通过给予养殖户补助,前两步仅完成1/3的拆围任务,不得已实施强拆。在强拆中,面对小利益团体用船撞、用鸟枪打、用汽油瓶烧、无理上访直至威胁打击报复等尖锐矛盾,县委、县政府统一思想,顶住压力,坚决拆除,绝不退缩。”汉寿县分管农林副县长余习琼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据统计,仅2010年—2014年,保护区打击处理非法捕捞案件70余起,拆除湖中非法围栏、围网30多万米,查封非法采砂船35艘,清除竹桩、木桩30多万根,清除杨树林0.2万公顷,恢复退化湿地0.53万公顷,为东亚越冬候鸟在西洞庭湖越冬创造了安宁的栖息、觅食环境。

“九龙治水”一直是不少保护区面临的困境。在推进治理中,保护区先后在“联合执法、委托执法和公安执法”三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和尝试。2014年,全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唯一的一家公安机构——汉寿县公安局保护区派出所成立,有效打击了保护区内乱捕乱猎的违法行为。在前期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2015年7月,争取到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在西洞庭湖保护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赋予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区范围内独立行使林业、农业、环保、水利、国土、交通等8个部门行政处罚权,从根本上改变了湿地类型保护区“九龙管水、无龙牵头”的局面。

通过多方强强联合,近年来,保护区先后查处危害野生动物案件22起,收缴猎枪、鸟铳22支,处理当事人82人,各类破坏湿地鸟类资源案件查处率100%。特别是去年1月19日,保护区派出所经过长达3个月的缜密侦察,破获一起重大“毒鸟案”,抓获嫌犯8名,收缴被毒杀的野鸭48只、小天鹅3只,8名嫌犯受到依法惩处,在当地形成巨大震慑力。

人给水让路,水给人活路。

在严格管护的同时,保护区还积极探索、完善社会化管理机制。通过创新政府统管、部门配合、乡镇协助、局社共建、协会引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新机制,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迎来了崭新局面。

保护区周边线长面广,周边居民素有违法捕捞、捕杀候鸟、敞放畜禽等习惯,湿地保护面临巨大威胁。2015年,管理局主动争取县政府支持,将周边乡镇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县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使保护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各乡镇在周边沿线建立起6万余米护栏设施,保护0.26万公顷芦苇草滩免遭禽畜践踏。

青山垸是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局社共建的成功范例。2010年,保护区管理局与青山垸社区渔民共同制定《青山垸社区共管方案》。根据《方案》,在不破坏青山垸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护区允许社区渔民在青山垸从事生态水产养殖,共同保护水生态环境。为此,青山垸还成立有机鱼养殖合作社,专门生产有机鱼。

“目前,垸内700公顷有机鱼养殖面积,有青、草、鲢、鳙鱼等20多种鱼类水产品,不施化肥、饵料,产量是以前的5倍,价格也高得多,渔民从过去一味追求经济型养殖转为渔业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并重。”青山垸社区前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唐代钦说。目前,青山垸有机鱼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有机认证,成为国内知名的水产品品牌。青山垸的渔民也从破坏者变成了保护者,积极主动实施“蓄水、留鸟、护鸟”工程。

渔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2015年10月,汉寿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成立。一年时间不到,现已发展会员385人,其中70%的会员是附近的渔民主动入会。协会主要开展监督、宣传、劝导、救助及湖面垃圾清理等工作。“每年我们要义务帮助撤除围网近2万米。”60多岁的老渔民、会长袁术华介绍。附近的汉寿县岩汪湖镇中学也被列为保护区湿地教育示范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湿地、候鸟保护和宣传。

如今,西洞庭湖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有湿地植物414种,鱼类11种,鸟类205种,其中越冬水鸟90种,占全国水鸟种类的33.1%,是越冬候鸟的重要聚集地。位于西洞庭湖的我国首个民间黑鹳保护站,去年监测到78只黑鹳在半边湖区越冬,创下洞庭湖越冬候鸟迁徙路线上黑鹳数目的新纪录。水清草绿、鸟多鱼畅、湖美人和的崭新西洞庭,也渐渐成为人们冬季观鸟、夏季游湖、生态休闲的好去处。

猜你喜欢
汉寿县洞庭湖围栏
汉寿县中心幼儿园
TBS围栏灭鼠技术
洞庭湖
常德汉寿县首届中小学机器人竞赛落幕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电子围栏系统在水厂中的应用
好一个洞庭湖
浅析堤垸内江内河水利规划与治理——以湖南省汉寿县沅南垸沧浪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