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16-12-15 07:57郭艳风周红艳韩芳毅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分型淋巴结

郭艳风周红艳韩芳毅

(1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郭艳风1周红艳1韩芳毅2

(1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目的 探讨分析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乳腺癌患者分子生物学指标PR、ER、HER-2、Ki-67等的测定结果和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和淋巴结未转移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组PR、ER阳性表达率明显较低(P<0.05),HER-2、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较高(P<0.05);和肿瘤大小的关系:和肿瘤<20 mm的患者相比,肿瘤>20 mm的患者PR、ER阳性表达率明显较低(P<0.05),HER-2、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较高(P<0.05);PR、ER和HER-2、Ki-67的表达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PR、ER、HER-2、Ki-67等的表达变化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的提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大小作为传统的乳腺癌临床分期,在预测肿瘤复发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很有价值的临床预后指标[1]。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乳腺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分子生物学指标逐渐适应肿瘤学研究的发展需求[2],主要包括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基因(HER-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等。这些指标不仅可以将乳腺癌进行分型,而且还可以对乳腺癌预后判断及预测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依据,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80例乳腺癌患者PR、ER、HER-2、Ki-67等分子生物学指标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乳腺癌预后判断及治疗疗效上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文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在21~6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40岁的有105例(58.3%),40岁以上的有75例(41.7%);有18例已经绝经(10%),有162例未绝经(90%)。患者具体临床资料及病理情况见表1。

1.2 病理检测及结果判断:标本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固定,然后石蜡包埋,每个蜡块切3张切片,厚度为4 μm。常规免疫组化染色,DAB(二硝基联苯胺)显色,PBS(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以已经确定PR、ER、HER-2、Ki-67均为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

结果判断:其中HER-2染色是根据细胞膜染色情况分为阳性和阴性:当肿瘤细胞细胞膜完全未着色或着色<10%时记为阴性;>10%且肿瘤细胞呈现微弱、中度、强的细胞着色均记为阳性,当HER-2染色被认为阳性时继续行Fish方法再次检测,如Fish检测结果同样为阳性,则认为HER-2阳性,否则为阴性。Ki-67是一种与RNA转录有关的核蛋白[3],代表癌细胞增殖活跃程度。病理结果指数高度与肿瘤分化、浸润、转移和预后等密切相关。Ki-67定位于细胞核,呈现棕黄色,可以根据阳性细胞数目所占的比例判断表达情况[4]。根据St.Gallen 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作为参考指标:着色比例>14%认为是阳性,不着色或者着色≤14%认为是阴性。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分子生物学指标各组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认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乳腺癌中PR、ER、HER-2、Ki-67等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18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淋巴结转移组中PR、E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HER-2、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见表2。

2.2 乳腺癌中PR、ER、HER-2、Ki-67等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的关系:和肿瘤≤20 mm组相比,肿瘤>20 mm组PR、ER阳性表达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Ki-67的阳性表达较高(P<0.05)。见表3。

表1 18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例,%)

表2 乳腺癌中PR、ER、HER-2、Ki-67等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n(%)]

表3 乳腺癌中PR、ER、HER-2、Ki-67等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n(%)]

2.3 PR、ER、HER-2、Ki-67四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PR、ER与HER-2、Ki-67的表达分别呈现负相关关系。

3 讨 论

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广泛的病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5]。根据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至今可确定的乳腺癌分型有4种亚型: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及Basal-like型,这四种分子亚型分别随着疾病进展、预后和疗效而有所不同[6-7]。免疫组化检测由于简易可行,在病理及PR、ER与HER-2、Ki-67的检测中得到各界专家共识,而以分子生物学指标PR、ER与HER-2、Ki-67对乳腺癌分型,可以近似代替传统分型。

乳腺细胞的生长、增殖、发育均受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是性激素依赖性器官,其通过雌激素和孕激素结合乳腺细胞上相应受体发挥调控作用[8]。PR的合成必须有雌激素的参与,同时,PR的存在也验证了ER的活力。可以根据PR和ER的表达情况预判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疗效,此外,PR和ER结合使用可提高预判准确性,由ER单独预判的55%提高到75%~80%[9]。PR和ER阳性表达率降低提示着乳腺癌淋巴结转移[10]。本研究中18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PR和E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表现为淋巴结未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7%和70.8%,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和51.9%,由此可以看出,淋巴结未转移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肿瘤大小是乳腺癌临床分期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大小>20 mm 组PR和E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肿瘤大小≤20 mm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PR和 ER表达呈现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HER-2又被称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HER-2阳性越强,肿瘤侵袭性越强[1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者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提示HER-2阳性表达较强的患者预后较差。同时,肿瘤大小>20 mm 组患者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大小≤20 mm组患者(P<0.05),也提示HER-2阳性表达较强的患者预后较差。Ki-67是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最可靠指标[12],乳腺癌患者中Ki-67高表达,提示对乳腺癌预后是不利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9(106/180),其中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6.6%,在淋巴结未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9.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同时肿瘤大小>20 mm组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大小≤20 mm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Ki-67表达较高时,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

4 结 论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PR、ER、HER-2、Ki-67等的表达变化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的提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重视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完善乳腺癌分子分型对更好的指导乳腺癌预后及合理配备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1] 陆海波,王东亮,张清媛.乳腺癌组织中c-erb B-2,p53,PCNA及bcl-2 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1): 1232-1234.

[2]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9):692-754.

[3] Schonk DM,Kuijpers HJH,Drunen EV,et al.Assignment of the gene(s) involved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proliferation-related Ki-67 antigen to human chromosome[J].Hum Genet,1989,83(3):2 97-299.

[4] 王姣,温健,涂巍,等.ER和PR及HER-2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 17(2):99-103.

[5] 李双,范红敏,肖菲菲,等.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1): 39-44.

[6] Carey LA,Perou CM,Livasy CA,et al.Race,breast cancer subtypes,and survival in the carolina breast cancer study[J].JAMA, 2006,295(21):2492-2502.

[7] Carey LA,Dees EC,Sawyer L,et al.The triple negative paradox: primary tumor chemo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subtypes[J]. Clin Cancer Res,2007,13(8):2329- 2334.

[8] 曹静,吕志排,雷冬梅,等.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3,12(4):466-469.

[9] 陈红秋,粟连秀,杨达平,等.ER,PR,C-erb B-2及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西医学,2008,30(3):343-344.

[10] 王仪,何毅辉,陈昕,等.HER-2、EGFR、ER、PR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6):91-93.

[11] Lai LC.Role of steroid liomones and growth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J].Clin Chem Lab Med,2002,40(2):969-974.

[12] 王佳妮,刘仁斌,梁惠珍,等.乳腺癌组织中 HER-2,ERα,ERβ,P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8,2 (6):469-474.

R737.9

B

1671-8194(2016)32-0162-02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分型淋巴结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发育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