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术后鱼精蛋白致气道反应的比较分析

2016-12-15 07:57朱永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室间隔体外循环先天性

朱永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0)

室间隔缺损术后鱼精蛋白致气道反应的比较分析

朱永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术后鱼精蛋白引起气道反应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直视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非体外循环组(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各130例,对比两组术后对鱼精蛋白引起气道反应情况。结果 非体外循环组术后气道反应的发生率及气道压水平明显高于体外循环组。结论 鱼精蛋白气道反应难以预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非体外循环手术后使用鱼精蛋白的患者需密切注意其气道反应情况。

室间隔缺损;鱼精蛋白;气道反应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25%~40%,目前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纠治手术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且手术方式较多,包括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以及经皮介入封堵术,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这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均需要进行肝素化,为减少术后出血,术后常规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本研究分析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纠治术后对鱼精蛋白的过敏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6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床诊断标准。其中男104例,女156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4.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及非体外循环组,各130例。体外循环组中,男58例,女72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3.9岁。观察组中,男46例,女84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4.2岁。

1.2 手术与治疗方法。体外循环组:全麻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根据体质量,1∶3肝素化(1 kg体质量:3 mg肝素钠),复跳后常规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2~3 μg/(kg·min)]辅助,停体外循环后使用鱼精蛋白按肝素与鱼精蛋白1∶1.25量中和肝素,记录注射鱼精蛋白过程中以及注射完鱼精蛋白5 min内有无气道压升高,术中患者潮气量10 mL/kg。

非体外循环组:全麻下在心脏彩超辅助下行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根据体质量,1∶1肝素化(1 kg体质量:1 mg肝素钠),封堵成功后使用鱼精蛋白按肝素与鱼精蛋白1∶1.25量中和肝素,记录注射鱼精蛋白过程中以及注射完鱼精蛋白5 min内有无气道压升高,术中患者潮气量10 mL/kg。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出现气道压升高的患者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体外循环组有25例出现气道反应,表现为鱼精蛋白近注射结束时或注射结束5 min内出现气道压升高;非体外循环组有108例出现气道反应,气道压升高时间与体外循环组相似,气道压升高程度较体外循环组高,P<0.05。以上出现气道反应患者均及时给予激素、钙剂以及辅助呼吸等对症处理,未引起血压下降的情况,10~15 min后气道压渐

恢复至给鱼精蛋白前水平。见表1和表2。

表1 比较两组术后出现气道反应的差异

表2 比较两组术后出现气道压力变化的差异

3 讨 论

鱼精蛋白是一种富含精氨酸(大约67%)的多阳离子、强碱性多肽。商品鱼精蛋白是从雄蛙鱼的生殖腺中提取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00道尔顿。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术中肝素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如心血管外科、肝脏外科等领域。鱼精蛋白作为肝素唯一的拮抗剂,在外科手术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逐年上升的毒性反应发生率不容忽视,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有的以心血管反应为主,有的以肺、肾水肿、皮肤表现为主,有的则以血液系统病变为主;以呼吸系统反应为主的患者,常表现有憋喘、呼吸困难、发绀,甚至导致非心源性肺水肿[1]。体外实验证实,鱼精蛋白可刺激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和心脏、皮肤、滑膜内(除了肺)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且此效应呈浓度依赖性[2]。故本研究中出现的气道压升高考虑与鱼精蛋白毒性反应引起补体激活,以及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等,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气管痉挛有关。

本研究中出现非体外循环组使用鱼精蛋白后气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组,且反应较剧烈,其可能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是体外循环患者血液转流过程中,全身炎性反应已经启动,参与启动炎性反应补体系统、肥大细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已经激活,以致体外循环结束后其对鱼精蛋白反应敏感性降低,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多巴酚丁胺,多发酚丁胺是选择性β1受体激动剂,但也具有弱的β2受体激动作用,故体外循环组术后对鱼精蛋白气道反应率低,可能与多巴酚丁胺对β2受体预激动有关[3]。

本研究提示对于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非体外循环术后鱼精蛋白引起气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术后鱼精蛋白气道反应发生率,故术后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时,对非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心患者应更加谨慎并应随时做好处理严重气道反应的准备,防止因严重的鱼精蛋白气道反应造成严重后果。

[1] Brooks J.Non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immediately following rapid protamine administration[J].Ann Pharmacother,1 999,33(9):927-930.

[2] Vollmar B,Conzen PF,Habazettl H,et al.Heparin-protamine reactions in pigs:role of oxygen free radicals[J].J Appl Physiol,19 93,74(4):2412-2419.

[3] 方万香,何庚戌,陈连武,等.心脏手术鱼精蛋白过敏反应的治疗经验[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0,8(1):39-40.

Analysis of Airway Reaction Induced by Protamine after Repair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ZHU Yong-ping
(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 Union Hospital,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airway reaction induced by protamine after pump and off-pump surgery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Methods The research retrospects 260 cases of congenit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irway reaction and the change of airway pressure induced by protamine.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irway reaction and the change of airway pressure in the off-pump surgery group is higher than the pump surgery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irway reaction induced by protamine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Ⅰt’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airway reaction after off-pump surgery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rotamine; Airway responsiveness

R654.2

B

1671-8194(2016)32-0006-02

*通讯作者:E-mail: 271689370@qq.com

猜你喜欢
室间隔体外循环先天性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体外循环教育和人材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